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長春一大批衛星相關企業迅速崛起 形成航天信息產業集群

發布時間:2022-12-29 15:39:00來源: 工人日報

  北國春城長春一大批衛星相關(guan) 企業(ye) 迅速崛起,形成航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

  【“走進‘專(zhuan) 精特新’”係列報道③】築夢浩瀚九天,老工業(ye) 基地走來“專(zhuan) 精特新”新軍(jun)

  閱讀提示

  近年來,吉林長春一大批與(yu) 衛星有關(guan) 的企業(ye) 迅速崛起。它們(men) 立足“專(zhuan) 精特新”,上下銜接、資源互補,攜手築夢浩瀚九天,構成航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老工業(ye) 基地轉型升級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10、9、8……3、2、1,發射!”12月9日,隨著最新8顆衛星順利升空,我國規模最大的商用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83顆。至此,這個(ge) 隻有“8歲”的人造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28~30次重訪,星座的地物分辨能力、拍攝覆蓋能力、快速響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目前,“吉林一號”已成為(wei) 國際上最大的亞(ya) 米級商業(ye) 遙感衛星星座。在“吉林一號”背後,北國春城長春一大批與(yu) 衛星有關(guan) 的企業(ye) 迅速崛起。它們(men) 立足“專(zhuan) 精特新”,上下銜接、資源互補,攜手築夢浩瀚九天,構成航天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吉林老工業(ye) 基地轉型升級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依靠自主研發,開辟嶄新賽道

  從(cong) 天空俯瞰位於(yu) 長春新區的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建築群呈“三橫一縱”狀,頗像一個(ge) “王”字。作為(wei) 我國第一家商業(ye) 遙感衛星公司、“吉林一號”的締造者,“稱雄業(ye) 內(nei) ”正是這家年輕企業(ye) 的淩雲(yun) 壯誌。

  長光衛星成立於(yu) 2014年底,2015年自主研製出首顆“吉林一號”,揭開了中國商業(ye) 航天的大幕,並在這條嶄新賽道上創造了多項第一,2020年成為(wei) 東(dong) 北地區首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如此驚人的成長速度,源於(yu) 走的是“專(zhuan) 精特新”道路。

  “8年來,我們(men) 依托星載一體(ti) 化、載荷平台融合設計等核心關(guan) 鍵技術, 堅持以‘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高分辨’為(wei) 目標,不懈進行科技攻關(guan) ,使衛星的重量從(cong) 400多公斤降到了20公斤以下,衛星製造成本因此同步幾何級下降”。長光衛星副總經理王棟告訴記者,2019年,該公司在國內(nei) 率先實現衛星批量化生產(chan) 。

  衛星瘦身減重後,一隻火箭可攜帶的衛星數量相應增加,從(cong) 而發射成本大幅降低、發射效率大幅提高,“吉林一號”星座跨入高速組網時代。按照公司目標,到2025年,“吉林一號”在軌衛星將增至300顆。

  除了商業(ye) 衛星的研發與(yu) 生產(chan) ,基於(yu) 對衛星圖像的後續分析,向社會(hui) 提供遙感信息服務,也是長光衛星的重要業(ye) 務。該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副總經理賈宏光對記者說:“隨著上天的衛星越來越多,‘吉林一號’衛星圖像的實時性與(yu) 質量越來越好,衛星圖片的價(jia) 格則降到了初期的1/10左右,既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競爭(zheng) 力,又有力推動我國商用衛星遙感應用日益走向‘大眾(zhong) 消費’時代。”

  截至目前,長光衛星已在農(nong) 林、環保、交通等14個(ge) 行業(ye) 、150多個(ge) 細分領域研發出一係列遙感影像及數據產(chan) 品,使相關(guan) 政府部門、行業(ye) 企業(ye) 得到“衛星+”的賦能。

  專(zhuan) 注“傳(chuan) 感精誠”,成就“單項冠軍(jun) ”

  走進長春新區的另一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一個(ge) 亮閃閃的不鏽鋼圓環形產(chan) 品吸引了記者目光。這是該公司今年初實現量產(chan) 的金屬光柵圖像編碼器,填補了我國同類產(chan) 品空白,將應用於(yu) 衛星的精密轉動機構。

  “光柵編碼器是關(guan) 鍵的位移傳(chuan) 感部件,用來測量自動化設備的運轉角度、速度等。它由光柵和讀數頭組成,光柵好比量角器的刻度,上麵有成千上萬(wan) 道刻痕即柵線,讀數頭相當於(yu) 眼睛,通過實時掃描光柵線來讀取角度值。”禹衡光學技術人員呂暘告訴記者,小到居民樓內(nei) 電梯,大到空間站的旋轉手臂,凡是能“動”的機械都離不開光柵編碼器。

  “用於(yu) 航天領域的光柵編碼器,不僅(jin) 要求體(ti) 積小、抗震等,更對精度要求極高。因為(wei) 天上一個(ge) 微小轉動,地下可能就是幾千公裏。過去,光柵編碼器都是國外生產(chan) ,根本不賣給你。” 禹衡光學該產(chan) 品技術經理吳宏盛說,企業(ye) 從(cong) 2017年開始研發,終於(yu) 製成可以實現國產(chan) 替代的金屬光柵圖像編碼器,打破了國外壟斷。

  敢於(yu) 叫板業(ye) 界國際頂流企業(ye) ,禹衡光學的底氣來自其在光柵傳(chuan) 感器領域半個(ge) 多世紀的精耕細作。該公司是我國最早開始生產(chan) 光柵編碼器的高科技企業(ye) ,也是唯一獲得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的業(ye) 內(nei) 企業(ye) ,破解了影響我國高端位移傳(chuan) 感器行業(ye) 發展的眾(zhong) 多“卡脖子”難題。就在不久前,禹衡光學獲評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示範企業(ye) 。

  “一直以來,專(zhuan) 注‘傳(chuan) 感精誠’,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是我們(men) 能夠獲得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基點。”禹衡光學總經理盛守青說。

  憑借不懈創新,擁吻星辰大海

  眾(zhong) 所周知,碳纖維具有重量輕、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等優(you) 點,可與(yu) 各類樹脂複合成性能不同的先進材料。2014年1月成立的長春長光宇航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便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這種複合材料的設計、研發、生產(chan) 。

  “2015年第一次發射的‘吉林一號’,整個(ge) 衛星結構就是我們(men) 做的。當時我們(men) 開發了一種碳纖維/氰酸酯複合材料,性能較傳(chuan) 統的碳纖維/環氧樹脂提升10%,能明顯改善空間耐久性和穩定性……”長光宇航副總經理商偉(wei) 輝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8大係列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商業(ye) 衛星等領域。

  作為(wei)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長光宇航同樣有多項成果填補國內(nei) 空白,先後取得40多項授權專(zhuan) 利及軟件著作權,並榮獲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我們(men) 這一行,核心是創新。”商偉(wei) 輝告訴記者,正在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其高分相機的機身材料也產(chan) 自該公司。“因為(wei) 要飛到火星去,相機材料對減重、對溫度、對宇宙射線輻照的敏感性等都有極高要求,我們(men) 經過5年攻關(guan) 研發出了相關(guan) 產(chan) 品。”

  基於(yu) 領先的技術、持續的創新,近3年,長光宇航銷售收入每年增長30%。今年初,得益於(yu) 長春新區在工業(ye) 用地等方麵的鼎力相助,該公司二廠建成投運,產(chan) 能由此翻了一番。

  對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給予資金獎勵、項目補助,且實行“免申即享”,企業(ye) 無需申報即可坐享政策紅利;建立企業(ye) 疑難問題清單,政府上門服務、現場高效辦公;優(you) 化企業(ye) 融資擔保環境,加強科技金融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吉林省多措並舉(ju) 大力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僅(jin) 長春新區目前就湧現各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322戶,成為(wei) 地方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工人日報 記者:彭冰 柳姍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