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榨菜”也許是年輕人的解壓庇護所
到了飯點兒(er) ,外賣擺上桌後先支起ipads或手機,之後再對著屏幕吃飯——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如今,這已經成為(wei) 當代年輕人用餐的“新潮流”。近來,大家又為(wei) 這種“下飯”視頻或音頻播客發明了一個(ge) 新名詞:“電子榨菜。”“電子榨菜”超脫於(yu) 視頻形式及內(nei) 容本身,是不少年輕人賦予視頻、音頻的一種新屬性,它重構了人們(men) 的吃飯場景,重新定義(yi) 了“下飯菜”的概念。
仔細品味一下,會(hui) 發現“電子榨菜”這個(ge) 概念異常地精準形象——就像榨菜能下飯一樣,“電子榨菜”已成為(wei) 很多年輕人離不開的佐餐伴侶(lv) ,盡管它和榨菜一樣,談不上有什麽(me) 營養(yang) 。
相較於(yu) 一些嚴(yan) 肅內(nei) 容,綜藝、體(ti) 育賽事集錦、遊戲直播等音視頻內(nei) 容盡管“知識含量”有限,卻有著更強的娛樂(le) 屬性,是年輕人用餐時更青睞的調味品。不少人表示,平日工作學習(xi) 已經很辛苦了,很難想象在吃飯的時刻,還會(hui) 願意來一場深度知識類“精神之旅”,還要一邊吃飯,一邊進行理性思考、頭腦風暴。
所以,就像“泡麵番”一樣,那些“電子榨菜”產(chan) 品,往往有著特定的時長規律:15分鍾到20分鍾左右的內(nei) 容,正好可以覆蓋一頓飯的時間。相應地,視頻博主們(men) 也依據這一規律,定製“電子榨菜”類視頻,進一步鞏固大眾(zhong) 在觀看時長上的偏好。
年輕人為(wei) 什麽(me) 對“電子榨菜”上癮?說白了,是在吃飯的休閑場景下,“電子榨菜”製造了更多娛樂(le) 感,讓我們(men) 沉浸式地進入一種放鬆狀態中,獲得比單純吃飯更有趣的休閑體(ti) 驗。
在快節奏的社會(hui) 環境中,年輕人的私人時間往往被切割得十分瑣碎,他們(men) 需要一個(ge) 情緒釋放、逃離繁忙世俗事務的解壓出口。而且,如今社會(hui) 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已經沒有耐心慢慢欣賞影視劇的片頭,按部就班地將節目從(cong) 頭到尾看完,看視頻快進、倍速播放也已成為(wei) 常規操作。年輕人對“電子榨菜”的依賴,本質上是回答了這樣一個(ge) 問題——如何將我們(men) 有限且瑣碎的有閑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獲得“雙倍的快樂(le) ”?
當然,不是所有的內(nei) 容都可以成為(wei) 佐餐的“電子榨菜”,“電子榨菜”也不會(hui) 適用於(yu) 所有場景,它更多存在於(yu) 一種私密的空間裏,一種與(yu) 外界隔離的小環境裏。就像社會(hui) 學者王程韡分析的:“電子榨菜”是最廣義(yi) 的社會(hui) 隔離小環境,讓我們(men) 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裏重組社會(hui) 。
很多時候,食用“電子榨菜”確實沒有營養(yang) ,也確實是和深度思考、嚴(yan) 肅閱讀背道而馳,但這種沉浸式的休閑體(ti) 驗,卻是年輕人釋放壓力的庇護所。在批評“電子榨菜”沒有營養(yang) ,擔心這是技術入侵生活之前,不妨多了解一下這背後的年輕人心態,對他們(men) 的生活壓力和精神需求有更多共情。
熊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