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執甲保障群眾就醫 業內:給醫務人員更多理解關愛
奮戰“疫”線
白衣執甲保障群眾(zhong) 就醫
業(ye) 內(nei) :給醫務人員更多理解關(guan) 愛
□ 本報記者 溫遠灝
搶救室門前,患者家屬在焦急地踱步等待,生怕聽到“××患者家屬請到談話室”的廣播聲;急診科科室前排著長隊,患者擠滿了過道,咳嗽聲、呻吟聲此起彼伏;分診台的醫生邊問診邊忍不住地咳嗽,因為(wei) 戴著麵屏和N95口罩,他已經好幾個(ge) 小時沒喝一口水了……
這是12月26日淩晨4點多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和搶救室的場景。
近期,我國因時因勢優(you) 化調整防控政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12月7日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12月26日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
近日,海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多地疫情防控負責人透露:第一波疫情高峰將至,預測峰值在今年12月底至明年1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麵對湧入醫院的發熱患者等,廣大醫務人員奮戰在第一線,很多人一退燒就回到工作崗位,甚至帶病上崗,他們(men) 恪守白衣天使的職責使命,全力以赴保障群眾(zhong) 就醫需求,用愛和奉獻守護群眾(zhong) 生命健康。
針對新冠病毒感染高發形勢下醫務工作人員的壓力與(yu) 辛苦,上海、浙江、廣東(dong) 等多地相繼發布針對醫務人員的保障獎勵政策,政策涉及保障醫務人員的工作和休息條件、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做好醫務人員健康監測、落實激勵保障政策等多方麵。
“隨著感染高峰的到來,重症高峰也將抵達。”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麵對感染人數增加、醫務人員感染率上升,要把重症的預防與(yu) 救治擺在疫情防控首位,同時通過分級診療、醫護輪班等方式保護好醫務人員,避免未來醫療資源更加緊張。
一線堅守無私奉獻
心懷患者大愛無疆
江蘇省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主要對發熱患者、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進行收治和留觀。“最近每天的看診量大幅上升。”感染病科主任朱傳(chuan) 龍說。
作為(wei) 發熱門診的統籌指揮,朱傳(chuan) 龍始終堅守崗位,很快也陽了。“科裏醫務人員陽了七八成,症狀實在重的才請假,還有一半在堅持上班,我更加要挺住。”啞著嗓子的朱傳(chuan) 龍對記者說。
12月26日晚11點多,他正忙於(yu) 為(wei) 一名90歲高燒老人協調床位,“這位老人明顯是容易發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妥善處理好每一名這樣的患者,才能減少ICU的壓力”。
零點後,忙碌了一整天的朱傳(chuan) 龍回到值班室,吞下退燒藥、安眠藥、高血壓藥共3種藥丸,準備休息一下次日再戰。之所以沒有回家,是因為(wei) 前幾天他的兩(liang) 個(ge) 孩子、妻子和嶽父母都陸續陽了,“總在一線跑,風險更多一點,這樣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12月1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路明在連續為(wei) 兩(liang) 名重症患者做了氣管插管後,當晚就出現發熱症狀,嗓子特別難受,渾身都疼。“當時我就知道自己中招了,次日做了抗原確認感染新冠病毒。”路明回憶說。
在生病居家休息期間,路明也幾乎沒有閑著,除了電話、微信和線上會(hui) 議處理醫院和科室的事情,他還在線接診,為(wei) 患者提供實時快速的問診服務,每天能接待30人到50人。
路明告訴記者,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在原有24小時碎片化複診服務的基礎上,增加了實時接診功能,動員醫務人員,尤其是居家醫生進行實時在線接診,並提供線下取藥或藥品配送到家服務,有效緩解了人力不足所帶來的“看病難”問題。
退燒後,路明又回去上班了。“雖然嗓子仍然難受,說不了幾句話就是一陣咳嗽,但是科室有很多工作需要趕回去處理,實在沒辦法。”路明說。現在,他每天早上6點半上崗,協調、開會(hui) 、看診,一直忙到深夜,睡前還要處理網上問診事宜。
今年55歲的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姚淮芳,每周有6個(ge) 半天門診、兩(liang) 個(ge) 上午病房查房。12月19日,她起床時感覺有點不舒服,但做完核酸檢測後還是像往常一樣去上了門診,下班回來就收到了確診結果。
次日開始發燒,姚淮芳被迫停診一星期。在家期間,她堅持通過“網絡醫院”給患者看診,抗原陰性後立即恢複上班。
這段時間,湖南某醫院護士長徐婷(化名)和她的同事們(men) 也在帶病堅守。12月22日,當時正在上班的她感覺全身酸痛、無力、畏寒,一測體(ti) 溫高達39.5℃。其後兩(liang) 天,她持續咽喉痛、全身酸痛、頭痛欲裂、寒戰高熱,不想吃東(dong) 西。
徐婷說:“盡管當時身體(ti) 很難受,但內(nei) 心還是希望病程不要太長,症狀不要太重,不然這班還怎麽(me) 上,這麽(me) 多患者怎麽(me) 辦?”她堅持上完了當天的班,次日在家休息了一天,便又迅速回到崗位。
12月24日,返崗第一天,她連續工作了16個(ge) 小時才下班。當天22時57分,她在醫院發了一條朋友圈留作紀念:藍精靈們(men) 從(cong) 上班到現在連一口水都沒有時間喝,我們(men) 都辛苦了!致敬所有為(wei) 抗擊疫情默默付出的人。
實行24小時倒班製
最大程度保障就醫
路明說,12月8日以來,北醫三院發熱患者數量呈現短期內(nei) 快速增長:以前每天發熱門診接診量為(wei) 150人左右,這段時間最嚴(yan) 重時達到600多人,現在大概每天300多人。
與(yu) 此同時,路明的同事也陸續被感染,目前約八成已返崗。
“我們(men) 科室的15名醫生病倒後,其他科室的同事趕來支援,先後有五六十人。他們(men) 來了沒幾天也陽了,基本上就是前赴後繼的狀態。經常我剛排好第二天的班,晚上同事就說他病倒了,隻能重新找人替他頂班。”路明說。
在他看來,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強對新冠重症的救治,減少因重症導致的死亡。
麵對大量患者、醫務人員感染的現狀,如何才能避免、緩解醫療擠兌(dui) 的壓力?路明介紹,北醫三院為(wei) 應對發熱患者增多的情況,統一調集醫務人員支援發熱門診,加開診室,建立發熱方艙診室,進一步提高接診能力,醫務人員實行24小時倒班。
同時,充分發揮有限醫療資源作用,高級職稱人員下沉一線工作,增加重症監護病房,優(you) 化設備和人員配置,保證危重症患者能夠及時得到救治。儲(chu) 備住院總醫師以上人力資源,進行發熱門診診治流程、危重症救治、院感防護培訓和考核,應對急診與(yu) 發熱門診人員不足問題,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就醫。
此外,北醫三院還加強了對老年人、兒(er) 童、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chan) 婦、血液透析患者等群體(ti) 的醫療保障。
作為(wei) 國家婦產(chan) 疾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市危重症孕產(chan) 婦救治中心,北醫三院承擔了大量危重孕產(chan) 婦、發熱孕產(chan) 婦救治工作。為(wei) 此,該院優(you) 化發熱孕產(chan) 婦就醫流程,設立臨(lin) 時專(zhuan) 用診區,方便發熱孕產(chan) 婦就診。作為(wei) 北京市危重新生兒(er) 轉會(hui) 診中心,該院持續為(wei) 危重新生兒(er) 進行醫療救治,病房分區收治,確保患兒(er) 安全。
3年來,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和發熱門診未因疫情“打烊”過一天。近期,麵對發熱門診和急診患者激增的情況,該院及時調整策略部署,采取“發熱門診與(yu) 急診一體(ti) 化管理”策略,統籌資源,優(you) 化流程,將發熱門診交由急診托管,發熱患者來院後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務”,既減少患者分流轉診的奔波,也保障了診療的延續性。
“對於(yu) 如何集中收治,醫院在我們(men) 科下了一招‘先手棋’。”朱傳(chuan) 龍說,感染樓位於(yu) 醫院外圍最南側(ce) ,相對獨立,按照“平疫結合、平急轉換”思路,感染病科普通診療區、病房已迅速進行轉換和改造,在發熱門診二樓、三樓拓展出90張床位。目前,感染樓全部啟用作為(wei) 發熱門診和觀察病區,同時統籌優(you) 化醫護力量安排,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疫情發生以來,作為(wei) 為(wei) 生命托底的最後一道防線,ICU裏住進了不少危重症患者。江蘇省人民醫院ICU科室主任曹權始終堅守崗位,盡管前些天他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查房、會(hui) 診一點也沒耽擱。
“科裏19名醫生,陽性的已經有16人,症狀輕的已經逐步返崗替換症狀重的人員。目前9名醫生在崗,其中6人是帶病上班,還要承擔和之前一樣的工作量。”曹權說。
麵對人手短缺的困境,ICU的護士們(men) 也靠著一股勁硬扛了下來。感染新冠病毒的護士有73人,加上在休病假、產(chan) 假的9人,占全員的84%。有20多名護士在生病後僅(jin) 休息一兩(liang) 天就立刻返崗,未感染的24名護士從(cong) 12月16日到22日的一周時間裏連軸轉,沒有休息一天。
“ICU裏有70%的護士參加過武漢抗疫,那一段日子的艱苦與(yu) 堅持,3年後仍然曆曆在目。當下麵臨(lin) 的挑戰與(yu) 困難,並不弱於(yu) 當時。”江蘇省人民醫院ICU科室護士長柳瑩把當年按上了滿滿紅指印的請戰書(shu) 照片再次發給同事們(men) 看,“那時候大家一點點克服恐懼,堅持到最後,這次我們(men) 也一定可以”。
科學配置醫療資源
關(guan) 心關(guan) 愛醫務人員
“我們(men) 科室幾乎所有醫務人員都感染了,病毒對醫務人員一點都不友好。可是一波又一波的病人源源不斷地湧入醫院,我們(men) 必須堅守。”12月26日晚上9點多,抽空接受記者采訪時,徐婷不停地咳嗽,語氣中充滿了疲憊。
徐婷說:“我們(men) 醫院規定感染後可以休息3天,但實際上都是‘輕傷(shang) 不下火線’,從(cong) 上到下都是這樣,有些醫生一天都沒休息過。”
12月22日,浙江溫州某醫院的護士拖著疲憊的身體(ti) 坐在護士站,同事發現她沒動靜,叫她也沒反應,趕忙叫來其他醫務人員進行搶救。原來,這位護士因連續高強度工作休克暈倒了,經搶救後已脫離危險。
隨著各地感染人數迅速增加,醫療機構麵臨(lin) 巨大壓力,不少醫院發文倡導醫護“輕傷(shang) 不下火線”“帶病堅持”。人們(men) 感動之餘(yu) ,也在呼籲加大對醫務人員的權益保障力度。
為(wei) 更好保障高負荷工作的醫務人員,上海、浙江、廣東(dong) 東(dong) 莞等多地陸續出台對醫務人員的保障獎勵政策。上海市衛健委近日發布《關(guan) 於(yu) 保障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力量的工作意見》,提出在落實績效激勵方麵,按要求向市、區兩(liang) 級醫療機構中直接參與(yu) 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和救治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發放相關(guan) 補助。浙江省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落實關(guan) 心關(guan) 愛醫務人員激勵保障政策的通知》,對核增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臨(lin) 時性工作補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保障、考核評優(you) 和先進獎勵、職稱評審和崗位晉升傾(qing) 斜措施、醫務人員工作生活保障、醫療衛生機構運行保障七方麵作了具體(ti) 要求。東(dong) 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辦醫療救治組發布《東(dong) 莞市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健康防疫和關(guan) 心關(guan) 愛工作指引》,明確提出了落實關(guan) 心關(guan) 愛措施,按規定落實好臨(lin) 時性工作補助、績效工資等激勵政策。加大對醫務人員職業(ye) 精神宣傳(chuan) 力度,對先進典型開展表彰獎勵。
為(wei) 緩解基層醫務人員緊缺,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部署,各地可招聘近5年來已退休的醫務人員重返崗位。各地醫院也加大了對醫務人員的關(guan) 愛。
路明回憶說,自己感染後回到家,把家人都傳(chuan) 染了,一家5口陸續發熱,尤其是74歲的母親(qin) 還因感染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療,那段時間他的心裏特別難受。
“當時忙著醫院裏的事,又病得比較突然,家裏沒有準備多少藥物,尤其是全家都發燒後,退燒藥更不夠用了。這時,幸好我們(men) 醫院工會(hui) 組織了‘送藥到家’,本來當時心情很低落,收到藥後感覺很溫暖,也有了力量。”路明說。
“在職業(ye) 之外,醫務人員也是會(hui) 被感染的普通人。”路明深有感觸地說。
姚淮芳說,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一些醫務人員帶病上崗,但一定要注意好防護。她呼籲,全社會(hui) 都應該關(guan) 心關(guan) 愛醫務人員,適當提高待遇。當下,如果身體(ti) 狀況不佳,醫院不應該硬性要求其繼續上班,否則把身體(ti) 搞垮了,後續醫療力量將更加不足。同時,希望患者對醫務人員多些理解,能夠換位思考,彼此體(ti) 諒。
“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加強心理疏導也非常有必要,待這一波疫情過去,發熱門診、急診一線醫務人員需要好好做下心理疏導。”路明說。
對此,“健康國策2050”學術平台總編輯梁嘉琳建議,地方政府要督促一線醫務人員防疫補貼、津貼的落實,同時利用感染峰值上的時間差,調動外地醫師、退休醫務人員、待畢業(ye) 的住院醫師等對重點地區予以支援,確保醫務人員稍作輪休。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認為(wei) ,為(wei) 避免醫療資源擠兌(dui) ,減輕醫務人員的負擔,應當科學配置醫療資源,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兩(liang) 者並行。
“絕大多數患者應該通過‘居家+基層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方式,在家庭和基本醫療機構中得到自愈,最終康複。”王嶽說,各地應因時製宜、因地製宜探索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充分發揮基層社會(hui) 組織力量作用,積極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好互聯網醫療資源,優(you) 化醫療資源空間分配的不均衡問題。
王嶽建議,確診後要對感染者實施分類救治。對於(yu) 普通型、重症和有重症風險的感染者,要及時收入定點三級醫院進行救治;輕症以及無症狀感染者應主要通過“居家+基層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方式解決(jue) 。
王嶽還提到,在疫情高峰期,三級醫院應該騰挪部分非急危重症醫療資源,滿足重症監護病床的需求,重點做好新冠感染合並基礎病重症的處置準備;進一步做好院內(nei) 感染防控工作,維護醫療隊伍人員穩定。(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