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產中介的元旦假期:一直在談單 房價未上漲
中新網1月4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北京市房產(chan) 中介小景經曆了忙碌的三天。
“假期頭尾兩(liang) 天簽約數量最多,從(cong) 我們(men) 後台看大概能達到每天300多套,比起十天前翻了一倍多。但早在假期之前熱度已經起來了,大概是從(cong) 12月25日上個(ge) 周末開始,我們(men) 就明顯感到忙碌起來。”小景表示。
中指監測數據同樣顯示,2023年元旦假期期間(12月31日-1月2日),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麵積較去年元旦假期(2022年1月1日-3日)增長超兩(liang) 成。
熱度回升,中介再度忙起來
“三天假期都沒有休息,一直在談單。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買(mai) 房的積極性提高了,之前我們(men) 每天都要找房源發給客戶看,現在處理主動來谘詢的客戶的需求都忙不過來了。”小景說。
中指監測數據顯示,在多重利好帶動下,部分城市售樓處到訪量增加,但不同城市分化行情仍在加劇,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溫州成交麵積較去年元旦假期增長,市場活躍度回升。
“主要原因還是最近大家身體(ti) 都恢複了不少,心態也放輕鬆了,都願意出來看房了。現在來谘詢的大多是想在年前把房子定下來的,所以都比較著急,11、12月積壓的需求都釋放出來了。”小景表示,另外從(cong) 房源的角度看,最近二手房庫存處於(yu) 高位,也有了不少低價(jia) 房源,十分吸引買(mai) 房者。
但小景也表示,目前市場的熱度主要還是體(ti) 現在看房以及部分成交上麵,還沒有帶動價(jia) 格的明顯上漲。成交的主要以剛需盤為(wei) 主,在北京就是總價(jia) 在450萬(wan) -650萬(wan) 左右的房子。
“不過也有個(ge) 別樓盤賣得特別好,近一周幾乎每天都能賣一套,也就帶來了價(jia) 格的浮動,前後大概能差50萬(wan) 元左右。”小景表示,剛需的回暖也是每一輪周期的開始,預計年後價(jia) 格會(hui) 有比較明顯的抬高,自己和同事都很看好年後3-4月“小陽春”的到來。
政策仍有持續優(you) 化空間
1月1日,隨著存量房貸利率啟動重新定價(jia) ,不少貸款買(mai) 房人已經收到了利率下降的短信。
“我查看自己公積金中心的還款計劃,1月份還是正常還款,2月份的時候就能少還幾十塊錢了。”有市民對記者表示,自己撥打了住房公積金熱線谘詢,工作人員表示房貸利率確已調整,不需要個(ge) 人進行操作。
在過去一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放寬等政策的持續落地,為(wei) 購房者降低了購房門檻和壓力。看房購房熱度回升背後,各地也在紛紛出招,為(wei) 市場的健康發展營造積極良好的環境。
例如,據河南省政府新聞辦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消息,今年,河南將進一步激活房地產(chan) 市場,取消和調整過熱時期妨礙消費需求釋放的限製性政策,完善二套房認定標準,支持集中團購商品住房,鼓勵各地結合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住房房源征集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等。
河南投下的這顆“定心丸”,被認為(wei) 充分體(ti) 現了各地政府為(wei) 新一年房地產(chan) 健康發展開辟新道路、提供新機製、創造新環境的決(jue) 心。2022年12月以來,已有包括鄭州、重慶、成都、東(dong) 莞等在內(nei) 的十餘(yu) 個(ge) 熱點城市推出了樓市新政,並與(yu) 此前的政策合力形成“組合拳”。
春節即將來臨(lin) ,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發力返鄉(xiang) 置業(ye) 、提振消費需求再度成為(wei) 了房地產(chan) 行業(ye) ,尤其是三四線城市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中指監測數據顯示,元旦假期樓市的分化行情加劇,核心一二線城市的火熱,大多數三四線城市購房情緒仍在低位。
“最近我一直在關(guan) 注各地的房地產(chan) 政策,發現很多地方都推出了各類補貼、首付比例降低等利好,買(mai) 房也越來越省時省錢。所以我目前還是在看房但不著急出手,想等等看自己所在的城市會(hui) 不會(hui) 也有更強力的政策出來。”某四線城市有購房意願的消費者對記者表示,限購、利率、學區等政策的調整是自己目前最期待的。
“2023年各地因城施策的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特別是核心一二線城市或繼續降低購房成本、降低購房門檻,其中二線城市政策有望全麵放開,一線城市政策空間亦較大。”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ye) 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隨著核心一二線城市政策持續優(you) 化,疊加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核心城市市場有望逐漸企穩恢複。
“從(cong) 全國來看,隨著居民收入預期、房價(jia) 下跌預期出現明顯改善,全國市場企穩時間最早或在2023年二季度。”陳文靜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