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躍文用八年捧出心血長篇《家山》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應妮)時隔八年餘(yu) ,著名作家王躍文的新長篇《家山》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湖南文藝出版社聯合推出。54萬(wan) 字的《家山》,描寫(xie) 南方鄉(xiang) 村沙灣在20世紀上半葉的社會(hui) 結構、風俗民情、耕織生活、時代變遷,它包含了王躍文的經曆、思考和情感的人生積澱,凝聚了王躍文全部的生命體(ti) 驗和感悟。
在日前的《家山》新書(shu) 發布會(hui) 上,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成員、中國出版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岩認為(wei) “《家山》展開了一幅壯闊的曆史圖景,一幅豐(feng) 富的文化長卷,書(shu) 寫(xie) 了一部生生不息的民族史詩,呈現了一個(ge) 族群乃至整個(ge) 民族蓬勃的生命力量。”
最初讀到書(shu) 稿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也認為(wei) 《家山》是“一個(ge) 巨大的驚喜。《家山》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我對20世紀上半葉中國鄉(xiang) 村的刻板印象,這部小說裏處處體(ti) 現的祖祖輩輩講的‘老規款’,其實就是我們(men) 民族對於(yu) 善惡的一個(ge) 界定,懲惡揚善、行善止惡維係著鄉(xiang) 村秩序,也是民族繁衍發展的根本動力。小說寫(xie) 到的‘人情美’、山水田園的美、耕織勞作的美,都讓人聯想到湖南的前輩作家沈從(cong) 文。”
在中國作協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看來,中國現代文學中寫(xie) 湖南鄉(xiang) 土的,有沈從(cong) 文和周立波兩(liang) 位著名的先生,因此王躍文這部《家山》是要放置於(yu) 這樣的脈絡中,又有一位從(cong) 曆史視野中寫(xie) 湖南鄉(xiang) 土的作家。“這部小說充滿了由感性、由細節、由對人的形象、由對生活氣息的把握所建構起來的非常豐(feng) 沛的生活世界和藝術世界。”
王躍文則慶幸自己是一個(ge) 鄉(xiang) 下人。他從(cong) 小在鄉(xiang) 野間長大,各種農(nong) 作物、動植物、生產(chan) 工具、時令節氣都和生活息息相關(guan) ,他心中擁有的世界因此而豐(feng) 富。“世界是名詞組成的,我們(men) 掌握的名詞越多,我們(men) 知曉的世界就越廣闊”。雖然鄉(xiang) 村生活是最熟悉的,最有入骨入髓的體(ti) 驗,但從(cong) 二十多歲開始寫(xie) 作以來,鄉(xiang) 村生活經驗從(cong) 未進入過他的創作視域,直到“四十歲以後,記憶中鄉(xiang) 村的人與(yu) 事朝我撲麵而來”,他對生活的理解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八年間,王躍文搜集查閱了大量的曆史文獻、方誌,鑽研戶籍田畝(mu) 製度、捐稅征收方式等等,多次重返鄉(xiang) 間田野做實地勘察,直到一方水土和那些村民已鮮明生動鼓湧於(yu) 胸口,他才投筆於(yu) 紙上,娓娓道出那些鮮活的故事,寫(xie) 到動情處多少次淚濕衣襟。
他認識到,鄉(xiang) 村是最大意義(yi) 上的中國,真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在鄉(xiang) 村,而不是在城市。文學表現好了廣大鄉(xiang) 村,就真正表現好了中國和中國人。他重新審視和領悟家鄉(xiang) 充滿靈性的山水風物,含蓄敦厚的情感方式,質樸純真的人情人性,重義(yi) 輕利的鄉(xiang) 村倫(lun) 理,這一切都進入到《家山》中,成為(wei) 他“鄉(xiang) 土寫(xie) 作”的寶貴經驗。“所以這個(ge) 小說創作過程中,我刻意要回到原生態,回到日常,回到真實的生活本身,呈現一部我所熟悉的社會(hui) 生活史、鄉(xiang) 村民俗史,同時也是一個(ge) 時代的變遷史,用一個(ge) 鄉(xiang) 村去展示一個(ge) 時代的風雲(yun) 際會(hui) 、一個(ge) 民族的生生不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