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城鎮新增就業1145萬人 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前11月城鎮新增就業(ye) 1145萬(wan) 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穩就業(ye) 有信心有底氣
核心閱讀
今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達到1145萬(wan) 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就業(ye) 形勢保持總體(ti) 穩定。未來,雖然我國依然麵臨(lin) 較大的就業(ye) 總量壓力,但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深入發展,將為(wei) 就業(ye) 帶來新機遇。在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的背景下,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具有堅實的保證和良好的條件。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
如何看待當前的就業(ye) 形勢?從(cong) 長期看,我國就業(ye) 麵臨(lin) 哪些挑戰?總量壓力還大不大?應如何應對?
確保就業(ye) 形勢穩定有較多積極因素
臨(lin) 近歲末,今年我國就業(ye) 形勢整體(ti) 如何?
“今年以來,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內(nei) 外部環境和疫情等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穩就業(ye) 麵臨(lin) 風險挑戰。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就業(ye) 保就業(ye) ,就業(ye) 形勢保持總體(ti) 穩定。”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
城鎮新增就業(ye) 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人社部數據顯示,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達到1145萬(wan) 人,提前完成1100萬(wan) 人的全年目標任務。
城鎮調查失業(ye) 率保持基本穩定。1至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6%。今年以來,受國際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新發多發等因素影響,二季度前期經濟有所下滑,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上升至6.1%。但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加快落地,就業(ye) 形勢總體(ti) 改善,三季度城鎮失業(ye) 率總體(ti) 比二季度下降,進入四季度失業(ye) 率雖有所上升,但保持基本穩定。
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繼續保持在1以上。三季度,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和市場機構求人倍率均在1以上。其中,100個(ge) 城市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求人倍率為(wei) 1.31。
城鄉(xiang) 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得到積極保障。截至11月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達到3278萬(wan) 人,比2021年底增加133萬(wan) 人,增長4.2%,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至11月,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人數476萬(wan) 人,就業(ye) 困難人員就業(ye) 人數163萬(wan) 人。
“從(cong) 11月的情況看,受疫情大麵積反彈影響,就業(ye) 增長放緩,失業(ye) 率有所上升。”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但隨著疫情防控優(you) 化政策和穩經濟各項舉(ju) 措進一步落實,我國經濟逐步恢複,將帶動就業(ye) 需求擴大,增加就業(ye) 崗位,就業(ye) 形勢逐步改善,保持總體(ti) 穩定仍具有較多有利條件。
該負責人分析,隨著疫情防控優(you) 化調整措施逐步落實,生產(chan) 生活秩序逐步恢複,交通物流、居民出行逐步增加,將帶動住宿、餐飲、旅遊等服務業(ye) 恢複。服務業(ye) 就業(ye) 容量大,隨著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ye) 恢複改善,將有利於(yu) 吸納勞動力就業(ye) 。此外,各地區各部門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深入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ye) 措施,積極拓展就業(ye) 空間,加大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幫扶,也將為(wei) 就業(ye) 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就業(ye) 總量壓力仍將長期存在
從(cong) 長期看,我國就業(ye) 麵臨(lin) 哪些挑戰?
研究就業(ye) 形勢,離不開對勞動力供給的研究。
“勞動力供給,主要由勞動年齡人口和勞動參與(yu) 率決(jue) 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hui) 發展研究部部長李建偉(wei) 說,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5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於(yu) 2010年達到峰值,為(wei) 9.2億(yi) 人,此後進入負增長,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為(wei) 8.8億(yi) 人。
勞動參與(yu) 率,則是指有勞動能力、就業(ye) 意願的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率。李建偉(wei) 表示,受教育年限延長等因素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的勞動參與(yu) 率將進一步降低。按照兩(liang) 項指標自身發展趨勢推算,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勞動力數量將呈下降趨勢。
勞動力供給的減少,是否意味著就業(ye) 總量壓力不再存在呢?
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這種減少隻是高位上的放緩,我國仍是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就業(ye) 總量壓力仍將長期存在。“以今年為(wei) 例,需要在城鎮就業(ye) 的新成長勞動力近1600萬(wan) 人,加上上千萬(wan) 的城鎮登記失業(ye) 人員,就業(ye) 總量壓力依然較大。”該負責人說。
另一方麵,由於(yu) 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勞動力需求將受到影響。
“勞動力需求作為(wei) 派生需求,主要受經濟增長、資本及技術稟賦以及產(chan) 業(ye) 結構等因素影響。”李建偉(wei) 說,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這導致部分行業(ye) 企業(ye) 穩崗壓力有所加大,崗位需求恢複還有一個(ge) 過程。”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因此,從(cong) 長期看,我國是一個(ge) 有著14億(yi) 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勞動力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國家,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仍然是一項長期的重大戰略任務。
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帶來新機遇新挑戰
采訪中,受訪專(zhuan) 家紛紛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技術進步將成為(wei) 影響我國就業(ye) 的重要變量。
“新一輪技術革命涉及實體(ti) 和虛擬經濟,覆蓋製造、信息、金融、安全、教育、醫療、能源以及生活服務等幾乎所有行業(ye) 和領域,將重構生產(chan) 、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以及生產(chan) 要素的重新配置,也對就業(ye) 產(chan) 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科技革新對就業(ye) 的影響既有“就業(ye) 創造效應”,也有“就業(ye) 替代效應”,還有“就業(ye) 變革效應”,且三種效應正在我國勞動力市場上疊加顯現。
從(cong) 就業(ye) 創造效應看,新技術的發展會(hui) 使就業(ye) 市場發生積極變化,催生出一批新模式、新業(ye) 態,帶來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和經濟增長加速,直接創造新的崗位需求。“觀察勞動力市場,近年來科學研究、技術發明、創業(ye) 設計、產(chan) 品研發、工程師、程序員管理谘詢師等方麵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莫榮說。
從(cong) 就業(ye) 替代效應看,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將會(hui) 帶來更多標準化就業(ye) 崗位的替代。例如,簡單勞動崗位將快速流失,一線操作工、電話客服、窗口櫃員等職業(ye) 需求將減少甚至消失,翻譯、銷售、簡單谘詢等非程序化崗位也有可能被有限替代,使得短期內(nei) 崗位減少,用工需求明顯減弱。
從(cong) 就業(ye) 變革效應看,過去10年,全球勞動力市場的一項重大變革就是互聯網平台就業(ye) 人員大幅增加。莫榮表示,互聯網平台將“工作”細分為(wei) 具體(ti) 的“任務”,通過“眾(zhong) 包”方式提供給眾(zhong) 多勞動者。互聯網平台就業(ye) 崗位具有勞動關(guan) 係鬆散、進出自由、工作時間靈活、自主性強等新特征。
三重效應,將對勞動力需求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李建偉(wei) 表示,曆次產(chan) 業(ye) 革命經驗表明,技術進步會(hui) 對就業(ye) 產(chan) 生“替代效應”,通過淘汰舊的生產(chan) 方式,在短期內(nei) 會(hui) 對就業(ye) 產(chan) 生明顯的破壞。同時,廣義(yi) 的技術進步也會(hui) 帶來就業(ye) 的“創造效應”,隨著新技術大規模應用,將帶來生產(chan) 率的提高和新產(chan) 品及中間產(chan) 品的擴張,會(hui) 創造新的就業(ye) 崗位。
“綜合來看,隻要生產(chan) 擴張帶來的就業(ye) ‘創造效應’大於(yu) 技術進步帶來的‘替代效應’,就不會(hui) 出現大規模失業(ye) 問題。” 李建偉(wei) 說。
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從(cong) 這幾年的經驗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雙創”加快發展,新型城鎮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孕育巨大發展潛力,新的就業(ye) 增長點不斷湧現,勞動力市場協同性增強,勞動力整體(ti) 受教育程度上升,社會(hui) 性流動更加順暢,為(wei) 促進就業(ye) 夯實了人力資源支撐。
“一方麵,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ye) 問題,將就業(ye) 置於(yu) 宏觀政策層麵,堅持經濟發展就業(ye) 導向,部署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推出一係列促進就業(ye) 的政策措施,構建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ye) 良性循環,為(wei) 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提供了根本保證。”人社部就業(ye) 促進司有關(guan) 負責人說,另一方麵,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wei) 就業(ye) 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條件。
“隻要充分發揮好這些積極因素,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開創就業(ye) 工作新局麵。”該負責人說。(人民日報 記者 李心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