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鄉村振興這一年:數字經濟打通農產品供需信息天塹

發布時間:2022-12-23 10:06: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馬愛平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年,產(chan) 業(ye) 喜結碩果,“花果山”變身“聚寶盆”,一座座村莊奏響“富民曲”……在祖國大地,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呈現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風淳樸的景象,成為(wei) 農(nong) 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年,時間的刻度忠實地記錄了“三農(nong) 人”追趕超越、攻堅克難的足印:聚焦“啟新程辟新徑育新能”,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步一個(ge) 腳印,一年一個(ge) 台階,讓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

  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之城”崛起

  一根網線、一部手機,農(nong) 村連接上了城市,也讓城市看到了真實的鄉(xiang) 村。在以助農(nong) 直播為(wei) 首的新服務業(ye) 態的推動下,我國正湧現出一批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之城”,除北京、杭州、西安等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都較為(wei) 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外,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在直播的帶動下強力“出圈”。其中,作為(wei) 蔬菜之鄉(xiang) 的臨(lin) 沂已從(cong) 過往隻負責前端蔬菜供應的“菜籃子”,變成跑通產(chan) 銷全流程的“帶貨之城”。

  “數字經濟打通了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信息天塹。近年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尤其是直播電商、內(nei) 容電商等新模式、新業(ye) 態蓬勃興(xing) 起,擴寬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貿易範圍和客戶群體(ti) 。在數字鄉(xiang) 村指數增長最快的100個(ge) 縣裏,有91個(ge) 來自西部地區。‘直播+短視頻’模式快速提高了產(chan) 品滲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國內(nei) 各個(ge) 角落,打破了以往產(chan) 品從(cong) 中心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擴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溝通了供給和需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劉守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圍繞財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麵,出台係列銜接政策,2022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增加到1650億(yi) 元。農(nong) 村電商蓬勃發展,各類涉農(nong) 電商超過3萬(wan) 家,農(nong) 村網絡年零售額超過2萬(wan) 億(yi) 元,直播帶貨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加快發展,加工轉化率達到70.6%,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值提高到2.5。累計認定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3673個(ge) ,遴選推介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品2438個(ge) 、鄉(xiang) 村工匠662個(ge) ,創響了一批“鄉(xiang) 字號”“土字號”特色品牌。

  “新農(nong) 人”成為(wei) 新力量

  “今天來到直播間的都是一些老朋友啊!”在距離皖北核心辣椒產(chan) 地不遠處,一位戴著無邊框眼鏡、身著黑色羽絨服、說話慢條斯理的年輕人正在拚多多的直播間帶貨自己家鄉(xiang) 種植的辣椒。此時正值冬季最後一批收果期,直播間和辣椒種植基地構成了他忙碌生活裏的兩(liang) 點一線。

  他叫王傳(chuan) 寶,不隻是一名帶貨達人,還有另一重身份: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苗集鎮張古村大學生村官。出生於(yu) 1990年的王傳(chuan) 寶,是從(cong) 阜南縣走出的一名大學生,如今又投身於(yu) 建設家鄉(xiang) 的戰場上。

  “年輕一代新農(nong) 人,已成為(wei) 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更多成長於(yu) 移動互聯網時代、擁有高學曆、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上下遊的‘95後’,正成為(wei) 全麵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嶄新力量。”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戰略研究院院長高旺盛告訴記者,在創業(ye) 過程中,“95後”新農(nong) 人更加注重公司經營和團隊管理,多采用“合夥(huo) 人製度”,並擅長整合產(chan) 業(ye) 上下遊。對於(yu) 新農(nong) 人來說,通過留在家鄉(xiang) ,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可以真真切切地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新麵貌。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支撐是關(guan) 鍵。“今年為(wei) 加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才隊伍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編製了《‘十四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啟動實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今年培育1.78萬(wan) 人;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學曆提升行動計劃,將8.6萬(wan) 名符合條件的高素質農(nong) 民納入高職擴招範圍,暢通農(nong) 民參加學曆教育通道。”曾衍德表示,“各地各部門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從(cong) 健全人才入鄉(xiang) 機製引才、加強農(nong) 民教育培訓育才、優(you) 化鄉(xiang) 村營商環境留才、搭建幹事創業(ye) 平台用才四個(ge) 方麵入手,促進人才返鄉(xiang) 、下鄉(xiang) 、興(xing) 鄉(xiang) ,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智力支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