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進入“速凍”模式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ti) 記者肖桂來、陳鈞聖、湯南、何鑽瑩、廖靖文、曾衛康 通訊員尤月、楊仕興(xing) 、竇詩堯、張幗英)據廣州市氣象台消息,從(cong) 11月29日11時15分起,廣州市越秀區、天河區寒冷黃色預警信號生效,後期有升級的可能性。廣州其餘(yu) 各區也都發布了寒冷黃色預警信號。
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多區科學統籌好疫情防控和防寒防禦工作,采取多項措施,做到早部署、早防範,村居、社工站落實關(guan) 愛走訪,切實做好孤寡、獨居、空巢等重點群體(ti) 關(guan) 愛幫扶工作。
各區臨(lin) 時庇護場所已開放
獵德街社工站內(nei) 的臨(lin) 時庇護場所已開放,防寒應急物資準備充足,並安排專(zhuan) 人值班,方便居民使用。庇護室內(nei) 儲(chu) 備了來自街道應急部門和愛心企業(ye) 提供的棉被、棉衣、暖風機、暖水袋和熱水壺等禦寒所需物資,還儲(chu) 備了壓縮餅幹、八寶粥、方便麵等應急食物,同時還儲(chu) 備了口罩、消毒酒精和洗手液等防疫必需品。
寒冷天氣期間,白雲(yun) 區各鎮街的社工站、星光老年之家等將“變身”臨(lin) 時庇護場所,安排專(zhuan) 人值守,加強生活物品及醫藥物資保障,照顧好安置人員的生活起居,充分發揮臨(lin) 時庇護場所應急庇護作用,為(wei) 有需要的群眾(zhong) “保駕護航”。
番禺區救助管理中心臨(lin) 時救助區和長期安置區的房間內(nei) 均安裝供暖設備、供應24小時熱水和醫療服務,確保受助人員起居保障周到。
“紅棉守護熱線”24小時暢通
記者從(cong) 天河獵德街社工服務站獲悉,該社工站“紅棉守護熱線”24小時在線,一方麵會(hui) 在寒冷天氣來臨(lin) 前及過程中,主動了解社區困難群眾(zhong) 和特殊群體(ti) 的服務需求,對於(yu) 需要緊急介入的困難群眾(zhong) 和特殊群體(ti) ,及時聯動街道相關(guan) 部門和居委會(hui) 展開入戶支援;另一方麵,24小時在線,方便居民隨時聯係,社工站安排專(zhuan) 人接聽電話,對於(yu) 居民訴求予以及時回應。
白雲(yun) 區各鎮街24小時“紅棉守護熱線”持續暢通,如居民群眾(zhong) 需要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等服務,可隨時撥打熱線電話,屆時將及時處理或轉介至相關(guan) 單位跟進解決(jue) ,並做好跟蹤回訪。
番禺大石街社工站負責人羅小娟告訴記者,目前,大石在冊(ce) 的有165名兜底保障對象,還有5個(ge) 事實無人撫養(yang) 孤兒(er) ,麵對寒冷天氣來臨(lin) ,這些人員是社工站重點關(guan) 愛的群體(ti) ,“這兩(liang) 天,我們(men) 正在密集開展兜底孤寡老人探訪工作,提醒他們(men) 做好防寒保暖,如發現老人禦寒物資不足,將及時派發,同時送上相關(guan) 生活物資。”
對流浪露宿人員開展救助服務
記者從(cong) 天河區民政局獲悉,天河區針對流浪露宿人員開展救助服務,發現流浪露宿人員,立即派發防護口罩、測量體(ti) 溫,詢問行程軌跡並登記信息,積極勸導流浪露宿人員進站接受救助;對不願進站求助的,提醒其做好個(ge) 人防護,並督促屬地街道(社區)做好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工作。
白雲(yun) 區流動救助小分隊切實強化街麵流浪乞討(露宿)人員巡查救助力度,開展好寒潮期間的送溫暖活動,加大巡查頻率,擴大覆蓋範圍,延長巡查時間,為(wei) 街麵流浪乞討(露宿)人員提供主動關(guan) 愛服務,及時派發棉衣棉被、食品、口罩等禦寒和防疫物資,積極勸導街麵流浪乞討(露宿)人員到臨(lin) 時庇護場所接受救助。
番禺區開展“寒冬送溫暖”專(zhuan) 項救助行動,強化區、街、社區三級聯動機製,嚴(yan) 格落實24小時值班製度,采取“社工+義(yi) 工”駐點模式,加強公園、涵洞、車站、立交橋底、銀行自助服務等重點區域、重點場所特別是夜間時段集中巡查救助,關(guan) 注流浪乞討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和其他行動不便人員的救助,及時發現、勸導救助街麵流浪乞討露宿人員。
從(cong) 化區救助管理站始終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工作原則,對發現的各類流浪乞討人員,嚴(yan) 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條例規範落實各項救助措施,持續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巡查救助力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