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南北大眾ID車型遭遇“黑屏門” 大眾電動化之路非坦途

發布時間:2022-12-08 11:26:00來源: 新京報

  這個(ge) 冬天,何先生的上汽大眾(zhong) ID.6X的車機係統再次黑屏了。

  何先生是在去年夏天購買(mai) 這輛車的,車輛搭載的車機係統是1498版本。何先生表示,自己提車不久後就進入了冬季,車輛開始頻繁掉網、黑屏。當時售後表示這是因為(wei) 車機係統版本過低,於(yu) 是將係統升級到了1516版本。

  沒過多久,進入2022年夏季,何先生的車依舊出現了無法連接互聯網的現象,頻率大約每周一次。到2022年冬季,車機係統再度出現黑屏。

  這並非個(ge) 例,上汽大眾(zhong) 、一汽-大眾(zhong) 近期深陷“黑屏”風波。近日,不少“南北大眾(zhong) ”ID.係列車主因為(wei) 對車輛情況不滿進行投訴。12月7日,貝殼財經記者在車主投訴群中了解到,車主們(men) 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機黑屏、車輛異響等方麵。《致上汽大眾(zhong) 的一封信》也被廣泛傳(chuan) 播,指出了車輛存在車機斷網等方麵的故障。

  12月6日,上汽大眾(zhong) 方麵表示,如果用戶在使用車輛的過程中遇到黑屏的情況,可通過兩(liang) 種措施自主恢複屏幕顯示:長按電源鍵至中控屏幕亮起;鎖車後等待車輛休眠至SOS燈熄滅後重啟車輛。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恢複,可以選擇就近授權經銷商進行全麵檢查和故障排除。

  一汽-大眾(zhong) 向媒體(ti) 公開回應表示,近日有部分一汽-大眾(zhong) ID.車型用戶反饋,車輛在特定條件下會(hui) 出現“黑屏”現象,對此一汽-大眾(zhong) 高度重視。本著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已成立專(zhuan) 項工作組,快速推進解決(jue) 方案。

  上汽大眾(zhong) ID.係列的推出,是上汽集團向電動化轉型的一個(ge) 縮影。如今黑屏風波對其轉型會(hui) 帶來哪些影響?

  黑屏風波:上汽大眾(zhong) ID係列車型車機為(wei) 品牌自研,這些原因或致黑屏

  車主何先生向記者提供了一份《上汽大眾(zhong) ID車型相關(guan) 權益及產(chan) 品質量問題的聯合聲明》,在這份文件中,車主們(men) 表示,他們(men) 購買(mai) 的車輛的車機屏幕經常出現黑屏現象,“廠家宣傳(chuan) 升級1516版本後會(hui) 得到解決(jue) ,然而升級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jue) 該問題,黑屏時無法觀測車速、電量、導航等信息,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車輛無緣由丟(diu) 失時間、斷網、花屏、亂(luan) 報故障碼”。

  對於(yu) 車主反映的上述黑屏問題,上汽大眾(zhong) 方麵12月7日向貝殼財經記者回應,上汽大眾(zhong) 十分關(guan) 注和重視,會(hui) 盡快為(wei) 用戶排查相關(guan) 故障原因,盡快處理相關(guan) 問題。經過一係列的技術分析、軟件優(you) 化及測試驗證,目前針對用戶反映的情況上汽大眾(zhong) 已有相應的技術解決(jue) 方案。

  “與(yu) 我們(men) 的經銷商聯係並排查故障,是免費的”,上汽大眾(zhong) 方麵表示,目前主要是微博發布的兩(liang) 種解決(jue) 措施為(wei) 主,如果用戶選擇長按電源鍵至中控屏幕亮起,建議同步打開MAX開啟空調。如以上方法均不能恢複,可以和附近上汽大眾(zhong) 授權經銷商取得聯係。

  上汽大眾(zhong) 北京4S店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ID係列車型的車機係統為(wei) 品牌自研。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容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車機黑屏與(yu) 電腦死機有一些類似之處,大概有三方麵原因。一方麵是軟件問題,如今的車機係統都是智能操作係統,如果某些軟件出現衝(chong) 突,就會(hui) 引發係統崩潰,從(cong) 而出現死機和黑屏問題。

  其次是潛在的硬件問題,如果硬件存在不兼容或者芯片散熱不良,往往也會(hui) 引起黑屏死機。最後有可能是配件或線路老化導致的原因,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也容易出現黑屏死機。

  實際上,“南北大眾(zhong) ”旗下均生產(chan) ID.係列車型,本次投訴也涉及到一汽-大眾(zhong) 。

  對此,一汽-大眾(zhong) 向媒體(ti) 公開回應表示,近日有部分一汽-大眾(zhong) ID.車型用戶反饋,車輛在特定條件下會(hui) 出現“黑屏”現象,對此一汽-大眾(zhong) 高度重視。本著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已成立專(zhuan) 項工作組,快速推進解決(jue) 方案。

  受此問題影響的車主,可撥打一汽-大眾(zhong) 服務熱線,也可聯係或前往一汽-大眾(zhong) 指定經銷商店,“我們(men) 將提供相關(guan) 的遠程指導、上門取送車、車輛檢測等服務,提升車主的用車體(ti) 驗。我們(men) 承諾一定會(hui) 負責到底。”

  上汽集團持續發力電動化、智能化

  實際上,上汽大眾(zhong) ID.係列的推出,是上汽集團向電動化轉型的一個(ge) 縮影。

  記者在上汽大眾(zhong) 官網看到,目前ID.係列在售車型包括ID.3、ID.4X、ID.6X等,ID.3的最低綜合補貼後售價(jia) 為(wei) 14.98萬(wan) 元,而ID.6X的最低綜合補貼後售價(jia) 為(wei) 25.32萬(wan) 元。

  進入2022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國內(nei) 零售滲透率已達到30.2%。在業(ye) 內(nei) 看來,新能源車逐步替代燃油車的趨勢明顯,規模龐大、消費認可的良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環境正在不斷形成。

  如今,純電動汽車已成為(wei) 車企的重要發展方向,在中國製造的強勁引領下,各路造車勢力同行者也紛紛入場。同時,汽車市場的格局也出現再次反轉,傳(chuan) 統車企對造車新勢力“彎道超車”的跡象顯現。當前,以特斯拉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格局正在被打破,傳(chuan) 統大廠新能源造車起勢明顯開始加速。

  近年來,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方麵不斷發力。早在2020年6月,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就表示,上汽集團和大眾(zhong) 集團計劃在未來五年內(nei) 共投資1400億(yi) 元人民幣,重點用於(yu)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建設。

  到2020年9月,大眾(zhong) 給予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純電SUV——ID.4進行全球首發。據了解,上汽大眾(zhong) MEB工廠總投資170億(yi) 元,年產(chan) 能在30萬(wan) 輛左右,是目前國內(nei) 生產(chan) 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純電動汽車工廠。

  上汽大眾(zhong) 對ID.係列給予厚望,不僅(jin) 為(wei) ID.4邀請了品牌代言人劉亦菲,還宣布ID.家族與(yu) 寶可夢合作。按照上汽大眾(zhong) 當時的計劃,新能源車市場20萬(wan) -30萬(wan) 元的區間中,頭部產(chan) 品匱乏,ID.4 X便可瞄準藍海市場發力。

  進入2022年,電動化已經成為(wei) 上汽在下半年重點發力賽道之一。在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眾(zhong) 推出2022款ID.係列電動車,新能源車月銷量首破萬(wan) 輛。

  不久前,上汽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常務副院長蘆勇曾表示,希望我國新能源賽道能百花齊放,我國自主工業(ye) 能由大變強,“我們(men) (國產(chan) 車企)要一起整體(ti) 變強,我們(men) 整體(ti) 要PK特斯拉”。

  在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這句話不僅(jin) 傳(chuan) 達了上汽做大做強國產(chan) 品牌的想法,其實也表明了上汽電動化轉型的決(jue) 心。

  轉型需突破這些瓶頸

  新能源車如今已經成為(wei) 上汽集團銷量增長支柱之一。

  上汽集團發布的2022年10月產(chan) 銷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上汽集團整車累計銷量427.3532萬(wan) 輛,同比增長1.72%。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為(wei) 80.0269萬(wan) 輛,同比增長43.96%。

  具體(ti) 到今年10月來看,上汽集團整車銷量50.3308萬(wan) 輛,同比下降13.54%,但是新能源車逆勢增長,10月銷量為(wei) 10.1768萬(wan) 輛,同比增長32.19%。

  不過,傳(chuan) 統車企轉型電動化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簡單。

  從(cong) 公司層麵上,北京特億(yi) 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合資車企在新能源車發展上目前麵臨(lin) 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決(jue) 策程序太長,無論是產(chan) 品的研發、推出、改型,都需要總部批準。

  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專(zhuan) 訪時也曾表示,在產(chan) 品轉型方麵,跨國車企、合資品牌確實不如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那麽(me) 快。因為(wei) 我們(men) 需要比較長周期的質量驗證過程,管理體(ti) 係也會(hui) 更嚴(yan) 謹一些,會(hui) 更加追求產(chan) 品的穩定性,所以周期會(hui) 比較長。“其實這個(ge) 情況對於(yu) 合資品牌來說都是比較一致的”。

  具體(ti) 到本次事件,祁海珅分析稱,僅(jin) 從(cong) 本次出現黑屏的車機係統來看,無論是與(yu) 蘋果Carplay合作,還是車企希望自研車機係統,都不算容易。一方麵,汽車需要深入了解、挖掘用戶需求,另一方麵,車機係統需要不斷進行貼合用戶習(xi) 慣的更新升級。

  他表示,如今新能源車與(yu) 智能網聯汽車不斷配合之下,車機係統、儀(yi) 表盤、中控屏、智能座艙等設計應用,正在從(cong) 簡單的應用層麵升級到智能功能的控製層麵,以更好地實現智能車艙、智能駕駛的智能軟件係統的加持和賦能體(ti) 現,有逐步碾壓硬件係統的趨勢。而這也對企業(ye) 的研發能力和選擇合作夥(huo) 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