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北河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wei) 業(ye) 丨遼寧:北河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北河村,十年間,從(cong) 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小山村,變成了百姓致富有項目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如今,北河村以二十大精神為(wei) 指引,開啟新征程,謀劃新發展。
北河村地處大山深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依托精準扶貧政策,北河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村民的日子蒸蒸日上。北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孫國華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這段時間,她時常進屯入戶,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學習(xi) 二十大報告,一起謀劃下一步的發展。
種植蘋果是北河村的支柱產(chan) 業(ye) ,今年蘋果大豐(feng) 收,品相好的一等果能賣到兩(liang) 塊八一斤,但是個(ge) 頭稍小一點就會(hui) 被收購商判定為(wei) 二等果,一斤隻能賣5毛錢,這讓村民們(men) 很上火。孫國華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商量,如果搞果脯深加工,把村裏的二等果全部加工成果幹,能夠賣出四倍的價(jia) 錢。
遼寧綏中縣北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孫國華:我自己試做了一個(ge) 果脯,結果非常好,我就想我為(wei) 什麽(me) 不把這個(ge) 產(chan) 業(ye) 做起來。
經過討論,建個(ge) 蘋果加工廠,成了大家的共識。最近,村裏正忙活著準備工作,先由三戶村民組成一個(ge) 合作社進行試生產(chan) ,縣裏負責提供蘋果烘幹、包裝等加工技術支持,另外,由村集體(ti) 出資建冷庫,之後租給村民,以解決(jue) 規模化生產(chan) 後的蘋果存儲(chu) 問題,還能讓村子也有收益。
此外,縣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還提供金融支持,為(wei) 符合標準的村民,提供5萬(wan) 元免息貸款。
原料、技術、冷庫、資金有著落了,孫國華還發動在城裏做直播電商的村民為(wei) 蘋果幹找銷路。現在正值冬季,原本是東(dong) 北農(nong) 村農(nong) 閑的時候,致富的希望讓北河村村民們(men) 充滿激情地忙活了起來。
遼寧綏中縣北河村村民 王殿寶:國家的政策這麽(me) 好,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好好幹,我們(men) 要抓住這個(ge) 機會(hui) 好好地拚一把。
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北河村除了緊鑼密鼓地推進蘋果加工廠項目,還把村裏6名栗子種植能手組成技術突擊小組,向河北專(zhuan) 家學習(xi) 最新的栗子樹種植技術,為(wei) 明年全村的栗子豐(feng) 收打下基礎。下一步,北河村謀劃著將鄉(xiang) 村旅遊和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蘋果加工產(chan) 品結合,不斷拓寬農(nong) 民增收渠道。小小的山村正在孕育著更大的變化。
遼寧綏中縣北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孫國華:總書(shu) 記指出,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是黨(dang) 和人民一道拚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今後我將多找一些好項目,腳踏實地,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來,讓我們(men) 的小山村變得更富裕,更美麗(li) 。
(總台記者 張宇珺 李琳 李進 王楠 郭津 婧一 田忠卿 孫鬆濤 劉華棟 閆崎峰 金光宇 遲波 遼寧台 葫蘆島台 綏中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