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光伏接網消納“硬骨頭”有望被“啃”下

發布時間:2023-01-10 16:07:00來源: 科技日報

  光伏接網消納“硬骨頭”有望被“啃”下【《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辦法》開始施行◎通】

  訊員 雒德宏 本報記者 何 亮

  目前受我國火電、氣電、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能互補電源結構未能統一規劃和部署、火電的靈活性改造進展緩慢、現有機組調節性能欠佳等現實問題製約,光伏電站接網消納問題形勢依然嚴(yan) 峻。

  2022年12月2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guan) 於(yu) 印發《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光伏電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國能新能〔2013〕329號)同時廢止。

  近年來,隨著光伏技術的進步與(yu) 成本的下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等,光伏行業(ye) 的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力增量帶來的消納問題越發突出、光伏產(chan) 業(ye) 鏈價(jia) 格發生大幅波動……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的問題需要更符合發展實際的政策來解決(jue) 。

  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辦法》出台的目的在於(yu) 規範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促進光伏發電行業(ye) 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風光大基地承載能源結構調整重任

  近些年,國內(nei) 光伏電站建設和市場格局一直處於(yu) 動態變化之中。

  “早期光伏電站的建設主要看資源稟賦,之後因為(wei) 西北地區消納受限和行業(ye) 技術成本的下降,中東(dong) 部地麵電站和沿海省份的分布式光伏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光伏大基地和分布式光伏由於(yu) 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成為(wei) 2022年光伏市場的主要增長點。”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能源)技術經濟中心主任楊本均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風光無限”的大基地建設,承載著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任。

  我國西北省份太陽能資源豐(feng) 富,新能源開發優(you) 勢明顯,但由於(yu) 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本地電力市場消納能力有限,而中東(dong) 部一些地區負荷集中,電力需求明顯。

  楊本均表示,以“沙戈荒”為(wei) 代表的第一、二批新能源基地,大多通過相關(guan) 輸電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將優(you) 勢資源轉化為(wei) 促進我國低碳綠色發展的動能。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最新統計數據,在2022年的前11個(ge) 月,中國部署了約65.7吉瓦的太陽能裝機和22.5吉瓦的風能裝機。國家能源局表示,預計到2023年底,中國的累計太陽能裝機容量將達到490吉瓦,風電裝機容量430吉瓦。

  光伏電站接網消納難是症結所在

  光伏發電具有不連續、不穩定的特點。白天發電晚上不發電,晴天發電陰雨天不發電,雲(yun) 層的幹擾還會(hui) 引發不穩定輸出的問題。因此,要將起伏多變的光伏發電“開發足”“輸送好”並非易事。

  “利用同步電網、火電機組、互補電源、儲(chu) 能等電網的調節能力,實現光伏電站棄電率降低的過程,被稱作光伏電站的接網消納。”楊本均說。大型光伏基地項目大批量開發建設,使得風光項目的全容量接網消納難以及時有效實現。在楊本均看來,導致問題的原因複雜多樣,首當其衝(chong) 的便是送電“高速公路”——電網建設緩慢。

  “就風光大基地建設來說,其特高壓外送通道從(cong) 立項到建成,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但千萬(wan) 千瓦規模的集中式光伏項目,在1至2年內(nei) 即可建成。”楊本均表示,外送通道的規劃和建設涉及線路走向、落地點,受端和送端的電價(jia) 、電量,以及靈活調節新能源並網波動性的資源配置等複雜的電力係統規劃。因此,在風光大基地建設中,外送通道的配套往往相對滯後。

  此外,即便通道已經建成,也不能徹底解決(jue) 光伏電站接網消納的問題。“鑒於(yu) 風光發電的間歇性,大規模集中式電站如何穩定接入電網,也是一個(ge) 現實難題。”楊本均介紹,從(cong)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特高壓外送通道的輸送情況來看,新能源的通道利用率依然不高。“比如國家電網近3年在西北密集建設了6條特高壓線路,解決(jue) 電力送出問題,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輸送比例仍然較低。”

  綜合來看,當前電網的調節能力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能源研究所預估,利用同步電網、互補電源結構、火電調節機組、網側(ce) /站內(nei) 儲(chu) 能等條件和措施,電網會(hui) 有足夠的調節能力,可以滿足高比例(至少70%)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電源結構要求。“但是,目前受我國火電、氣電、水電、風電、生物質發電能互補電源結構未能統一規劃和部署、火電的靈活性改造進展緩慢、現有機組調節性能欠佳等現實問題製約,光伏電站接網消納問題形勢依然嚴(yan) 峻。”楊本均說。

  促進光伏行業(ye) 又好又快發展

  對於(yu) 我國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而言,《辦法》的出台對開發投資企業(ye) 有諸多利好,光伏發電接網消納的“硬骨頭”也有望被啃下。

  “《辦法》在第四章第十四條明確,光伏電站備案容量原則上為(wei) 交流側(ce) 容量,即逆變器額定輸出功率之和。這是我國首次以正式發文的形式明確光伏電站項目備案容量的釋義(yi) 。”楊本均告訴記者,如果政府和電網企業(ye) 以交流側(ce) 容量進行項目的備案、調度管理,那麽(me) 開發投資企業(ye) 就可以基於(yu) 不同地區的資源特性差異、電力消納情況和電價(jia) 結算政策,通過不同方案的度電成本比選,確定項目最優(you) 的直流側(ce) 裝機容量,進而科學合理地進行容配比設計。

  “《辦法》還對光伏電站配套電力送出工程的建設單位界定進行了調整。”楊本均表示,《辦法》在“電網企業(ye) 負責投資建設項目場址外配套電力送出工程”的責任歸屬上,增加了“原則上”三個(ge) 字,並在第二十條中對該表述不涉及的情況進行了詳細闡述,明確允許光伏電站項目單位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配套電力送出工程。“這樣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為(wei) 解決(jue) 現階段國內(nei) 部分地區新能源電站的跨越式發展以及電網規劃和外送工程建設進度難以匹配的實際矛盾,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路徑。”楊本均說。

  特別值得關(guan) 注的是,《辦法》明確以500千伏容量作為(wei) 區分管理主體(ti) 的界限。這樣的劃分在楊本均看來是對管理責任的進一步壓實。集中式光伏電站主要是利用荒漠地區豐(feng) 富和相對穩定的太陽能資源構建大型光伏電站,接入高壓輸電係統供給遠距離負荷。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與(yu) 負荷呈逆向分布,決(jue) 定了西北五省及內(nei) 蒙古的新能源需要借助遠距離輸送進行跨省跨區消納。“以跨省的大型電網主幹線、省內(nei) 跨區的電網主幹線為(wei) 分界,壓實明確各項目屬地責任,有利於(yu) 送受端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在製定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年度開發建設方案時做好銜接,落實光伏電站項目的接網消納條件。”楊本均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