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昆山開發區三十年探新路:從產業騰飛到新城崛起

發布時間:2022-11-18 11:19:00來源: 中國網

  作者:王海平

  “不管電子導航如何提示,請堅持走高架,15分鍾就能到。”昆山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品牌中心負責人王小姐這樣提醒。

  所謂高架,是指昆山中環快速通道。

  時間回溯到2015年,“五一”長假開啟時,不少昆山市民發現,放假前一天進行通車試運營的中環快速路,讓昆山更有大城市“範兒(er) ”。

  這條快速通道全長約44.2公裏,創下全國縣級市裏程最長高架快速路係統紀錄,是昆山交通建設領域的首個(ge) BT項目,合圍麵積接近80平方千米,實現了昆山全域各重要功能區間的快速聯係,推動了中心城區空間合理布局和優(you) 化發展,一舉(ju) 奠定了昆山城市發展框架。

  也是這條快速通道,讓昆山多年來早晚堵車的“潮汐”現象有了極大緩解,“夜間空城”一去不複返。長江產(chan) 經研究院蘇州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認為(wei) ,“這條環線的開通,標誌著昆山產(chan) 城融合已進入到實質性階段。”

  與(yu) 不少開發區遠離城市中心區不同,昆山開發區成立之初就是作為(wei) 單一工業(ye) 園區在城市內(nei) 部成長的,昆山縣城是開發區的“母城”。這也意味著,昆山開發區在至今30多年的發展中,不可能走通過規劃調整等方式獲取更多土地資源來做大做強,必須要走從(cong) 單一工業(ye) 型園區向城市綜合型園區的轉型之路。

  2022年,適逢昆山開發區升格為(wei) 國家級開發區30周年的特殊時間節點,在經曆了“先業(ye) 後城”的成型期、“產(chan) 城互促”的成長期後,昆山開發區目前正處於(yu) “產(chan) 城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階段,加速向城市功能多元化、完善化、綜合化園區方向演變。

  昆山開發區“產(chan) 城融合”的道路,為(wei) 昆山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體(ti) 現了區域產(chan) 業(ye) 空間與(yu) 社會(hui) 空間協調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從(cong) 而為(wei) 技術創新等無形要素的培育和市場轉化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利於(yu) 促進開發區對內(nei) 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的轉型升級。

  產(chan) 城融合:從(cong) 服務產(chan) 業(ye) 到服務人

  上世紀90年代初,昆山開發區意識到獲批國家級開發區和浦東(dong) 開發的雙重疊加機遇帶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大利好,開始了借助外資“以商引商”的良性互動過程。

  這一利用外資促使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的過程,改變了昆山的人口結構,也讓昆山成為(wei) 全球IT產(chan) 品重要的製造基地。大量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項目的快速落戶投產(chan) ,也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外地產(chan) 業(ye) 工人。外來人口在短短幾年時間內(nei) 超過本地戶籍人口。項目和工人,刺激了昆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市空間的拓展。

  隨著產(chan) 業(ye) 工人的進駐,昆山意識到開發區發展產(chan) 業(ye) 的特殊性導致了城市功能建設的相對滯後,於(yu) 是城市發展的重點之一便是建設了近20個(ge) 配套小區,先滿足人在城市生活中“住”的需求。

  昆山規劃建設係統人士表示,昆山開發區第二產(chan) 業(ye) 的“一枝獨秀”伴隨著產(chan) 業(ye) 發展的慣性,使得第二產(chan) 業(ye) 在客觀上擠壓了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的空間。

  有學者指出,一個(ge) 區域內(nei) 人們(men) 的創新思想,高素質人才攜帶的創新知識,以及共同的文化背景等隱性資源,才是創新所需的文化環境。開發區要提升創新能力,就需要改善社會(hui) 服務功能和居住生活條件,吸引越來越多高素質、高收入的人才進入開發區生活,並為(wei) 他們(men) 提供城市各類服務設施,改善地方社會(hui) 網絡結構和功能,增進文化認同與(yu) 信任合作,為(wei) 開發區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中西部地區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不斷凸顯,昆山開發區率先意識到,要實現轉型升級,關(guan) 鍵是要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技術、製度、文化等無形要素,而城市功能的優(you) 化和完善正是無形要素培育和成長的關(guan) 鍵。

  從(cong) “十二五”開始,昆山開發區圍繞“兩(liang) 軸、兩(liang) 帶、兩(liang) 核、多園”的城市空間結構進入大規模實施階段,通過建設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推動老工業(ye) 片區的“退二進三”、引進公共配套設施、營造綠地空間等措施,不斷提升社會(hui) 、城市的服務功能,基本實現“產(chan) 業(ye) 空間為(wei) 主體(ti) ”轉變為(wei) “宜居生活為(wei) 主導”的空間格局。具體(ti) 來看,昆山開發區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城市功能空間的支撐作用,集中力量規劃建設一批高質量文教體(ti) 衛設施,以滿足科創、商務、產(chan) 業(ye) 等人群及本地居民的需求。

  教育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務水平的一個(ge) 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間,昆山開發區新建公辦學校6所,解決(jue) 學位超萬(wan) 個(ge) 。同時,鼓勵借助社會(hui) 資本投入項目建設,引入來自上海的國際學校資源,彌補了開發區公辦教育設施的不足,增強了教育服務的多樣化供給和個(ge) 性化選擇。這些差異化的城市和社會(hui) 功能,既滿足了普通人群,也符合高端人才的需求。

  此外,昆山開發區率先提出“四軸、三廊、多園、串聯”的生態格局,構建完善了開發區綠色生態係統,通過打造景觀帶、公園、生態廊道、鐵路及高速沿線綠廊以及各類口袋公園等,構建以綠色廊道、慢行係統、公園廣場為(wei) 主要載體(ti) 的休閑活動網絡,打造具有活力的街區、靈動的城市街麵和開放的公共空間,實現開發區城市發展尺度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由於(yu) 此前的曆史發展及地理格局,開發區曾一度麵臨(lin) 環境壓力大的難題。不過,當前全區域內(nei) 101條河道達標率為(wei) 90%,水質形勢全麵向好。

  此外,昆山開發區強化商業(ye) 配套,將商業(ye) 設施按城市、片區、鄰裏三個(ge) 級別劃分,按規模、能級、服務半徑按需配置。其中,居住區以鄰裏服務中心的方式集中設置社區主要服務設施;工業(ye) 區以產(chan) 業(ye) 服務中心的形式集中建設宿舍區和商業(ye) 服務設施。

  在產(chan) 城融合過程中,產(chan) 業(ye) 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城市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保障。昆山規劃建設係統人士認為(wei) ,開發區產(chan) 城融合一開始就特別重視服務“人”的需求,合理統籌和整合就業(ye) 空間與(yu) 居住空間,即在工廠和家之間有“過渡時空”,其表現形式就是進一步提高產(chan) 業(ye) 用地混合比例,加強建設超市、商場、影劇院、餐飲等生活配套、娛樂(le) 設施,形成功能集約化和多樣化的複合型社區。其中,一個(ge) 解決(jue) 工薪階層後顧之憂的做法是,預計到2025年,建設多層次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實現養(yang) 老機構社會(hui) 化運營率、日間照料中心社會(hui) 化運營率、居家養(yang) 老服務社會(hui) 化運營率均達100%。

  邁上產(chan) 城融合的道路,昆山開發區從(cong) 過去的5個(ge) 工作日、12小時的“產(chan) 業(ye) 園區”轉變為(wei) 當前的7個(ge) 生活日、24小時的“活力城區”,實現了由單一性工業(ye) 園區向綜合性產(chan) 業(ye) 園區轉型的發展目標,步入了服務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的“產(chan) 城互促”成長期。

  一體(ti) 化:推動跨區域產(chan) 城融合

  進入“十四五”時期,昆山開發區也進入發展的關(guan) 鍵階段,繼續承擔著發展龍頭的重任。在長三角一體(ti) 化戰略的指引下,西向,昆山要加快融入蘇州市域一體(ti) 化進程;東(dong) 向,昆山要積極推動滬蘇同城化。

  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2022年迎來升格國家級開發區30周年之際,昆山開發區又成功獲批全國首批“綠色低碳示範園區”。

  “這一示範有重要意義(yi) ,意味著開發區的產(chan) 城融合進入新階段,要求在產(chan) 業(ye) 發展和城市建設中,都更加強調節能減排的重要性。”推動這一示範,國家部委、江蘇省和蘇州市等各級層麵,或將為(wei) 昆山開發區配置更多的資源。

  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昆山開發區的產(chan) 城融合,如何做出新篇章?

  上述昆山規劃建設係統人士表示,城市發展要以高水平產(chan) 城融合、優(you) 功能職住平衡、強有力產(chan) 業(ye) 科創支撐為(wei) 方向。

  在規劃空間功能布局上,開發區仍是龍頭,周市、張浦和千燈3個(ge) 產(chan) 業(ye) 強鎮則為(wei) 南北兩(liang) 翼,合起來作為(wei) 長三角先進智能製造組團,這是承載昆山未來高端製造業(ye) 發展和高品質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其中,借力昆山綜保區功能升級和產(chan) 業(ye) 輻射,擁抱千燈北向融入昆山主城區。

  在優(you) 化產(chan) 城空間格局上,針對工業(ye) 和生產(chan) 性研發用地保障線外產(chan) 業(ye) 用地,堅決(jue) 淘汰舊產(chan) 能,關(guan) 停落後產(chan) 業(ye) 項目。根據開發區有關(guan) 規劃,預計到2025年,收儲(chu) 土地超3000畝(mu) 、盤活存量用地超10000畝(mu) 。這也是打造“綠色低碳示範園區”的重要保障。

  上述重點區域,既聯接“昆山未來城”中心節點,攜手張浦推進吳淞江兩(liang) 岸城市有機更新,又聯動太倉(cang) 、周市構建產(chan) 業(ye) 創新協同示範區,協同太倉(cang) 打造蘇州先進製造增長極,共享科技資源、教育資源、產(chan) 業(ye) 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共同推進跨區域產(chan) 城融合發展。

  在協同創新戰略之下,需要開發區完善內(nei) 暢外通的交通體(ti) 係,高標準提升城市建設水平。

  昆山處於(yu) 蘇州、上海之間,上述昆山規劃建設係統人士表示,將在各種交通方式上不斷提升和強化開發區對外的鏈接能力,如在軌道交通S1線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形成區域中心軌道直連的空間體(ti) 係;在“鐵、水”通道上,積極打造陸家浜公鐵聯運綜合樞紐和加快推進青陽港內(nei) 河航道整治,暢通對接太倉(cang) 港、洋山港鐵路運輸通道,為(wei) 開行內(nei) 河港口至太倉(cang) 港的內(nei) 河集裝箱公共駁運通道提供條件等。

  近期公布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昆山以縣級市躋身“大城市”行列。為(wei) 適應“大城市”體(ti) 量,上述昆山規劃建設係統人士表示,開發區後續需從(cong) 空間格局、土地利用、綜合交通、街道社區、生態城區等方麵加快推進產(chan) 城融合進一步深化發展。

  沿著前進路向東(dong) 逐漸進入東(dong) 部新城,道路兩(liang) 側(ce) 綠樹成蔭,樓宇、河流、小型公園渾然一體(ti) ;在開發區內(nei) ,蘇州軌交S1線聚集了過半數量的停靠站點。

  根據昆山市委、市政府發布《關(guan) 於(yu) 打造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縣域示範走好新時代“昆山之路”的總體(ti) 方案》,開發區的“產(chan) 城融合示範區核心區功能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展中,這將優(you) 化提升青陽港濱水城市中心—東(dong) 部新城—蓬朗老鎮等核心功能區,打造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基礎、科技創新活力足、現代服務業(ye) 發達的產(chan) 業(ye) 新格局,最終目的是建設一個(ge) 產(chan) 、城、人融合的現代化新城。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