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南海西南次海盆擴張新模型顯示 其粗糙度低於同擴張速率洋盆

發布時間:2023-01-10 16:07: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蓋倫(lun)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yu) 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團隊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擴張過程的研究上取得了最新進展,確定了其擴張年代,獲得了更精確的擴張速率數據,並得出了海盆擴張的新模型。相關(guan) 研究發表於(yu) 地學期刊《岡(gang) 瓦納研究》。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近海底深拖磁力探測,識別出南海西南次海盆磁條帶存在許多小的磁極倒轉事件。經與(yu) 船磁和航磁數據分析對比,結合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鑽井資料約束,研究人員確定了西南次海盆的擴張年代為(wei) 距今2100萬(wan) 年到1500萬(wan) 年之間(21Ma—15Ma),獲得了更精確的海盆擴張速率為(wei) 26毫米/年—46毫米/年。科研人員在該區還發現了海盆擴張從(cong) 對稱向不對稱轉換等相關(guan) 現象,並通過分析粗糙度與(yu) 擴張速率規律,給出了海盆擴張新模型。

  新模型研究結果表明,相比於(yu) 其他擴張速率相同的洋盆,南海西南次海盆具有更低的粗糙度。研究人員結合海地地震儀(yi) (OBS)實地探測數據,指出西南次海盆的岩漿供給高於(yu) 正常水平。研究人員認為(wei) ,南海西南次海盆擴張脊南部板片的粗糙度可能受到斷塊影響,而北部板片的粗糙程度則主要受岩漿作用影響。研究人員還指出,在中等緩慢擴張速率下,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海底擴張傾(qing) 向於(yu) 為(wei) 軸向高和軸向穀之間的過渡類型。

  此次研究提出了一種低緯度深而窄的非活動型海盆磁條帶識別技術方法,對於(yu) 認識海底擴張過程的岩漿活動乃至研究地球演化規律,有較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