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真情告白”的重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醫生找到了

發布時間:2022-11-28 11:27:00來源: 重慶日報客戶端

  重慶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珩

  為(wei) 什麽(me) 要建方艙?為(wei) 什麽(me) 要集中隔離?定點救治醫院和方艙有什麽(me) 區別?近日,一段關(guan) 於(yu) 新冠病毒和隔離相關(guan) 常識的科普語音被廣為(wei) 轉發,也有不少公眾(zhong) 號將語音整理為(wei) 文字,大家紛紛稱這是重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醫生的“真情告白”。11月27日,經過多方打聽,重慶日報記者找到了這名醫生,她是渝北區人民醫院神經內(nei) 科副主任陳豔秋,她很意外這段語音的“走紅”,她說:“我們(men) 累一點沒關(guan) 係,但希望大家能多理解一些!同時,我想通過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在群裏告訴同學們(men) 抗疫一線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讓大家不要以訛傳(chuan) 訛,最後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困擾。”

  與(yu) 高中同學聊天聊出來的“科普”

  27日下午3點,陳豔秋剛從(cong) 隔離病區出來,重慶日報記者通過電話聯係上了她,電話中,她的聲音有些沙啞,疲憊顯而易見。

  說起這一段“走紅”的語音,她也很意外。陳豔秋說,25日晚上,難得休息的她在高中同學群裏看到不少同學在轉發一些視頻和言論,“我心裏有點堵得慌,就忍不住想給同學們(men) 科普一下。”所以就有了語音開頭的那一句:“同學們(men) ,我就給大家說一下嘛。”

  陳豔秋先說了說新冠病毒,她說這次新冠病毒主要是奧密克戎,它的潛伏期非常短,傳(chuan) 染性特別強,波及麵特別大,但大多數都是輕症,“但現在如果不把這些陽性的患者統一集中醫學觀察,它有兩(liang) 個(ge) 危害:一是很多人不夠自覺,它會(hui) 造成大麵積傳(chuan) 播;第二是在家裏傳(chuan) 染性很大,你家周圍都沒有陽性病人,但也有可能被傳(chuan) 染,傳(chuan) 染從(cong) 何而來?就是氣溶膠,有可能從(cong) 家裏的馬桶、水管傳(chuan) 播而來。”

  針對同學們(men) 的問題,陳豔秋又一一做了回答,比如“今年冬天新冠的特點就是新冠病毒感染疊加了流感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新冠定點醫療機構,不能收治陽性合並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必須要到定點醫院,也不能進方艙”“方艙主要是針對輕症和無症狀的,它叫集中醫學觀察,集中起來進行觀察隔離,減少社會(hui) 麵傳(chuan) 染。”

  “所以這些語音就是在和大家聊天聊出來的,不知道是誰將一段段的語音整理成了15分鍾長語音,並轉發了出去。”陳豔秋說。

  定點救治醫院無償(chang) 提供生活用品

  渝北區人民醫院是重慶市第三批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作為(wei) 病區負責人,陳豔秋忙得像個(ge) 陀螺。她給記者說了當天的輪班表:27日0點進病區,4點出病區;12點帶南川趕來支援的醫護人員進病區熟悉情況;晚上8點進病區,12點再出病區。

  “從(cong) 院感防控的角度講,我們(men) 進病區待的時間一般是4—6小時,不能超過這一時間。”陳豔秋說,但這並沒有算穿脫防護服、再返回閉環管理的駐地,差不多要近3個(ge) 小時。

  陳豔秋說,在病區裏,主要有三類患者,即輕型、普通型、危重型,其中以輕型居多,醫護人員會(hui) 給予對症治療,“也有一些危重患者,他們(men) 並不是因為(wei) 新冠病毒導致的危重,而是他們(men) 有很多基礎疾病,比如慢性腎功衰竭、腦卒中、心髒疾病、慢阻肺等。”

  事實上,在病區裏,陳豔秋的“角色”並非醫生一職,除了醫療救治外,她還要給患者送飯、給老人翻身,打掃清潔也落在醫護人員身上。“怕感染,所以不準清潔人員進病區,但這些事總得有人幹呀,”陳豔說,所以他們(men) 會(hui) 嚴(yan) 格按照醫廢垃圾的標準,將病區裏一個(ge) 個(ge) 垃圾桶的生活垃圾收集在一起,用鵝頸式分層封紮。

  陳豔秋告訴記者,醫院每天為(wei) 病區裏的患者準備了飯菜,還有牛奶雞蛋。所有物資都是無償(chang) 提供,包括洗臉盆、吹風機等。

  夫妻倆(lia) 從(cong) 10月初就一直在抗疫一線

  除了陳豔秋,丈夫苟懷宇也在渝北區人民醫院工作,她在神經內(nei) 科,丈夫在心血管內(nei) 科。從(cong) 10月初渝北大悅城發生疫情至今,夫妻倆(lia) 就在抗疫一線幾乎沒休息過一天。

  “我們(men) 倆(lia) 雖然就隔幾個(ge) 公交車站,但根本見不到麵。”陳豔秋說,大兒(er) 子16歲,能自己照顧自己,但小兒(er) 子隻有7歲,隻能自己上網課。

  “如果下班得早,又是白天,我可以和孩子視頻,不過上網課隻有靠他自己自覺了。”陳豔秋說,孩子問她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你什麽(me) 時候能回來?”

  “其實所有醫護人員都和我一樣,哪個(ge) 沒得父母和娃兒(er) 。”陳豔秋說,雖然他們(men) 很累,但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支持一線工作人員的工作。

  采訪當天恰好是陳豔秋父親(qin) 的74歲生日,其醫院以她的名義(yi) 給老人送去了蛋糕,這也讓她很是意外和驚喜。

  看到父親(qin) 發來許願的照片,她也悄悄許下一個(ge) 願望:“希望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下,疫情能趕緊過去,我們(men) 一定能扛過去的!”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