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排隊獻血的外賣小哥是這個寒冬裏的一道暖陽
排隊獻血的外賣小哥是這個(ge) 寒冬裏的一道暖陽
12月以來,隨著因疫情感染者人數增多、降溫及冬季采血淡季的到來,多地都遇到了獻血者減少、血液中心“血荒”的情況。日前,《新京報》記者在北京街頭采血點采訪時看到,不少外賣小哥在排隊獻血,有網友在轉發這條新聞時,動情地寫(xie) 下這樣的句子——“淚目!外賣小哥組團獻血,他們(men) 是這個(ge) 城市奔跑的血液。”
在多重因素疊加之下,一些地方發生“血荒”,這對於(yu) 一些危重病人、惡性腫瘤和血液病患者,以及孕產(chan) 婦等群體(ti) 來說,是巨大的隱患,他們(men) 作為(wei) 血庫的主要服務人群,關(guan) 鍵時刻迫切需要血液來維持和延續生命。保障穩定的醫療用血需求,就是在為(wei) 一方群眾(zhong) 守住生命線。
而在主動走進采血站的人群中出現大量外賣小哥,此事令人感動。平日裏,他們(men) 騎行奔波於(yu) 城市的大街小巷,將生活的便捷送給千家萬(wan) 戶,如今,他們(men) 停下奔波的腳步,貢獻一己之力幫助城市渡過難關(guan) 。在挽起袖管的那一瞬,他們(men) 中的多數人其實並沒有想太多,“希望通過獻血能幫到別人”“想讓這座城市把最難的日子挺過去”——多麽(me) 樸素的願望和動機。
其實,越來越多的快遞外賣小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他們(men) 的真誠與(yu) 質樸,表達著他們(men) 的善良與(yu) 熱愛。“外賣小哥路遇大火,逆行而上撲火救人”“外賣小哥棄車飛奔救下跳橋輕生女子”“快遞員跳江救下落水男童”……他們(men)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在盡自己一份力,為(wei) 城市建設和社會(hui) 治理添磚加瓦,為(wei) 行業(ye) 爭(zheng) 取了更多的社會(hui) 認可。
有網友對關(guan) 鍵時刻挺身而出的外賣小哥表示心疼,希望他們(men) 能少些辛苦與(yu) 勞累。的確,麵對這一群體(ti) 的善行義(yi) 舉(ju) ,感動過後的體(ti) 恤不可或缺,但僅(jin) 有這些恐怕還不夠。更給力的權益保障,更明確的製度關(guan) 懷,更常態化的接納與(yu) 包容、支持和理解等,都應該盡快照進現實。
行色匆匆,外賣小哥奔走在謀生路上,他們(men) 為(wei) 一座城市付出了很多。有了他們(men) 的努力,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相應地,城市也該對他們(men) 報以厚愛,讓他們(men) 感受到足夠的善意與(yu) 溫暖。
這樣的“雙向奔赴”已經在很多地方成為(wei) 現實。比如,多地工會(hui) 為(wei) 外賣小哥建起了“愛心驛站”,為(wei) 其提供休憩場所等;一些地方嚐試在特殊時期為(wei) 外賣小哥發放階段性穩崗補貼;還有一些外賣小哥獲評職稱,職業(ye) 發展更有前景;不少人在等外賣、快遞時少了些催促、多了些耐心,少了些苛責、多了些寬容……
在偌大的城市裏,快遞、外賣是一份職業(ye) ,也是一份擔當。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的身後既有一家老少,也有萬(wan) 家燈火。麵對那一隻隻勇敢伸出的手臂,我們(men) 在感動過後,更應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為(wei) 他們(men) 解難紓困,送去關(guan) 愛和安心。(工人日報 作者:樂(le) 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