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對老年等人群發放血氧夾,鼓勵社區衛生機構提供氧氣灌裝

發布時間:2022-12-27 11:20:00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療保障局日前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各醫院對120轉運的急危重症患者,要應收盡收,不得拒診;在加強社區對居家隔離康複人員摸排的基礎上,組織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發放血氧夾,在家自測血氧,明確簡明監測預警標準。

  通知全文

  各區衛生健康委、醫保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hui) 事業(ye) 局,市中醫局、市醫管中心,市急救中心、市衛生健康大數據與(yu) 政策研究中心、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各有關(guan) 醫療機構:

  根據目前本市疫情形勢,為(wei) 適應群眾(zhong) 就醫需求,提升重症救治服務能力,現就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強重症資源準備。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guan) 要求,擴充重症救治醫療資源。二、三級醫院按照要求加強重症醫學科建設,根據醫院類別和級別,做好綜合ICU床位、可轉換ICU床位、重症監護病房準備,提前做好藥品、設備、物資準備工作,應對重症救治高峰。

  二、加強人員培訓。合理配備充足重症醫護力量,以綜合 ICU 、其他專(zhuan) 科 ICU 和可轉化 ICU 床位總數為(wei) 基數,配備充足重症醫護力量。迅速擴充重症醫學醫師隊伍,通過對專(zhuan) 科 ICU 醫師進行綜合 ICU 相關(guan) 培訓,掌握其他係統疾病重症診療理念,迅速提升綜合救治能力。組織全體(ti) 內(nei) 科、兒(er) 科、急診科醫師,進行係統性綜合 ICU 專(zhuan) 業(ye) 培訓,使其掌握重症醫學治療理念,能夠熟練使用呼吸機、持續腎髒替代治療( CRRT )設備等開展重要器官功能支持,具備重症醫學臨(lin) 床能力。用好規培、專(zhuan) 培住院醫師,對已輪轉 ICU 的規培、專(zhuan) 培醫師,進一步培訓並提升診療服務能力,作為(wei) 重症醫學力量儲(chu) 備。

  三、做好血液保障。多措並舉(ju) 保障危重患者臨(lin) 床用血需求。各區要加大單位團體(ti) 獻血招募力度,倡導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動員組織公務人員、單位職工參加獻血活動。做好采血點設置維護工作,科學謀劃采血點布局,方便群眾(zhong) 就近獻血。采血點設置後,不得隨意拆除、遷移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要設置必要的宣傳(chuan) 設施,開展獻血宣傳(chuan) 招募活動。加強醫療機構用血精細化管理。各臨(lin) 床用血機構要科學製定臨(lin) 床用血計劃,強化血液庫存分級管理,根據血站預警信息及本機構血液庫存情況,適時啟動血液庫存預警,加強臨(lin) 床用血調控和對可控血液資源的統籌,確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有序安排臨(lin) 床科室用血需求,保障無償(chang) 獻血者及其配偶、直係親(qin) 屬優(you) 先用血權益。

  四、加強重點人員摸排。各區衛生健康委要做好轄區內(nei) 老年人合並基礎病等重點人員的摸排,提前摸清底數,根據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對中高風險重點人群,特別是獨居老年人,要密切監測,出現症狀的,要及時指導進行診療;對病情轉重、超出基層診療能力的,要及時指導或協助轉診至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堅決(jue) 防止延誤治療的情形。

  五、加強居家監測服務。要依托轄區醫聯體(ti) 等機製,加強早期幹預、暢通轉診通道。在加強社區對居家隔離康複人員摸排的基礎上,組織對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發放血氧夾,在家自測血氧,明確簡明監測預警標準。對於(yu) 出現預警情形的,應及時與(yu) 社區醫生進行對接,經社區醫生評價(jia) ,對超出基層診療能力的,迅速轉診或指導患者前往轄區二三級醫院,醫院給予診療並明確治療方案,穩定後轉回社區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後續治療康複;鼓勵各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wei) 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氣灌裝服務,方便居民居家氧療。參照密閉式氧氣吸入收費項目,按照每灌裝40升7元的標準收取費用,按醫保規定報銷。隻進行氧氣灌裝服務的,不得收取醫事服務費。

  六、做好養(yang) 老服務機構對接。各區衛生健康委要指定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口負責養(yang) 老院、福利院等機構老年人的健康監測和就醫服務,建立轉診機製,確保高風險人群健康監測全覆蓋,危重症老年人得到有效醫療救治。

  七、全麵提升各醫院急診和住院部收治能力。在充實急診科救治力量的同時,要打通急診與(yu) 住院部的收治通道,將急診收治區域由急診留觀區拓展到醫院各科住院病房,允許跨科收治,最大程度拓展收治能力。各醫院對120轉運的急危重症患者,要應收盡收,不得拒診,不得因患者無核酸和抗原結果影響收治。要在急診、發熱門診配置足夠的擔架車和輪椅,確保急救、非急救轉運車輛送達病人後能夠及時轉接,不得占用轉運車輛及擔架資源。要加強重症救治和新冠患者救治的培訓指導,根據患者病情,科學合理做好吸氧治療、小分子藥的使用,及早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市衛生健康大數據與(yu) 政策研究中心要做好各醫院重症救治等數據的監測分析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將根據監測分析情況,視情況對有關(guan) 醫療機構進行通報監督。(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樂(le) 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