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合力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

發布時間:2022-12-07 12:52:00來源: 人民日報

  合力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巴厘島峰會(hui) 宣言提出,建設可持續、有韌性的糧農(nong) 係統和全球供應鏈,采取協同行動解決(jue) 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糧食安全問題,維護糧食供應鏈正常運轉,促進糧農(nong) 貿易暢通。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大國,在端牢自己飯碗的同時,以實際行動為(wei) 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助力。

  保障全球糧食安全,需要各國合力應對。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近期呼籲,各國應進一步加強協作、攜手並肩,為(wei) 實現聯合國2030年“零饑餓”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行動。

  多地糧食安全問題突出

  今年以來,受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交織影響,全球多地出現糧食供應短缺、糧價(jia) 上漲。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nong) 業(ye) 組織(糧農(nong) 組織)與(yu) 世界糧食計劃署此前聯合發布的“饑餓熱點”報告,在全球53個(ge) 國家和地區,麵臨(lin) 嚴(yan) 重糧食不安全並需要緊急援助的人口或將攀升至2.22億(yi) 。

  糧農(nong) 組織在11月份發布的最新一期《糧食展望》報告中指出,2022年全球糧食進口支出將上升至1.94萬(wan) 億(yi) 美元,同比增加10%。不斷上漲的糧食進口成本,已對較貧窮國家造成嚴(yan) 重影響,預計今年低收入國家的糧食進口量將減少10%,這表明低收入國家的糧食獲取問題更趨嚴(yan) 重。

  非洲是全球糧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其中非洲之角地區情況令人擔憂。今年10月以來,該地區降雨量不及同期平均水平的60%,由幹旱引發的饑荒或將持續。據統計,該地區有2100萬(wan) 人處於(yu) 嚴(yan) 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重度急性營養(yang) 不良人數顯著增加,近750萬(wan) 5歲以下兒(er) 童受到影響。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預計,到2025年,非洲小麥消費量的60%以上需要從(cong) 非洲大陸以外進口。為(wei) 緩解極端天氣和地緣衝(chong) 突對農(nong) 業(ye) 的負麵影響,非盟還將2022年定為(wei) “營養(yang) 年”,為(wei) 成員國在加強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yang) 不良方麵提供足額財政保障。非洲開發銀行專(zhuan) 門撥款10億(yi) 美元緊急資金,幫助非洲國家采購穀物。

  綜合施策推動糧食增產(chan)

  為(wei) 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糧農(nong) 組織早在2019年就推出“手拉手”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取得積極效果。該行動計劃通過引進數字服務和精準農(nong) 業(ye) 、加強極端天氣應對等方式幫助貧困人口比例較大的國家實現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目前已有各大洲的54個(ge) 國家和地區參與(yu) 到計劃中來,其中安哥拉、孟加拉國、厄瓜多爾等國已實現本國農(nong) 業(ye) 發展規劃與(yu) “手拉手”行動計劃對接。

  今年5月,世界銀行宣布,將在15個(ge) 月內(nei) 提供300億(yi) 美元資金,為(wei) 非洲、中東(dong) 、東(dong) 歐、中亞(ya) 以及南亞(ya) 地區推出糧食安全計劃,促進糧食和化肥生產(chan) ,促進貿易,支持弱勢家庭和生產(chan) 者。9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啟動了名為(wei) “糧食衝(chong) 擊窗口”的緊急融資工具,為(wei) 存在緊急國際收支需求,且麵臨(lin) 嚴(yan) 重糧食安全問題或遭遇嚴(yan) 重糧食進出口衝(chong) 擊的國家提供更多緊急貸款渠道,該窗口的開放期限為(wei) 一年。

  糧農(nong) 組織近期還主辦了第二屆世界糧食論壇,提出要促進青年參與(yu) 、為(wei) 脆弱國家尋求投資、加強科技在推動農(nong) 業(ye) 糧食體(ti) 係轉型中的應用等。埃塞俄比亞(ya) 為(wei) 解決(jue) 全國2270萬(wan) 人麵臨(lin) 的糧食不安全狀況,積極尋求與(yu) 國際組織加強合作,推廣耐旱抗病農(nong) 作物品種,努力提高單位產(chan) 出。為(wei) 提升糧食產(chan) 量,埃塞政府今年還將小麥種植麵積擴大到40萬(wan) 公頃,是去年的兩(liang) 倍多。玻利維亞(ya) 政府則推動全國1200多個(ge) 小農(nong) 生產(chan) 組織結成合作社,並提供技術援助等服務。該國在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五年計劃中將“糧食主權”作為(wei) 重點工作之一,為(wei) 此啟動專(zhuan) 項工作,以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nong) 業(ye) 脆弱地區韌性。

  發展氣候智慧型農(nong) 業(ye) 也是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南部非洲農(nong) 業(ye) 研究與(yu) 發展協調中心等資助下,馬拉維、讚比亞(ya) 和津巴布韋的一些農(nong) 村開始利用輪作等技術,發展氣候智慧型農(nong) 業(ye) ,試點地區村民的收成達到了其他地區村民的3至4倍。近年來,越南加入全球氣候變化智能農(nong) 業(ye) 聯盟,並在一些地方試點發展氣候智慧型農(nong) 業(ye) 。如越南中部的廣治省,鼓勵企業(ye) 投資氣候智慧型農(nong) 業(ye) ,選育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的作物品種,並對農(nong) 民提供相關(guan) 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當地政府官員表示,氣候智慧型農(nong) 業(ye) 相比傳(chuan) 統種植方法,產(chan) 量提高了20%到50%,農(nong) 戶收入也提高了約30%。

  中國為(wei) 世界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助力

  在全球糧食安全麵臨(lin) 新的挑戰背景下,中國在提升國內(nei) 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深化農(nong) 業(ye) 對外開放合作,持續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農(nong) 業(ye) 技術支持,幫助各國加強農(nong) 業(ye) 能力建設,共同維護世界糧食安全。

  今年以來,中國已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提供3萬(wan) 多噸緊急人道主義(yi) 糧援。中國同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農(nong) 業(ye) 科技交流,同發展中國家建立農(nong) 業(ye) 合作區並派遣大批專(zhuan) 家和技術人員,推廣農(nong) 業(ye) 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區農(nong) 作物平均增產(chan) 30%—60%,超過150萬(wan) 戶小農(nong) 從(cong) 中受益。中國持續推進“促進糧食生產(chan) 專(zhuan) 項行動”,在數字和創新農(nong) 業(ye) 金融、動植物疫病防治、可持續土壤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與(yu) 各國開展合作。

  莫桑比克駐華大使古斯塔瓦說,中國通過與(yu) 非洲國家共享農(nong) 作物種植技術,持續助力提高非洲國家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幫助當地民眾(zhong) 擺脫貧困。這種援助模式注重實效,增強了農(nong) 民自身的生產(chan) 能力。

  糧農(nong) 組織南南及三方合作司高級協調員張亞(ya) 輝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在農(nong)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村減貧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通過糧農(nong) 組織平台學習(xi) 中國相關(guan) 的政策、技術和管理經驗。中國所作的貢獻有助於(yu) 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全球農(nong) 業(ye) 向更高效、包容、有韌性和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本報羅馬電 本報記者 謝亞(ya) 宏 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