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象比鄰,共享綠色家園 ——雲南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樣本
2021年夏天,“短鼻家族”15頭亞(ya) 洲象從(cong) 雲(yun) 南西雙版納北移南歸,引發世界關(guan) 注。
位於(yu)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象穀是野生亞(ya) 洲象的傳(chuan) 統棲息地。野象出沒使野象穀這個(ge) 著名旅遊景區更加受到關(guan) 注。然而,在距野象穀不遠的景洪市大渡崗鄉(xiang) 關(guan) 坪村中田壩村小組,村民們(men) 有些發愁:亞(ya) 洲象應該保護,可是田裏的糧食、水果,幾乎都被野象吃光,怎麽(me) 辦?
中田壩村民們(men) 的煩惱,也是西雙版納、普洱、臨(lin) 滄等地亞(ya) 洲象活動地區普遍存在的矛盾。如何化人象衝(chong) 突為(wei) 人象和諧共生,如何既保護亞(ya) 洲象又促進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為(wei) 考驗當地政府及民眾(zhong) 的一大難題。
雲(yun) 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讓我們(men) 看到了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考察雲(yun) 南,要求雲(yun) 南努力成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多年來,雲(yun) 南亞(ya) 洲象活動地區幹部群眾(zhong) 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保護優(you) 先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化解人象衝(chong) 突,努力促進人象和諧。日前,本報記者與(yu) 雲(yun) 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專(zhuan) 家組成調研組,深入雲(yun) 南西雙版納州、普洱市等亞(ya) 洲象棲息地及其活動地區,尋求實現人象和諧共生的新路徑,探索雲(yun) 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模式。
1、愛象護象 保護亞(ya) 洲象生存家園
在亞(ya) 洲象的棲息地,人們(men) 一直守護著亞(ya) 洲象的家園。
30多年來,我國野生亞(ya) 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長,從(cong) 150多頭增長到目前的300多頭,分布在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lin) 滄市一帶,目前活動範圍覆蓋7個(ge) 縣市區、40多個(ge) 鄉(xiang) 鎮。
全國首個(ge) 亞(ya) 洲象救護與(yu) 繁育中心坐落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野象穀,那裏的工作人員被稱為(wei) “象爸爸”。“大象醫生”保明偉(wei) 介紹說,去年7月,小象龍龍因為(wei) 腿部被藤篾纏繞受了重傷(shang) ,被象群遺棄在茶園。保明偉(wei) 和“象爸爸”第一時間將龍龍帶回救助中心救治。幾個(ge) 月過去,龍龍的腿傷(shang) 基本痊愈,長高長壯了。救助中心成立13年來,成功救助受傷(shang) 、受困亞(ya) 洲象13頭,當場放歸4頭,人工繁育1頭。
當地群眾(zhong) 也熱心參與(yu) 亞(ya) 洲象救護。今年9月,在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有群眾(zhong) 報告一頭幼象掉進了蓄水池,因水位較深無法脫困。林業(ye) 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鑿開水池放水救援。得到幫助的小象爬上了岸,與(yu) 兩(liang) 頭亞(ya) 洲象會(hui) 合回到了森林中。
為(wei) 解決(jue) 亞(ya) 洲象到農(nong) 田覓食等問題,普洱市探索建設“大象食堂”(即食物源基地)。在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曼老江畔的680畝(mu) 食物源基地,思茅區副區長史進對調研組說:“這裏是政府和村民共建的‘大象食堂’,農(nong) 戶種植玉米,政府每畝(mu) 補助200元,玉米被大象采食後,剩餘(yu) 玉米歸農(nong) 戶,農(nong) 戶還可得到保險補償(chang) 。既避免大象進入村莊,也為(wei) 大象提供了食物,還保護了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
“建‘大象食堂’,就是要讓大象吃飽,大象安全了,人才能安全。”普洱市林草局動植物保護科科長周智韜說,普洱市今年新增食物源基地7000畝(mu) 。林業(ye) 人員還在象群活動路口投放玉米、食鹽等食物,引導象群遠離村莊和人群。
為(wei) 給亞(ya) 洲象提供更好的棲息繁衍場所,西雙版納積極建設以自然保護區為(wei) 主的亞(ya) 洲象棲息地。據保護區關(guan) 坪管護站站長楊帆介紹,關(guan) 坪片區常有亞(ya) 洲象4群共41頭,為(wei) 保護亞(ya) 洲象,管護站恢複棲息地1500畝(mu) ,建設食物源基地730畝(mu) ,為(wei) 引導大象改變依賴吃糧食作物的習(xi) 慣,專(zhuan) 門種植象草、甜竹、棕葉蘆等大象愛吃的植物。
西雙版納州林草局副局長刀建紅說,全州在加強2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2萬(wan) 畝(mu) 建設管理的同時,為(wei) 引導外溢亞(ya) 洲象群回歸保護區,根據亞(ya) 洲象的棲息環境和取食習(xi) 性,累計建設食源地、修複棲息地9629畝(mu) 。
為(wei) 保護猛臘縣南部及邊境地區的跨國象群,西雙版納州政府與(yu) 老撾北部三省政府共同在中老邊境劃定了20萬(wan) 公頃的跨境聯合保護區域,已召開13次中老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交流年會(hui) ,開辟了中國生態保護跨境先河。
近幾年,普洱市編製了亞(ya) 洲象保護的校本教材、宣傳(chuan) 手冊(ce) ,在普洱學院、普洱二中等學校建立教育示範基地,提高了群眾(zhong) 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護象意識。走進普洱學院亞(ya) 洲象自然生態展館,調研組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大象標本。“這是雲(yun) 南高校第一個(ge) 以亞(ya) 洲象為(wei) 主題的科普教育館,是雲(yun) 南講述大象故事、展示生物多樣性資源優(you) 勢的一個(ge) 窗口。”亞(ya) 洲象自然生態展館副館長章靖說。
2、人象分離 增強當地群眾(zhong) 安全感
在普洱市江城縣康平鎮亞(ya) 洲象監測員刁發興(xing) 的家中,他激動地拿出無人機給調研組展示他拍攝的亞(ya) 洲象活動視頻,“我們(men) 把大象當家人,給江城的每頭公象都取了名字,便於(yu) 識別;有些象也認識我,今年2月,我看見‘大長牙’在公路上正要踩一輛轎車,急忙高聲嗬斥,‘大長牙’看我一眼,縮回腳轉身走了。”刁發興(xing) 說。刁發興(xing) 率領的15名監測員負責江城縣的亞(ya) 洲象跟蹤監測,風餐露宿,24小時監測預警,避免人象遭遇。
當前,西雙版納、普洱、臨(lin) 滄都建立了亞(ya) 洲象監測預警係統,保護人象安全的技術手段日益現代化。據普洱市林草局副局長趙斌介紹,2021年,普洱購置了18架紅外線無人機,今年普洱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專(zhuan) 業(ye) 護象隊伍和64名監測員組成的村寨護象隊伍。
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趙建偉(wei) 演示了亞(ya) 洲象監測預警平台,調研組從(cong) 平台上看到了監測點亞(ya) 洲象活動的實時情況。“西雙版納安放了600台紅外相機、177套智能廣播、21個(ge) 攝像頭,紅外相機對亞(ya) 洲象的識別率達99%,13~15秒內(nei) 就能發布預警。”趙建偉(wei) 說。
除了監測預警,監測塔、防象欄、防象溝、避象亭、電子圍欄等防象設施也逐步推廣,築起一道道人象安全屏障。
2021年11月20日淩晨5點,一頭野象破開思茅區蚌弄村蚌弄小學的鐵門,闖進校園尋找食物,“幸虧(kui) 當天是星期六,學生不在學校,沒有人受傷(shang) !”蚌弄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磷椿心有餘(yu) 悸。第二天,當地政府迅速加高學校圍牆,在校門口安裝碗口粗的鋼管防象欄,擋住野象,保障師生安全。
景洪市大渡崗鄉(xiang) 香煙箐村的23戶村民原本居住在野象穀深處的老寨,野象活動頻繁。為(wei) 避免人象衝(chong) 突,2015年,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組織全村搬遷到香煙箐,2018年,又在香煙箐村周圍修建了兩(liang) 米多高的防象欄。“現在安全多了,睡覺都安心了!”在村裏開農(nong) 家樂(le) 的李文才說。
在普洱市江城縣康平鎮大樹腳村,一座10餘(yu) 米高的亞(ya) 洲象監測塔矗立在5個(ge) 村莊中間,站在監測塔上層,可以看到五個(ge) 村莊附近的情況,監測塔下方就是大象經常取食的田地,塔下還留有大象的腳印,監測塔既便於(yu) 觀測大象,也成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的緊急避險點。
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成立了人象衝(chong) 突矛盾糾紛調解室,掛牌了人象和諧法律服務站,化解人象矛盾糾紛。至今六順鎮調解了6起象損糾紛,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3次法律援助,爭(zheng) 取到未及時賠付象損資金270餘(yu) 萬(wan) 元。
西雙版納自2010年在全國率先開展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保險試點,補償(chang) 亞(ya) 洲象等野生動物肇事帶來的損失,後在全省、全國推廣。據雲(yun) 南省林草局野生動物保護處處長李鵬介紹,2019~2021年,全省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保險投保1.93億(yi) 元,補償(chang) 了10.8萬(wan) 餘(yu) 起野生動物肇事損害事件。
“2021年,普洱野生動物肇事保險補償(chang) 2100餘(yu) 萬(wan) 元,其中亞(ya) 洲象肇事補償(chang) 占七成以上,起到了兜底作用,減少了群眾(zhong) 損失,緩解了人象衝(chong) 突。”周智韜說。
在西雙版納野象穀,調研組看到了亞(ya) 洲最長的高空觀象棧道,打造了“人在空中走,象在地上逛”的人象和諧生態遊覽模式,形成了以亞(ya) 洲象生態家園為(wei) 代表的人象和諧共生發展業(ye) 態。臨(lin) 滄市南滾河地區生活著約30頭亞(ya) 洲象,班洪鄉(xiang) 南朗村大力打造“南廊記”品牌,發展“大象米、大象茶”等生態產(chan) 品,探索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雙促進的路徑。
3、破解困境 讓人象各得其所和諧共處
“網絡上傳(chuan) 播了亞(ya) 洲象萌寵可愛的一麵,卻忽視了野象猛獸(shou) 的一麵。既保護好亞(ya) 洲象,又保護好當地群眾(zhong) 的生命和財產(chan) 安全,雖有明顯成效,但也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多年從(cong) 事亞(ya) 洲象保護工作的刀建紅告訴調研組。
近幾年來,隨著亞(ya) 洲象種群數量的擴大,西雙版納、普洱約有三分之二的亞(ya) 洲象長年在自然保護區外活動,亞(ya) 洲象的活動區域常與(yu) 當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區域重疊,人象衝(chong) 突時有發生。
亞(ya) 洲象會(hui) 到莊稼地裏尋食,有時會(hui) 進村找食物和鹽巴,容易與(yu) 村民遭遇。在西雙版納和普洱,野象肇事傷(shang) 人事件時有發生,受襲人員多是在田地或路上遭遇野象的村民。當地群眾(zhong) 保護大象的意識較強,但自我安全意識仍然薄弱。
據了解,在亞(ya) 洲象長年分布區、重要棲息地和主要象道附近,有防象設施的村寨還不多,太陽能路燈、避象塔等設施也相對不足。
中田壩村的村民就有些擔心,西雙版納有防象設施的村寨僅(jin) 有香煙箐村和關(guan) 坪村委會(hui) 三六隊。30多年前中田壩附近就有亞(ya) 洲象活動,如今周邊亞(ya) 洲象達30多頭,村口無防象設施,大象進村時隻能靠監測員及時通知大家回家躲避,而這是當地多數村寨的常態。
周智韜表示,“普洱市有防象設施的學校隻有兩(liang) 所,林草部門在3個(ge) 村寨修了22公裏電子圍欄,因為(wei) 地方財力有限,還有很多村寨、學校沒有防象設施,需要住建、教育、交通等部門共同努力。”
此外,村民關(guan) 心的還有亞(ya) 洲象肇事補償(chang) 標準:糧食、經濟作物常被野象吃掉或毀壞,但補償(chang) 標準不高。
關(guan) 坪村原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陸代榮算了筆賬:“畝(mu) 產(chan) 值1200元的稻穀,一畝(mu) 賠900元,一株可收入1000多元的橡膠樹賠35元。田地裏隻要有大象,大家都不敢去幹活,造成的間接損失無法得到補償(chang) 。”
為(wei) 了減少損失,中田壩村近年減少種植大象愛吃的玉米、水稻,改種芒果等水果。“想不到現在大象也喜歡吃芒果,7月30日大象就來吃了兩(liang) 噸多芒果,弄斷了400多棵芒果樹,全村損失3萬(wan) 多元。”身兼保險公司勘察員的護林員張建介紹說。
“希望保險補償(chang) 標準達到或接近市場價(jia) ,因為(wei) 亞(ya) 洲象保護是全國、全世界的事。”陸代榮說,“正因為(wei) 補償(chang) 低,有些村民就冒險到田地裏搶收糧食,容易受到野象攻擊。”
針對村民們(men) 的意見建議,刀建紅解釋說:“近幾年,保險補償(chang) 標準已經逐步提高。但因為(wei) 野生動物肇事保險是由地方政府投保,如果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都按市場價(jia) 補償(chang) ,那麽(me) 一年保費就需要1~2億(yi) 元,地方財政無力承擔如此巨額的保費。”
調研組了解到,在亞(ya) 洲象活動區域,除防象設施、肇事保險投入不足外,亞(ya) 洲象監測、食物源基地建設的投入也有不足。在亞(ya) 洲象活動頻繁的江城縣、思茅區等地,用於(yu) 亞(ya) 洲象監測的無人機數量還較少。隨著救護的野象數量不斷增加,亞(ya) 洲象救助與(yu) 繁育中心也麵臨(lin) 著急需改擴建但無資金的困境。
“‘大象食堂’能有效減少人象衝(chong) 突,普洱市需要建設至少十萬(wan) 畝(mu) ‘大象食堂’才能滿足大象需要,但因為(wei) 財力有限,至今隻建了7000畝(mu) 。”周智韜說。
許多基層幹部和村民認為(wei) ,保險補償(chang) 不能根本解決(jue) 人象衝(chong) 突問題,希望把亞(ya) 洲象和村民生產(chan) 生活的區域分隔開來,讓亞(ya) 洲象回到自己的棲息地,各得其所,和諧相處。
要讓亞(ya) 洲象都回到自然保護區,回到自己的家園,就要恢複和建設好亞(ya) 洲象棲息地,但保護區內(nei) 的疏伐間伐等恢複棲息地的措施受到相關(guan) 規定的限製,這是基層林草部門的困惑。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除景洪野象穀、臨(lin) 滄南滾河對發揮亞(ya) 洲象品牌優(you) 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增收方麵有一些探索外,多數地區還處於(yu) 被動防象的處境,化解人象衝(chong) 突、實現人象和諧共生,還任重道遠。
4、凝集眾(zhong) 智 為(wei) 化解人象衝(chong) 突建言獻策
如何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人象衝(chong) 突?如何克服實踐中的重重困難?如何能使亞(ya) 洲象保護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得益彰?調研過程中,針對這些問題,專(zhuan) 家學者和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紛紛建言獻策。
國家林草局亞(ya) 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建議從(cong) 推動中央財政支持的全國野生動物肇事公眾(zhong) 責任保險政策體(ti) 係建設等方麵,持續優(you) 化完善野生動物肇事公眾(zhong) 責任保險政策製度。
雲(yun) 南大學生態與(yu) 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提出,應大力加強我國亞(ya) 洲象及其棲息地的基礎研究,揭示亞(ya) 洲象群遷移規律、棲息地承載力等,為(wei) 科學管理亞(ya) 洲象、促進人象和諧發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高級工程師李維薇建議,應鼓勵引導創作亞(ya) 洲象文創和傳(chuan) 播產(chan) 品,加大科普宣傳(chuan) 力度。擴大亞(ya) 洲象“朋友圈”,構建麵向東(dong) 南亞(ya) 亞(ya) 洲象13國棲息地的“亞(ya) 洲象保護命運共同體(ti) ”。
“雲(yun) 南對亞(ya) 洲象的數量調查精確到了個(ge) 位數,對亞(ya) 洲象的活動做到了實時跟蹤監測,對亞(ya) 洲象肇事實行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保險製度,這些成果和措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第一次。”李鵬說,要強化安全防範聯防聯控,實施安全防範工程,爭(zheng) 取逐步提高保險補償(chang) 標準,推進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創建。
調研組了解到,為(wei) 推進亞(ya) 洲象種群及棲息地保護,國家林草局、雲(yun) 南省積極探索開展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建設,已於(yu) 2021年7月啟動創建亞(ya) 洲象國家公園。
5、命運與(yu) 共 人象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路徑
調研組認為(wei) ,雲(yun) 南省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持續加強亞(ya) 洲象保護,促進人象和諧共生,成為(wei) 爭(zheng) 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生動實踐,成為(wei)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探索,形成了以亞(ya) 洲象保護為(wei) 代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雲(yun) 南經驗。
經驗一:建立健全亞(ya) 洲象保護政策體(ti) 係。製定實施《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亞(ya) 洲象保護管理的通知》等政策,為(wei) 亞(ya) 洲象保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製度支撐。
經驗二:實現亞(ya) 洲象係統性保護。在全國率先實施保險、管理、救護、監測等保護措施,創造性地實施食物源基地建設、跨境保護等措施,持續增加保護投入,改善亞(ya) 洲象生存環境。
經驗三:科技創新支撐保護管理。用科技的手段開展亞(ya) 洲象繁衍和救助、亞(ya) 洲象監測預警等工作,有效保障了人象安全。
經驗四:積極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探索發展“生態旅遊+”,努力實現保護發展雙促進。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進人象和諧共生,調研組結合調研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建議一:同舟共濟,推動人象和諧共生理念的現代化。牢固樹立和普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亞(ya) 洲象是全中國和全人類共同財富”“生命至上”的理念,形成共建人類與(yu) 亞(ya) 洲象和諧共處美好家園的社會(hui) 共識。
建議二:創新機製,推動人象和諧共生實現機製的現代化。修改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雲(yun) 南創建亞(ya) 洲象國家公園,出台《亞(ya) 洲象國家公園管理條例》,係統性加強亞(ya) 洲象棲息地的保護與(yu) 建設,推廣人象保護工程,建設好亞(ya) 洲象的家園。
建議三:科技支撐,推動人象和諧共生科技手段的現代化。強化亞(ya) 洲象的基礎性研究,為(wei) 亞(ya) 洲象保護管理提供科學支持,科學確定亞(ya) 洲象國家公園邊界範圍和管控分區,增強亞(ya) 洲象監測力量,擴大監測覆蓋麵,提升監測預警水平。
建議四:資金保障,推動人象和諧共生保障機製的現代化。國家和雲(yun) 南省設立亞(ya) 洲象保護專(zhuan) 項財政資金,加大亞(ya) 洲象保護資金投入;依法設立中國亞(ya) 洲象保護基金會(hui) ;將野生動物公眾(zhong) 責任保險納入財政政策性保險,使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不低於(yu) 市場標準。
建議五:綠色發展,推動人象和諧共生可持續性的現代化。立足西雙版納、普洱、臨(lin) 滄的資源優(you) 勢,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示範帶,發揮亞(ya) 洲象品牌優(you) 勢,設立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等生態產(chan) 業(ye) ,促進亞(ya) 洲象保護和地方經濟社會(hui) 綠色共贏發展。
建議六:國際合作,推動人象和諧共生全球命運共同體(ti) 的現代化。加強與(yu) 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亞(ya) 洲象主要分布國家的亞(ya) 洲象保護合作與(yu) 交流,加強與(yu) 相關(guan) 國際組織的合作,完善和推廣中老緬亞(ya) 洲象跨國保護機製。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光明日報調研組成員:雲(yun) 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張憲偉(wei) ,副主任、二級研究員王澤華,研究員張俊敏,經濟師丁美玲、汪玲;本報記者張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