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無人機進駐空軍場站訓練
返程、降落、開傘(san) 、著陸……隨著某新型無人機成功回收,第73集團軍(jun) 某旅無人機連技師楊曉品完成了強風條件下的實飛任務,得到了重要的飛行數據。該新型無人機列裝僅(jin) 3個(ge) 多月,無人機連已經完成了多架次實飛操作,比以往半年的航時還要長。
“新型無人機能夠隨時出動、想飛就飛,得益於(yu) 有了適宜的場地和保障條件。”楊曉品一邊組織停放裝備一邊感慨道,“多虧(kui) 了空軍(jun) 某場站的大力支持,新裝備的各項性能參數得到了快速驗證。”
“以往,想組織實飛訓練可不容易。”楊曉品告訴筆者,調整改革後,無人機連轉隸至該旅,人和裝備到位很快,但訓練場沒法搬走。因此,盡管官兵們(men) 渴望早日實現人與(yu) 裝備的最佳結合,但缺少訓練場地讓他們(men) 陷入“巧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的困境。
為(wei) 盡快形成體(ti) 係作戰能力,該旅黨(dang) 委立即針對訓練場問題展開研究,提出不少應對方案:重新規劃全旅庫室分布,在現有車炮場開辟停機位,建設專(zhuan) 用模擬訓練室……這些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訓練場地缺乏問題,但離實現實戰化訓練還有一定距離。
“我們(men) 需要的場地可以理解為(wei) 一個(ge) 小型機場。近萬(wan) 平方米的麵積、平整的路麵、可通視的視野……在營區內(nei) 達到這樣的條件,確實太難了。”連長江坤告訴筆者,無人機雖然是旅裏的小特專(zhuan) 業(ye) ,但對庫室、訓練場的要求不比主戰專(zhuan) 業(ye) 低,單說降落傘(san) 的折疊,就需要3米寬、50米長幹淨平整的場地,還得有能把傘(san) 掛起來清潔修補的高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們(men) 隻能使用旅裏的室內(nei) 籃球場。
這幾年,無人機連大多利用野外駐訓的時機,尋找開闊的場地進行實飛訓練,和主戰分隊協同完成火力打擊任務。可由於(yu) 平時缺少真刀真槍的訓練,以及沒有合適的場地及時進行檢修調試,演練中總會(hui) 出現各種問題。
沒有場地,無人機就很難實飛;不實飛,許多數據就無法獲得、許多參數就無法驗證、許多流程就無法實施,官兵的操作技能也就無法在實踐中錘煉提升。
“如果能借一塊專(zhuan) 用機場,哪怕隻有幾十天,我們(men) 就能補齊很多短板。”一次,江坤在複盤會(hui) 上的一句話,讓該旅偵(zhen) 察科科長宋軍(jun) 勝眼前一亮。他立刻梳理相關(guan) 問題和訓練構想,並按照這一思路尋求解決(jue) 辦法。
今年年初,上級籌劃開展多級聯合偵(zhen) 察演練,涉及多個(ge) 地域,需要多兵種協同完成。該旅趁機匯總上報無人機偵(zhen) 察力量麵臨(lin) 的問題及解決(jue) 方案,得到了高度重視。東(dong) 部戰區統籌製訂相關(guan) 計劃,集團軍(jun) 協調對接空軍(jun) 某場站,旅隊緊前開展訓練準備,在各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無人機連順利進駐空軍(jun) 某場站訓練。
寬敞的機庫、平整的跑道、開闊的視野……官兵們(men) 置身空軍(jun) 某場站,個(ge) 個(ge) 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不用拆裝就能停放無人機,減少了出動時間和裝備損耗;專(zhuan) 業(ye) 的設施和器材為(wei) 無人機檢修保障提供了極大便利;專(zhuan) 用的跑道和訓練場幾乎滿足所有訓練需求……“天高任鳥飛,到了這裏有一種‘回歸主場’的感覺。”排長向國棟心中激動萬(wan) 分。
盡情飛、盡情練、盡情收獲與(yu) 成長。在這裏,新裝備第一批接裝培訓人員完成獨立實飛訓練,官兵們(men) 的實操技術得到快速提升;在這裏,無人機隨時都能起飛翱翔,通過海上實飛、最長航時試飛、複雜條件試飛等實踐,充分檢驗裝備的作戰效能;在這裏,多項偵(zhen) 察技法戰法得到實戰驗證……
“希望這樣的訓練能成為(wei) 常態。”采訪中,無人機連官兵言語中無不透露出這個(ge) 想法。該旅領導鄭重表態:隻要有利於(yu) 戰鬥力生成,這樣的訓練一定會(hui) 越來越多。
年終歲尾,無人機連開始組織複盤總結,同時籌劃下一輪實飛訓練。他們(men) 期待能在空軍(jun) 機場多飛幾次,實戰化訓練越紮實,在戰場上克敵製勝的底氣就越足。
微議錄
巧借東(dong) 風好練兵
■聞會(hui) 明
從(cong) 該旅的角度看,一支無人機連的人數和裝備可能都不算多,但其對訓練場地的要求並不低。不僅(jin) 是無人機,偵(zhen) 察、特種作戰、電子對抗……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因其發揮作用的場域和方式的不同,在給部隊戰鬥力提升帶來新突破點、增長點的同時,也對包含訓練場地建設在內(nei) 的訓練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我軍(jun) 為(wei) 支撐和保障實戰化練兵出台了一係列有力舉(ju) 措,但訓練場地不充足、訓練資源不平衡的問題仍很突出,有時單靠一個(ge) 軍(jun) 兵種、一個(ge) 集團軍(jun) 或一個(ge) 旅團級單位難以解決(jue) ,影響了訓練效益的提升。
巧借東(dong) 風好練兵。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要求,深化聯合訓練、對抗訓練、科技練兵。從(cong) 解決(jue) 訓練場地短缺的角度出發,要在“深化”上有所作為(wei) ,就必須打破軍(jun) 兵種壁壘,構建訓練協作區,進行優(you) 質訓練資源共享,這樣既能夠節省建設投入、確保完成訓練任務,又可以充分激活和釋放新體(ti) 製優(you) 勢,加強各單位的溝通協作,通過經驗交流、成果共享、開展互為(wei) 條件訓練等形式實現共同進步,提高練兵質效。因此,陸軍(jun) 無人機進駐空軍(jun) 場站訓練,不失為(wei) 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
(牛偉(wei) 萌 張淩輝 李躍文 解放軍(jun) 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