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追逐頭部企業 提高報價搶籌 外資機構“定增圖譜”曝光

發布時間:2022-12-07 12:56: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今年以來定增市場的“全景圖”也愈發清晰。截至12月6日,今年以來A股市場實施的定增已接近300例。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A股定增案例發現,在相關(guan) 細分領域頭部企業(ye) 的定增名單中,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銀集團等諸多知名外資機構不惜提高報價(jia) 也要搶占份額。從(cong) 行業(ye) 層麵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製造領域是外資機構大力布局的重點。

  頭部公司受追捧

  “毫無疑問,行業(ye) 頭部公司更容易募到資金。”某中小市值上市公司董秘向記者坦言,那些對所處行業(ye) 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定增項目已逐漸成為(wei) 主線,吸引著產(chan) 業(ye) 資本、外資機構等不斷湧入。

  11月27日,雲(yun) 南銅業(ye) 披露定增股份上市公告書(shu) ,包括摩根大通、瑞銀集團等多家機構參與(yu) 此次定增。據披露,此次發行價(jia) 格為(wei) 8.8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26.75億(yi) 元,主要用於(yu) 收購公司控股股東(dong) 雲(yun) 銅集團持有的迪慶有色38.23%的股權並補充業(ye) 務發展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收購的實質是雲(yun) 銅集團履行多年前的資產(chan) 注入承諾。2016年10月28日,雲(yun) 銅集團出具的完善資產(chan) 注入和同業(ye) 競爭(zheng) 承諾函顯示,其計劃於(yu) 當年內(nei) 啟動將持有的迪慶有色股權注入雲(yun) 南銅業(ye) 的工作。2018年,雲(yun) 南銅業(ye) 通過定增募資完成收購迪慶有色50.01%的股權。

  通過本次發行,雲(yun) 銅集團持有的迪慶有色38.23%股權將注入雲(yun) 南銅業(ye) 。本次發行完成後,雲(yun) 銅集團持有的迪慶有色股權將全部注入雲(yun) 南銅業(ye) ,有助於(yu) 雲(yun) 南銅業(ye) 控股股東(dong) 履行承諾。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迪慶有色88.24%股權。

  記者梳理發現,與(yu) 雲(yun) 南銅業(ye) 類似,不少行業(ye) 頭部公司的定增名單中出現了多家外資機構組團“分羹”的現象。

  雙環傳(chuan) 動10月27日披露的定增股份上市公告書(shu) 顯示,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中信裏昂、淡馬錫等明星外資機構雲(yun) 集。據統計,在13名最終確認的認購名單中,外資機構合計獲配份額占比超過35%。此外,愛爾眼科、星源材質等公司同樣獲得眾(zhong) 多外資機構“組團”認購。

  從(cong) 行業(ye) 層麵觀察,那些被一家甚至多家外資機構“相中”的定增項目,多數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製造領域。

  高性能鋰電銅箔代表企業(ye) 嘉元科技此前公布的定增認購名單顯示,摩根大通獲配1.2億(yi) 元。公司在最近的一次機構調研中透露,公司4.5微米及5微米銅箔產(chan) 品已向國內(nei) 部分鋰離子電池廠商批量供貨,其他下遊廠商也在積極試用中,待相關(guan) 條件成熟後導入。

  高價(jia) 搶籌優(you) 質項目

  “如今,好項目是要靠搶的。”一位長期關(guan) 注定增市場的投資人士告訴記者,在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ye) 中尋找有話語權的頭部公司並最終與(yu) 其牽手,這其中的競爭(zheng) 十分激烈,不少參與(yu) 方不惜提高報價(jia) 以占得一席之地。

  這種變化源自兩(liang) 年多前的再融資新規。2020年2月,再融資新規出台後,相關(guan) 規則條款明確了對市價(jia) 定增機製的調整,並通過限售期、審核效率以及項目通過率等諸多方麵的政策傾(qing) 斜,引導上市公司更多采用市價(jia) 定增進行直接融資。與(yu) 之對應的是,存在製度套利空間的鎖價(jia) 定增,在再融資新規對戰投標準的細化認定後已開始逐漸減少。

  Wind數據顯示,在今年完成實施的定增中,市價(jia) 定增方案為(wei) 195家,鎖價(jia) 定增方案為(wei) 94家,市價(jia) 定增方案占比接近七成。

  由於(yu) 市價(jia) 定增采用競價(jia) 方式發行,因此在“價(jia) 高者得”的競爭(zheng) 生態下,優(you) 質上市公司的定增項目便成了“香餑餑”。

  “優(you) 質的定增項目觸動著外資機構的神經。”上述投資人士表示,憑借出眾(zhong) 的投研以及資金實力,在搶份額的過程中,外資機構提高報價(jia) 似乎成了必選動作。

  以中鹽化工為(wei) 例,11月22日,公司20.22億(yi) 元定增認購情況出爐。據披露,瑞銀集團以10.48%的獲配金額比例認購2.12億(yi) 元。在首輪申購報價(jia) 環節中,瑞銀集團在其中一筆報價(jia) 中報出了全場最高價(jia) 14.3元/股,該價(jia) 格高於(yu) 最終確定的12.51元/股的發行價(jia) 。

  與(yu) 之類似,在對安琪酵母定增項目的申購報價(jia) 中,摩根大通其中一筆41.78元/股的報價(jia) 成為(wei) 全場最高價(jia) ,高於(yu) 38.47元/股的發行價(jia) 。最終摩根大通以1.34億(yi) 元獲得本次定增9.5%的份額,獲配額在16名認購對象中位列次席。

  “背後的本質其實就是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用產(chan) 業(ye) 邏輯看待定增,與(yu) 潛力公司共舞,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共振。”上述投資人士表示。

  交由市場選擇

  “A股再融資新規落地已近3年,整個(ge) 定增市場生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一個(ge) 重要的變化就是市場選擇屬性愈發明顯。”上海某初創型私募創始人孔維向記者表示,在現行製度下,隻要是好公司、好項目就能獲得青睞,而差公司即便低價(jia) 也發不出來,最終能否成功發行由市場自主決(jue) 定。

  “優(you) 質公司的優(you) 質定增項目,或對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形成重大影響的定增項目更容易獲得資本追捧,而那些募投項目質地一般的定增,即便方案順利實施,市場認可度也不會(hui) 有多高,投資人浮虧(kui) 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孔維表示。

  一個(ge) 有意思的現象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好項目競爭(zheng) 尤為(wei) 激烈,包括外資機構在內(nei) 的部分投資人在一輪報價(jia) 結束後,可能黯然離場。

  上述提及的安琪酵母便是如此。由公司披露的申購報價(jia) 單可知,巴克萊銀行、瑞銀集團、高盛等外資機構在報價(jia) 篩選後無緣此次定增。其中,按照最終確定的38.47元/股發行價(jia) ,巴克萊銀行僅(jin) 以0.21元的價(jia) 差與(yu) 此次定增失之交臂。

  “總之,從(cong) 近年來再融資市場的實際演變進程中不難看出一些特征,一是政策對於(yu) 當前市價(jia) 定增的審核更多偏向程序性,讓絕大部分公司的定增項目交由市場審視;二是在‘市場之手’的作用下,有實力的投資機構與(yu) 優(you) 質公司合作,從(cong) 而篩選出市場真正需要的項目,而這一過程也是對公司以及投資機構的雙向考驗。”孔維告訴記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