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裏醫護的選擇:團結一心 絕不退縮 不拋下任何一個患者
疫情裏他們(men) 的選擇:團結一心,絕不退縮 不拋下任何一個(ge) 患者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ou) 化,成都疫情防控工作向著“保健康、防重症”方向轉變,工作重心也從(cong) 預防轉移到了臨(lin) 床。如何最大限度保證對患者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成都各大醫院全力以赴提升救治能力,整合床位資源,全力保障呼吸疾病患者的救治,共同應對這場新冠衝(chong) 擊波。
他們(men) 沒拋下任何一位患者
印象中,我們(men) 總是在晚上才見得到忙碌的急診科,而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急診科已從(cong) 晚上忙碌到了白天。因患者的增加,醫生們(men) 的看診幾乎一刻不停。
醫生邱月在白大褂外套了一件厚棉服,從(cong) 診室走到病房,再走到呼吸機“滴滴”警報的搶救室,查看病人情況。
作為(wei) 成都的老工業(ye) 區,也是成都的“老五區”之一,成華區擁有近140萬(wan) (成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常住人口,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就超五分之一。而老年人作為(wei) 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當出現危重症時,醫院成了他們(men) 生命健康的最後保障。
在這個(ge) 主城區土地麵積最大的城區裏,有市六醫院、市二醫院(龍潭院區)、四一六醫院三家三甲醫院,他們(men) 承擔著該區域絕大部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疫情高峰時刻,這裏患者猛增,醫院救治工作也麵臨(lin) 著壓力,但即便如此,邱月和同事們(men) 始終沒有拋下任何一位患者。
急診科住院總醫師何凱也在科室內(nei) 往來穿梭,因為(wei) 患者就診量增加,他和同事們(men) 的接診壓力較大。來院的80%都是75歲以上病情較重的老年人,“如果血氧飽和度維持不起來,還需要緊急搶救,上呼吸機、心肺複蘇,盡最大可能把他們(men) 從(cong) 死亡線上拉回來。”
患者較多,以前晚上看診有兩(liang) 個(ge) 醫生時,每人還可以輪流休息一兩(liang) 小時,“但現在人手不夠,基本每晚都是通宵。”第二天下夜班要到上午9、10點,因為(wei) 要把病人交接好、安頓好,“把重症病人順利收入院才安心”。
此前的感染高峰時段,何凱和同事們(men) 也陸續出現了症狀,但僅(jin) 僅(jin) 短暫休息一兩(liang) 天後,不少人又都回到了崗位,“如果能堅持,就都沒有主動說我不來上班,我要休息的。”何凱說,看著醫護人員堅持在崗,患者也很理解,就算等待的時間較長也都沒有吵鬧,更多的是理解。
他們(men) 團結一心,沒有退縮
醫院急診麵臨(lin) 的壓力相對是最大的。在各診室間匆忙穿梭,急診科副主任向娟也難得有休息時間,從(cong) 上月中旬開始,她就一直處於(yu) “打仗”狀態,持續加班、熬夜……
壓力過大,她的老毛病中耳炎又犯了,影響到了右耳聽力,有時邱月、何凱站在她右邊說半天也沒反應,這時他們(men) 才反應過來,拍一下她的肩膀,“娟姐……”
現在向娟找到了經驗:隻要眼睛看到有人站在她旁邊,她都要注意觀察,“他肯定是有啥要跟我說。”她就側(ce) 身用左耳來聽。
2003年畢業(ye) 工作到現在快20年了,向娟覺得這是壓力最大、困難最大的一次,特別是老年人患者,一些症狀較重的患者往往伴有肺炎、合並多器官功能損害,嚴(yan) 重的還會(hui) 呼吸衰竭,而一個(ge) 重症病人所需的醫療資源比一個(ge) 普通病人要多很多。
麵對疫情,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不分內(nei) 外科,所有科室都在挪用床位盡全力救治每一位來院重症患者。“醫務人員救人是天職,這是職責所在。”向娟說,不隻他們(men) 一家醫院,當下每一個(ge) 醫務係統的工作人員都是如此。
說起同事們(men) ,向娟直說“不想說”,因為(wei) 一說自己就可能會(hui) 流淚,而她不想在鏡頭前流淚。從(cong) 2020年到現在,三年裏急診科一直都衝(chong) 在前麵,作為(wei) 科室負責人,這半個(ge) 月以來,她看到許多同事堅持在崗、迎難而上,從(cong) 來沒有退縮,因為(wei) 工作量劇增又人手短缺,最困難的時候大家都在一起堅持,沒有抱怨,沒有說要休假,沒有一個(ge) 人退縮,同事們(men) 團結一心,直麵困難的精神讓她非常感動,“病人的問題解決(jue) 了,我們(men) 工作上的問題才能解決(jue) 。”
他們(men) 堅信“疫情肯定會(hui) 過去的”
離六醫院不到20公裏的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經曆著同樣的考驗,特別是醫院ICU 。在與(yu) 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療組長金曉博通話時,你會(hui) 聽到電話那頭的重症監護室裏呼吸機發出的“滴滴”聲。
市八醫院作為(wei) 成都一家重點以“老年醫療”為(wei) 服務核心的公立三級老年專(zhuan) 科醫院,長期住著1300多名老年患者,近期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可想而知。金曉博說,ICU本身有40張床位,現在已擴增到120張,都在為(wei) 接收病人做準備。
為(wei) 了能更多地參與(yu) 救治,從(cong) 2022年12月1日到現在,金曉博很忙很累,但還是會(hui) 主動利用休息時間到院加班。
2020年2月2日,作為(wei) 醫務人員的金曉博跟著四川省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去到武漢,回來時已經是3月31號了,經曆近兩(liang) 個(ge) 多月的奮戰。
回想那段經曆,金曉博說,與(yu) 現在相比相同的是救治工作同樣都很繁忙,不同的是,現在對這個(ge) 疾病的掌控度比當初更多。有了當年積累的治療經驗,以及國家陸續出台的許多治療指南、防控專(zhuan) 家共識等,當前國家在對疾病的研究、治療方麵都更全麵了一些,作為(wei) 醫護人員麵對患者也更有了底氣。
“可能會(hui) 有艱難的時候,但我們(men) 總是能熬得過來,疫情肯定會(hui) 過去。”金曉博說。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