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聯會長:活化涉台文物 喚醒遷台共同記憶
中新社漳州1月2日電 (記者 張金川)“在當前兩(liang) 岸關(guan) 係背景下,我們(men) 不能讓涉台曆史靜默、黯然,應該講好漳台故事。”福建漳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hui) 會(hui) 長方麗(li) 雲(yun) 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應讓涉台資源充分活化,喚醒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少年的根脈意識、祖地意識。
當天上午,漳州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開幕,方麗(li) 雲(yun) 在大會(hui) 書(shu) 麵發言中指出,漳州與(yu) 台灣隔海相望,獨特的地理位置決(jue) 定了漳州與(yu) 台灣無法割斷的聯係。“漳台的淵源關(guan) 係漸漸以族譜、家書(shu) 等文獻和文物古跡的方式沉澱下來,是維係兩(liang) 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紐帶。”
方麗(li) 雲(yun) 稱,當前,族譜、書(shu) 信、老照片等“遷台記憶”的征集工作已在福建全省展開,漳州市涉台文物保護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取得較好成效。官方數據顯示,該市現有涉台文物306處,重點涉台文物88處,為(wei) 福建省之最。
但目前漳州市涉台文物研究水平較低,對涉台文物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的深入發掘、展示和傳(chuan) 播不足;同時,反映海峽兩(liang) 岸曆史淵源的文獻資料和生產(chan) 生活實物資料消逝速度加快,搶救和征集工作十分緊迫。對此,方麗(li) 雲(yun) 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做好涉台文物保護利用的宣傳(chuan) 、研究和規劃編製。設立並啟動“涉台文物保護工程”,重點保護一批祖籍在漳州的台灣同胞的祖祠、祖居和曆史文化村鎮。同時,有計劃地深入挖掘和保護反映兩(liang) 岸淵源的文化、習(xi) 俗、傳(chuan) 統工藝、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二是以曆史文化名城效應開辟涉台文物交流窗口,在曆史文化名城保護過程中帶動涉台文物古跡的開發利用。
三是有重點地利用曆史文化資源舉(ju) 辦專(zhuan) 題性展覽。進一步整合漳州市目前眾(zhong) 多能反映兩(liang) 岸關(guan) 係,尤其是漳台關(guan) 係的專(zhuan) 題博物館等資源,積極探索更具時代性、趣味性、參與(yu) 性的展示方式。
四是積極開展海峽兩(liang) 岸文化交流活動。充分利用文物史跡和曆史名人優(you) 勢,組織學術研究機構加強兩(liang) 岸交流互訪,將學術研究與(yu) 現實服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漳台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學術的繁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