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推廣可循環快遞包裝要過幾道關

發布時間:2022-12-07 13:10:00來源: 經濟日報

  要使可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能讓更多人接受,在加大示範、宣介力度的同時,需要從(cong) 破解其自身短板的角度多想辦法,多用經濟手段增強其競爭(zheng) 力、便捷性,進而提升消費者和商家使用的積極性。

  “雙11”結束不久,“雙12”又將登場,“買(mai) 買(mai) 買(mai) ”雖然過癮,“扔扔扔”卻很可惜。如何處理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裝,成為(wei) 令消費者頭疼的一件事。如今,快遞包裝汙染問題日益凸顯,回收難題尚需破解,紙質包裝尚能進入廢品回收環節,塑料包裝則往往直接被投入垃圾桶。

  麵對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可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應運而生,契合了循環經濟和新消費理念。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和國家郵政局於(yu)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組織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不過,其在推廣使用中也麵臨(lin) 諸多尷尬:如因使用成本相對較高、企業(ye) 之間缺乏互通等原因,導致周轉率、利用率偏低;長距離運貨後回運成本高;不少消費者將其當作一般包裝盒,時常有去無回等。

  可循環快遞包裝這一新事物遭遇水土不服,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細想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人們(men) 喜歡網上選購商品,主要是因為(wei) 物美的同時還價(jia) 廉、便捷,有多少人願意多花成本為(wei) 環保等因素買(mai) 單呢?又有多少人願意增添麻煩配合循環、回收呢?要使這一新包裝形式能讓更多人接受,在加大示範、宣介力度的同時,需要從(cong) 破解其自身短板的角度多想辦法,多用經濟手段增強其競爭(zheng) 力、便捷性,進而提升消費者和商家使用的積極性。

  壓縮成本是基礎。在保證包裝使用效果的同時,可以密切企業(ye) 與(yu) 研發單位的合作,開發新型材料,讓價(jia) 格更加親(qin) 民。同時,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包裝的款型和強度,避免“高射炮打蚊子”和“大盒裝小物”。

  創新應用場景是重點。既然主打可循環,就得盡可能多地快速循環起來。這就如同貨車司機想多掙錢,買(mai) 車時的壓價(jia) 幅度總是有限的,且車輛會(hui) 隨著使用年限增加不斷折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拉快跑,就會(hui) 攤薄每一次的成本。寄遞企業(ye) 、電商企業(ye) 、可循環包裝企業(ye) 應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並通過優(you) 惠券、返現等形式引導消費者形成使用習(xi) 慣。

  避免空返現象是關(guan) 鍵。我國不少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能力相對集中分布,而消費是遍及天南海北的,因此在包裝回收時就容易出現返程空箱現象,導致調配、運輸和管理成本偏高。這一問題雖難以改變,也並非束手無策。每個(ge) 地方都有潛力可挖,可以動態分析特色商品的流向和流量,進一步挖掘和對接貨源,盡可能實現“有來有往”。

  消除消費者疑慮是底線。相對於(yu) 常見的一次性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會(hui) 否對物品的品質和衛生造成影響?會(hui) 否加大病毒傳(chuan) 播風險?要聚焦包裝材料的基本功能,強化底線思維,通過責任到位的防疫消殺和日常清潔,將可能存在的風險排除掉,使更多人樂(le) 於(yu) 接受可循環快遞包裝。

  楊開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