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季遇上“招聘難” 招聘和就業“雙難怪圈”如何破局
1415個(ge) 崗位,最終錄用高校畢業(ye) 生906人,缺口占比約36%。這是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數十家科技企業(ye) ,在2022年春季招聘期間遇到的尷尬局麵。
按當地規劃,浦口區是南京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核心區”,該區共引進、培育300餘(yu) 家集成電路企業(ye) 。然而,在畢業(ye) 生規模突破千萬(wan) 大關(guan) 的2022年,區內(nei) 一些科技企業(ye) 卻出現“招聘難”。缺口崗位以工程師為(wei) 主,集中在集成電路、高端交通裝備和新材料產(chan) 業(ye) 領域。“‘就業(ye) 難’與(yu) ‘招聘難’,看似悖論卻形成了當前就業(ye) 矛盾的怪圈。”浦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副局長呂文雯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
“拿著錢招不到合適的人”
呂文雯介紹,2022年下半年,向浦口區人社局提出招聘需求的企業(ye) 一共58家,多為(wei) 科技含量高的企業(ye) ,其中有25家集成電路企業(ye) 、9家高端交通裝備企業(ye) 。在這些企業(ye) 的2022年春季招聘崗位中,有1268個(ge) 技術崗位,約占總崗位數的90%。這些崗位中,本科生工資較高的可達2萬(wan) 元/月,碩士2.2萬(wan) 元/月,博士3.5萬(wan) 元/月。
“技術崗位的月薪普遍高於(yu) 非技術崗,也高於(yu) 南京市社會(hui) 平均工資。”呂文雯說,但是在優(you) 厚的待遇前,一些科技企業(ye) “拿著錢招不到合適的人”。
在浦口區召開的一次重點企業(ye) 座談會(hui) 上,華天科技、芯德半導體(ti) 、偉(wei) 測半導體(ti) 等企業(ye) ,均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聘難、用工難問題。他們(men) 對校招充滿期待,希望能夠有效聯係學校就業(ye) 指導部門,吸引高校畢業(ye) 生入職。
華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蒲軍(jun) 勝說,“合適的人”首先是高校畢業(ye) 生,因為(wei) 高校是為(wei) 社會(hui) 輸出人才的地方,中國芯片的崛起必然需要高校培養(yang) 的人才。
為(wei) 吸引更多人才,浦口區想了許多辦法。
從(cong) 鄭州到南京浦口參加麵試後,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的00後大學生李柏營收到了浦口區人社局發放的1000元麵試補貼。“應屆畢業(ye) 生來我區用人單位求職麵試的,無論成功與(yu) 否,我們(men) 都會(hui) 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麵試補貼,用於(yu) 補貼交通和住宿。”呂文雯說,該區還出台了針對不同學曆的租房、購房補貼等政策。
蒲軍(jun) 勝表示,從(cong) 企業(ye) 角度看,招聘隻是第一步,留住青年、讓青年得以成長,對科技企業(ye) 發展才是長遠的。就業(ye) 補貼政策,如麵試補貼、人才安居補貼、租房補貼等政府部門的多項補助政策,對企業(ye) 留人起到一定幫助。
“慢就業(ye) ”帶來冷熱不均
在招聘過程中,參與(yu) 招聘的政府和企業(ye) 的多位負責人感到,與(yu) 誠意滿滿的政企方麵相比,招聘另一端的一些高校畢業(ye) 生卻沒那麽(me) “熱”。
“有的學生寧願等一等也暫時不就業(ye) 。”呂文雯說,接觸的許多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缺乏合理的職業(ye) 規劃,工作經驗不足但就業(ye) 預期、工資預期在不斷上升,導致出現了有業(ye) 不就的“慢就業(ye) ”情況。
“求職時目標過高,太理想化。”當地一些科技企業(ye) 的人力資源經理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同感,近年在招聘中遇到的一些大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ye) 規劃,導致不知如何選擇就業(ye) 方向,建議高校學生除了要掌握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要鍛煉一些實用技能,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就業(ye) 觀。他們(men) 在調研中還發現,受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一些畢業(ye) 生“求穩”心態更加突出,繼續升學以及到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企等體(ti) 製內(nei) 單位就業(ye) 的願望較強烈,對待遇較為(wei) 優(you) 厚的民營科技企業(ye) 缺乏興(xing) 趣。
在一些重點高校,學生們(men) “慢就業(ye) ”現象有增多趨勢。呂文雯曾對大學生就業(ye) 情況做過調研。她說,以南京市某工科大學為(wei) 例,近兩(liang) 年考研率均為(wei) 74%。這所高校2020屆畢業(ye) 生“二戰”率較2019年增長近100%,2021屆“二戰”率為(wei) 6.81%,2022屆預估在10%左右。在另一所理科高校,近兩(liang) 年考研率約為(wei) 40%,2020屆畢業(ye) 生“二戰”率較2019年增長近20%,2021屆“二戰”率為(wei) 70%,2022屆預估約為(wei) 75%。
“考研大學生和二次考研的多了,自然分流了走向社會(hui) 、參加工作的人數,這是當前招聘麵臨(lin) 的一大挑戰。”呂文雯說,有些學生研究生考試失利後,明確表示暫不就業(ye) ,繼續考研。
大數據“直播帶崗”為(wei) 就業(ye) 賦能
2022年上半年,國外疫情還在蔓延,國內(nei) 疫情多點散發,線下招聘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給畢業(ye) 生外出求職、實習(xi) ,用人單位進校宣講、招聘造成很大不便。作為(wei) 區一級的基層局,浦口區人社局能夠動員、協調的資源有限,常常到各路直播招聘活動中“蹭場”。
李柏營就是在看到浦口區人社局的網絡宣講後,才來到南京的。他目前是Memory封裝研究室的一名存儲(chu) 研發工程師。畢業(ye) 季正值新冠疫情嚴(yan) 峻時期,他一直在網絡上尋找工作機會(hui) 。2022年5月的一天,他在手機上看到江蘇省民營企業(ye) “雲(yun) 聘直播大會(hu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專(zhuan) 場,其中一個(ge) 環節就是浦口區的推介。
江蘇科技大學的本科畢業(ye) 生曹啟涵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在浦口工作的學長分享的“浦聚力量,智引英才”直播帶崗活動頁麵。他通過鏈接參加了選拔,最終收到華天科技的錄用通知書(shu) 。
鏈接的擴散,看起來充滿偶然,背後其實是浦口人社局的“瘋狂推介”。呂文雯和同事們(men) 發現,在網絡集中招聘會(hui) 或推介宣講會(hui) 上“蹭”招聘,效率和實際成效並不高,“撒大網撈小魚”,針對性不強。2022年10月,浦口區人社局首次獨立組織線上招聘會(hui) 。曹啟涵看到的,就是這場招聘會(hui) 。
為(wei) 了這場90分鍾的直播,浦口人社局籌備了54天。他們(men) 匯總了3年內(nei) 到浦口就業(ye) 的生源,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在省內(nei) 外高校開設分會(hui) 場,力求精準在線招聘。例如2022年上半年就業(ye) 數據顯示,南京市內(nei) 高校畢業(ye) 生占比約40%,主要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文商類崗位)、南京工業(ye) 大學和金陵科技學院等;市外、省內(nei) 的高校畢業(ye) 生占比約18%,主要來自揚州大學、江蘇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江蘇省外畢業(ye) 生占比約42%,主要來自太原工業(ye) 大學、安徽工業(ye) 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和太原科技大學等。根據這些數據以及參加直播的企業(ye) 的需求,浦口人社局確認邀請的院校在校內(nei) 設立直播分會(hui) 場,組織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集中觀看直播並與(yu) 企業(ye) 進行現場互動,在深入了解企業(ye) 情況和招聘需求的前提下進行簡曆投遞,匹配度明顯提升。
呂文雯在本場直播中化身“帶崗主播”,向直播間的高校畢業(ye) 生們(men) 推介浦口區促進就業(ye) 的新舉(ju) 措以及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的優(you) 惠政策。直播帶崗活動吸引了2.8萬(wan) 餘(yu) 名求職學子在線觀看,收到簡曆748份,比直播前增加了2.5倍——這一數據令在直播間放下矜持、“賣力吆喝”的呂文雯和籌辦活動的同事們(men) 深受鼓舞。
浦口區隨後舉(ju) 辦了高端交通裝備、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專(zhuan) 場和重點企業(ye) 綜合場“直播帶崗”活動,借鑒第一期經驗,在蘭(lan) 州新區西岔園區、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安徽工業(ye) 大學等地設立分會(hui) 場,吸引超12萬(wan) 人在線觀看,收到簡曆千餘(yu) 份。同時,浦口先後在安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30所高校設立浦口區企業(ye) 線上招聘專(zhuan) 欄,輻射皖、晉、陝甘、川渝和雲(yun) 貴等地百餘(yu) 所高校。
據浦口區人社局最新統計,到2022年末,該區累計新增青年大學生就業(ye) 18359人,科技企業(ye) 的“招聘難”得到有效緩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