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積電變‘美積電’”正成現實 民進黨坐看台灣被“掏空”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題:“台積電變‘美積電’”正成現實 民進黨(dang) 坐看台灣被“掏空”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台積電在美國亞(ya) 利桑那州建造的新工廠於(yu) 當地時間6日舉(ju) 行移機典禮。當天,台積電宣布將在該州的投資從(cong) 最初承諾的120億(yi) 美元加碼至400億(yi) 美元,並計劃於(yu) 2026年在美投產(chan) 3納米芯片,被白宮官員稱作“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之一”,“將滿足美國先進晶片的所有需求”。
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嘩然。台灣民眾(zhong) 為(wei) 台積電巨額資金與(yu) 先進技術的雙重流失感到痛惜,也驚歎於(yu) “台積電淪為(wei) ‘美積電’”的傳(chuan) 言正在變成現實。而在此過程中,民進黨(dang) 當局不僅(jin) 視若無睹,甚至有意逢迎。
在觀察家看來,台積電赴美設廠看似風光,但其背後存在的多重隱患值得警惕。砸錢是一方麵,技術流失的風險正逐步顯現。為(wei) 補強美國當地的技術短板,台積電不得不將關(guan) 鍵技術雙手奉上,使得台灣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在全球的競爭(zheng) 力麵臨(lin) 蠶食挖空。
而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嚴(yan) 重外移,將加速台積電變成“美積電”。為(wei) 配合新廠生產(chan) ,傾(qing) 台積電乃至全台灣之力培養(yang) 的上千名半導體(ti) 技術工程師,如今正舉(ju) 家飛赴大洋彼岸,並做好了在美紮根的打算;而隨著第二家工廠的建造提上日程,未來赴美的先進技術人才隻會(hui) 越來越多。這不僅(jin) 意味著台積電的研發主力正漸漸脫離台灣,同時可以想見,本就缺少高階人才的美國本土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勢必在未來與(yu) 台積電展開“搶人大戰”。
將核心技術拱手相讓,悉心打造的人才被“挖牆腳”,相配套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也一並搬去,台積電或將白忙一場,反為(wei) 他人“做嫁衣”。然而美國的野心並非止步於(yu) 此。
近年來,美國不斷向台積電施壓,甚至以“螞蟻搬家”式的手段企圖將這座“護台神山”從(cong) 台灣連根拔起,其目的就在於(yu) 通過加強對台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的控製,彌補自身產(chan) 業(ye) 鏈短板,進而打造以該國為(wei) 主導的全球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格局,最終將台積電等亞(ya) 太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鎖定在加工者的中低端位置。
曆史始終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無論是法國“工業(ye) 明珠”阿爾斯通,還是日本芯片行業(ye) “領頭羊”東(dong) 芝,都曾被美國以類似手段打壓致喪(sang) 失全球領先地位。前車之鑒未遠,台積電又如何能夠幸免?
種種跡象表明,這顯然是一樁並不劃算甚至賠本的買(mai) 賣,而民進黨(dang) 當局自始至終對其背後隱憂充耳不聞,甚至執意促成,實則打著以台積電利益換取政治籌碼的算盤,以增加換取美國所謂“安全庇護”的可能。
事實上,自民進黨(dang) 當局上台以來,類似“掏空”台灣的行徑並不鮮見。先是一再拿民眾(zhong) 血汗錢高價(jia) 采購軍(jun) 火,將台灣推向災難邊緣;更不顧反對聲音執意進口“萊豬”,置民眾(zhong) 健康於(yu) 不顧。樁樁件件表明,民進黨(dang) 不惜以犧牲民眾(zhong) 利益為(wei) 代價(jia) ,企圖加深與(yu) 美國的利益捆綁,隻為(wei) 謀取政治私利。
隻是台積電何辜?台灣民眾(zhong) 何辜?曆史終將證明,出賣台灣利益的人,也終將被台灣民眾(zhong) 所拋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