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國補”離場 新能源汽車市場後勁幾何?

發布時間:2023-01-04 09:55:00來源: 新京報

  1月1日,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落幕。今後,多年來跑出加速度的新能源汽車將離開國家的扶持與(yu) 補貼,從(cong) 蹣跚學步成長為(wei) 行業(ye) 新星,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已經形成。

  隨著“後補貼時代”的到來,企業(ye) 與(yu) 市場將會(hui) 作何反應、如何發展才能在紅海競速中獲勝等問題成為(wei) 了關(guan) 注焦點。

  1 政策拉動效果如何?

  回顧過去數年,我國對於(yu) 新能源車的補貼可謂“扶上馬”“領進門”。

  中國企業(ye) 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記者表示,我國實行多年的對於(yu) 新能源車的補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和啟動產(chan) 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柏文喜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起步期產(chan) 銷量較小而導致單台車成本較高時,國家財政的直接補貼對於(yu) 降低購車者的實際購車成本、提升市場接受度,從(cong) 而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功不可沒。

  北京特億(yi) 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向記者表示,從(cong) 全世界範圍來看,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能像我國一樣,給新能源汽車行業(ye) 這麽(me) 多年的補貼,而且政策的持續性、資金補貼都很到位,且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一方麵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麵促進了技術進步及國民消費習(xi) 慣轉變。“這些積極的財政補貼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迭代升級,也促進了我國製造能力的提升,這些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2 “國補”為(wei) 何要取消?

  對於(yu) 新能源車補貼取消的原因,柏文喜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目前已經取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且市場成長速度較快,單台車的成本與(yu) 性價(jia) 比也獲得了應有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並進入了市場爆發期,尤其是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更是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wei) 世界汽車產(chan) 業(ye) 的高地並占據了產(chan) 銷量第一的位置,明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勢可期。

  新能源補貼退坡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的提升和市場競爭(zheng) 力的提升而逐步退坡的,對行業(ye) 而言,有利於(yu) 創新型車企與(yu) 規模性車企的脫穎而出,將深刻地影響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格局的變化。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成員顏景輝認為(wei) ,把政策驅動作為(wei) 前驅,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從(cong) 政策驅動向政策和市場雙驅動、再到補貼完全退出成為(wei) 純粹市場驅動的市場形態發展;實際上,這個(ge) 過程在國家補貼政策出台的時候就已經特別明確地提出來了。

  他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變化和退坡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技術的進步、續航裏程的提升等變化進行調整。

  3 離場時機是否合適?

  在柏文喜看來,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性價(jia) 比、產(chan) 品先進性、供應鏈協作能力等方麵已經具有強大競爭(zheng) 力,“從(cong) 這個(ge) 層麵來說,國家補貼退出是早晚的事情,因為(wei) 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e) 正在走向真正的市場化競爭(zheng) ,整體(ti) 產(chan) 業(ye) 規模製造已經成熟,具備放開手腳競爭(zheng) 的能力”。

  他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新車滲透率已達25%,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對於(yu) 傳(chuan) 統燃油汽車行業(ye) 的擠壓日趨嚴(yan) 重,再加上新能源車迎合了全球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過渡的發展趨勢,也符合全球低碳減排,氣候變暖的發展趨勢。此外,新能源汽車已經承載了智能化、科技化融合的使命。在此背景下,全球車企都在加速擴產(chan) 新能源車。

  “如果說國家這麽(me) 多年的補貼政策將新能源車‘送上馬’‘領進門’,那麽(me) 現在就到了放手的時候了”,祁海珅表示,未來新能源車行業(ye) 可以發揮出新能源行業(ye) 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雙密集型特點,結合我國強大的資本支持、技術研發迭代、我國擁有很大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未來會(hui) 迎來真正的汽車革命。

  4 對車企有什麽(me) 影響?

  對於(yu) 補貼退坡的影響,顏景輝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對於(yu) 車企的影響不會(hui) 特別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實行了13年,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呈現出逐步退坡的狀態,國家的政策是非常透明的。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對於(yu) 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特別是電池的續航裏程的提升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促進新能源汽車續航裏程的提升、品質的提升。

  顏景輝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是一個(ge) 循序漸進的過程,從(cong) 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製訂中可以發現,他們(men) 在規劃中已經將如何彌補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後的損失等方麵列入其中,車企已經做了比較充分的應對準備。

  另外,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退坡到最後階段,2020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guan) 於(yu) 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平緩退坡力度和節奏,將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原則上2020年-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因此對於(yu) 車企而言不會(hui) 有特別實質性的影響。

  談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後,對於(yu) 車企的影響,汽車行業(ye) 資深分析師梅鬆林認為(wei) ,車企普遍處在兩(liang) 難境地,成本大幅上升(國補取消帶來萬(wan) 元以上的成本增加),漲價(jia) 能快速緩解經營壓力,但漲價(jia) 可能會(hui) 丟(diu) 失市場給競品,丟(diu) 失市場給傳(chuan) 統燃油車。最終兩(liang) 類車企會(hui) 選擇漲價(jia) ,一是強勢品牌,消費者對強勢品牌的價(jia) 格變動相對沒有那麽(me) 敏感;二是資金儲(chu) 備雄厚的車企可以借機擴大市場占有率。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從(cong) 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向,新能源汽車也迎來新的挑戰,梅鬆林表示,主要在於(yu) 和傳(chuan) 統燃油車展開更公平的競爭(zheng) ,得靠新能源車產(chan) 品本身的競爭(zheng) 力;這會(hui) 倒逼新能源車行業(ye) 集中攻克最後的短板,如動力電池成本/安全,充電便捷充電速度,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的實用價(jia) 值。

  他認為(wei) ,新能源車行業(ye) 一直在向前奔跑,能跟上這個(ge) 節奏的就會(hui) 生存下來,能持續跟上這個(ge) 節奏的車企是少數,大多都會(hui) 在不同階段被淘汰,2023年也不例外。

  5 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哪些挑戰?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完全退出,業(ye) 內(nei) 認為(wei) 產(chan) 業(ye) 鏈將迎來新的挑戰。

  顏景輝表示,從(cong) 供應側(ce) 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原材料、芯片等受到供應影響,仍需要提高供應鏈供給能力;其次,從(cong) 成本端來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可能或多或少會(hui) 加劇車企的成本負擔,使得企業(ye) 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降本增效;從(cong) 終端市場來看,價(jia) 格浮動空間可能相對較小,對於(yu) 拉動市場消費價(jia) 格空間可能會(hui) 有一定影響。

  此外,顏景輝表示,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麵的利潤可能會(hui) 有所縮減,但由於(yu) 研發投入和軟件等方麵需要大量資金投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加大企業(ye) 的壓力。

  在柏文喜看來,擺脫補貼後,新能源汽車更加依賴自身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憑借性價(jia) 比和市場營銷能力、消費者評價(jia) 說話,會(hui) 走上更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不過柏文喜也提醒稱,對於(yu)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而言,除了需要加強技術創新以提升自身的性價(jia) 比和賦予自身突出的市場亮點以獲得市場之外,還要努力提升產(chan) 銷規模來降低單台車的成本,從(cong) 而降低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消費成本和提升使用者的體(ti) 驗感,以此來應對新能源汽車的“後補貼”時代的到來。

  6 是否會(hui) 影響車市銷量?

  從(cong) 整個(ge) 汽車市場消費情況來看,顏景輝認為(wei) ,還需要從(cong) 消費側(ce) 和供應側(ce) 的情況來看。

  消費側(ce) 方麵要注意經濟的複蘇以及消費需求的恢複;供應側(ce) 方麵,資本的投入對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品質的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等都將成為(wei) 增加消費者購車欲望的競爭(zheng) 力。

  總體(ti) 上來看,顏景輝並不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會(hui) 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chan) 生較大的影響,不會(hui) 因為(wei) 補貼退出而造成市場冷淡,目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you) 惠政策還在,也依舊能吸引消費者購買(mai) ,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延續2022年的增長態勢。

  對於(yu) 漲價(jia) ,顏景輝表示,新能源車型漲價(jia) 並不是趨勢,不同的車型、不同結構層次的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zheng) 形勢是此消彼長的,車企可以利用這種競爭(zheng) 關(guan) 係進行營銷;新能源汽車目前還未能達到用漲價(jia) 來挑起消費者對於(yu) 品牌關(guan) 注和消費熱情的程度。在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市場,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數字車生活同樣是當下車企競爭(zheng) 的重要課題。

  經過十餘(yu) 年的發展,國內(nei) 市場已經摸索到從(cong) 生產(chan) 製造到銷售各個(ge) 環節的規律,同時也前瞻性地看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這也為(wei) 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理念、技術和市場基礎。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王琳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