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力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

發布時間:2022-11-28 11:08:00來源: 人民日報

  全力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人民時評)

  丁怡婷

  朔黃鐵路10月煤炭運量創年內(nei) 新高,大港油田儲(chu) 氣庫群累計階段注氣量突破21億(yi) 立方米,東(dong) 北地區首個(ge) 核能供暖項目正式投運供熱……當前,我國北方地區進入供暖期,在有關(guan) 方麵共同努力下,今冬能源保供穩價(jia) 具備了較好的基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供電供熱事關(guan) 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hui) 穩定大局,是關(guan) 係民生的大事。”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能源自給率穩定在80%以上,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ye) 原煤產(chan) 量33.2億(yi) 噸,同比增長11.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5個(ge) 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6.3萬(wan)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2.2%。煤炭、電力等主要能源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保持穩定增長,為(wei)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底氣。

  今年以來,國際大宗能源價(jia) 格高位震蕩、能源進口成本增加,部分能源產(chan) 品的進口量同比有所減少。隨著冬季到來,發電供熱和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將快速增長。綜合考慮新投產(chan) 裝機、跨省跨區電力交換等因素,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總體(ti) 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因此,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依然不能鬆勁。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溫暖過冬作為(wei) 重點,做好應對極寒天氣的預案,守住民生用能底線,努力打好能源保供開源、節流、穩價(jia) 組合拳。

  供給端要注重開源,健全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ti) 係。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化石能源占比約83.4%,其中煤炭占比達到56%;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60%左右。做好能源保供工作,要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充分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在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保產(chan) 量的同時,還要保運量、保儲(chu) 量。以煤炭為(wei) 例,當前我國煤炭新增產(chan) 能、產(chan) 量基本集中在晉陝蒙新地區,需要加大主要生產(chan) 地煤炭外運力度,加強鐵路、公路、港口等的銜接,確保煤炭運輸暢通有序。與(yu) 此同時,應進一步發揮好能源儲(chu) 備和應急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9月以來,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1.7億(yi) 噸以上。落實好加快入冬儲(chu) 煤工作、緊盯儲(chu) 氣設施注氣進度等有效舉(ju) 措,能源供應就能保持合理的彈性裕度。

  需求端要注重節流,促進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我國是能源消費大國,節能潛力巨大。以用電為(wei) 例,我們(men) 要在全社會(hui) 倡導節能節電,促進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各地要持續提升有序用電管理水平、調整有序用電方案,盡快完善電力需求側(ce) 響應市場化機製,激勵用戶主動參與(yu) 係統調峰、調頻等需求響應。開源節流雙管齊下,有助於(yu) 從(cong) 根本上緩解能源供應保障壓力,有效降低能源進口依賴度和供應保障安全風險。

  做好能源保供工作,除了確保能源供應,穩住能源價(jia) 格也十分重要。今年以來,電煤價(jia) 格水平總體(ti) 仍居高位,部分企業(ye) 現金流較為(wei) 緊張,這可能影響到電廠技改、設備檢修維護等安全投入。為(wei) 此,還需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簽約履約監管,保持民生用氣、用電價(jia) 格穩定;加大財政和金融政策支持,采取有力舉(ju) 措紓解保供企業(ye) 實際困難。8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提出,支持中央發電企業(ye) 等發行2000億(yi) 元能源保供特別債(zhai) 。目前能源保供特別債(zhai) 正加快發行,這將為(wei) 緩解發電企業(ye) 經營困難、提升冬季能源保供能力提供重要支持。

  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關(guan) 係人類生存和發展,攸關(guan) 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加強配合、狠抓落實,打好能源保供組合拳,齊心協力做好今冬保暖保供工作,我們(men) 一定能確保經濟社會(hui) 平穩運行,確保居民用電用氣用能價(jia) 格穩定、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