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船企實現訂單突破 國產LNG船競爭力提升
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日前公布了2022年1-10月國內(nei) 船舶統計數據,江蘇揚子江船業(ye) 完工量和新接訂單量雙雙位居第一,此前,揚子江船業(ye) 宣布首次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成為(wei) 國內(nei) 第四家、國內(nei) 民營第一家進入大型LNG船建造市場的船企。
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統計信息部副主任曹博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國內(nei) 多家船企實現大型LNG運輸船訂單零突破,對中國造船業(ye) 在大型LNG運輸船領域實現產(chan) 能提升意義(yi) 重大。
天然氣火熱帶動運輸船訂單大漲
近期,液化天然氣價(jia) 格劇烈波動,歐洲地區天然氣價(jia) 格顯著上漲,LNG船運價(jia) 亦“氣”漲船高。10月大型LNG運輸船1年期定期運費均值已經上升至33.0萬(wan) 美元/天,環比增長23.6%;部分航線的即期運費更是突破了40萬(wan) 美元/天。租金的上漲拉動了船廠訂單的增長,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截至10月8日,今年全球LNG船訂單已達139艘,遠超去年全年訂單量。
LNG船是在常溫常壓下運輸零下163攝氏度液化天然氣的特殊船舶,是液化天然氣供應鏈中的關(guan) 鍵裝備,是國際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產(chan) 品。根據中國船舶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2022年1-9月,中國已經承接36艘大型LNG運輸船建造訂單,創造年度接單記錄,市場份額從(cong) 之前年均不到10%上升至達到目前的27.6%,實現較大突破。截止到10月底,新接船舶產(chan) 品中,氣體(ti) 船占比達10.1%。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隨著全球LNG貿易量保持持續增長,疊加新規則規範生效下船舶降速造成的運力損失以及老舊船舶的拆船、改裝帶來運力損失等因素,2025年至2030年LNG船運力需求將會(hui) 保持在高位,預計全球年平均需求量為(wei) 50至60艘。
國內(nei) 多家船企實現訂單突破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長期以來,大型LNG船與(yu) 航空母艦、豪華郵輪一起,被並稱為(wei) 全球造船業(ye) 皇冠上的“三顆明珠”,涉及係統100多個(ge) 、零部件550萬(wan) 餘(yu) 個(ge) ,需要鋼鐵、機械、電子、化工等產(chan) 業(ye) 提供配套,具有技術複雜程度高、產(chan) 業(ye) 帶動力強的特點,它的設計、建造是一個(ge) 國家科技水平的集中體(ti) 現,也是造船強國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中國以LNG儲(chu) 運裝備製造為(wei) 核心發展戰略,不斷創新突破,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大型LNG船的道路。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南造船”)於(yu) 日前宣布,已聯合中船貿易與(yu) 阿布紮比國家石油公司旗下ADNOC Logistics &Services簽訂了2艘17.5萬(wan) 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建造合同,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家承接MARK III薄膜型大型LNG運輸船的船廠。而另外一家首次承接大型LNG運輸船訂單的是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據大船集團營銷部副部長付瑋表示,目前大船集團手持4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訂單,容量均為(wei) 17.5萬(wan) 立方米,同時仍有10多艘在談訂單。
作為(wei) 今年以前中國唯一有能力承接大型LNG運輸船訂單並實現批量交付的船廠,滬東(dong) 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東(dong) 中華”)同樣把握住全球大型LNG船需求旺盛的有利時機。滬東(dong) 中華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滬東(dong) 中華先後與(yu) 招商局集團、中國海油、馬來西亞(ya) 國家石油公司、卡塔爾能源集團、阿布紮比國家石油公司、中化集團等累計簽署了30艘大型LNG船訂單,合同金額385億(yi) 元人民幣,以艘數計,全球市場份額占比32.3%(全球成交69艘),LNG船細分船型新接訂單市場占有率首次居全球第一。
“此前中國隻有滬東(dong) 中華一家可以與(yu) 韓國三家船廠競爭(zheng) ,有些“勢單力薄”。今年江南造船廠等船企成功拿到訂單,對中國造船業(ye) 在大型LNG運輸船領域實現產(chan) 能提升具有重要意義(yi) ,在LNG運輸船市場火熱的當下,有助於(yu) 中國船舶工業(ye) 承接更多訂單。”曹博說道。
中國造船業(ye) “量”“質”齊升
自2010年以來,中國船舶工業(ye) 國際市場份額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根據中國船舶工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數據,2022年1-10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5.8%、54.3%和48.7%。曹博指出,世界手持訂單排名前十的造船企業(ye) 中有5家中國造船企業(ye) ,我國造船企業(ye) 可以建造幾乎所有類型的商用船舶,也具備成係統的產(chan) 供體(ti) 係,是推動世界船舶工業(ye) 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全球造船業(ye) 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中國造船業(ye) 也將麵臨(lin) 更多機會(hui)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作為(wei) 典型的周期性行業(ye) ,船舶行業(ye) 景氣度與(yu) 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密切相關(guan) ,一個(ge) 完整周期大約為(wei) 25-30年。上一輪周期在2008-2010年形成造船交付高峰,市場調整至今已超10年時間。以平均船齡25年計算,上輪高峰期交付的船舶在未來10-15年將逐步進入淘汰更新周期,未來15年全球新造船需求將保持增長態勢。
滬東(dong) 中華相關(guan) 負責人在采訪中說道,中國船舶集團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團,擁有較為(wei) 完善的船海產(chan) 業(ye) 鏈條,擁有船舶行業(ye) 主要的科研院所和國家級創新平台,自主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中國造船業(ye) 已經逐漸由“跟跑者”轉變為(wei) “領跑者”。
但同時,作為(wei) 後發者,中國造船工業(ye) 仍然有不少環節需要補足。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相比韓國,我國不僅(jin) 在市場接單,在生產(chan) 經驗、船舶配套、效率與(yu) 質量等方麵還有差距。
曹博表示,根據工信部的要求,未來,中國造船工業(ye) 將進一步鞏固優(you) 勢,補齊弱項,分類施策,堅持智能綠色和高質量發展方向,突破瓶頸製約,提升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加快推動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