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農村大齡青年多、戀愛難 看山東田間能人怎麽牽紅線

發布時間:2023-01-11 11:2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直播相親(qin) 王:別說土不土 關(guan) 鍵成不成【農(nong) 村大齡青年多、戀愛難 看山東(dong) 田間能人怎麽(me) 牽紅線】

  在山東(dong) 臨(lin) 沂,有一位“民間月老”,他叫王孟閣。

  他和大兒(er) 子王琪、二兒(er) 子王振一起為(wei) 人牽線做媒,短短幾個(ge) 月,已為(wei) 上千名大齡青年成功牽線,他們(men) 父子也因此被人稱為(wei) 當地的“直播相親(qin) 王”。

  大齡青年來王孟閣父子直播間相親(qin) ,在數十萬(wan) 網友麵前依次報出身高、體(ti) 重、工資、房產(chan) 等不為(wei) 外人所知的隱秘家事。手機前的你若看上了哪位嘉賓,可以直接撥打他們(men) 的電話,與(yu) 心儀(yi) 對象當場溝通速成配對。成了,王孟閣父子為(wei) 他們(men) 鼓掌祝福;沒成,也別惱,王孟閣父子會(hui) 留他們(men) 吃碗大鍋菜再走,以表慰藉。

  比電視劇還好看的山東(dong) 相親(qin) 直播間長啥樣?

  鄉(xiang) 村版《非誠勿擾》每天準時在王孟閣的小院裏拉開帷幕,王孟閣在鏡頭前直播,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在旁邊助播。場地就在一片小池塘旁邊,原本是用來種藕的;演播廳則是用鐵皮搭成的小屋,沒有聚光燈也沒有霓虹,甚至能聽到蚊子不時在耳邊嗡嗡。一切都顯得粗糲又質樸,但充滿熱情和生命力。

  直播開始前,不少年輕人會(hui) 攙著自家父母提前一小時到達小院,坐在廂房外的一排長椅上等候,像極了醫院候診區裏等待醫生開出就診單的男女老少。隻不過,王孟閣父子從(cong) 紙上撕下的往往是連線對象的電話號碼。

  無論男女,一坐上椅子,他和兩(liang) 個(ge) 兒(er) 子便穿著印有“王孟閣相親(qin) 大會(hui) ”的白T,連珠炮似地開始發問:身高多高?體(ti) 重多少?學曆是什麽(me) ?做啥工作?工資多少?有房沒有,全款還是首付?有車沒有,價(jia) 值幾萬(wan) ?

  碰見30多歲的嘉賓,他們(men) 也不忘順帶問上兩(liang) 句,結過婚沒有?有孩子嗎?……經王孟閣之口問出的相親(qin) 問題,永遠直白而精準。如此快節奏高密度的問答,幾個(ge) 來回就能讓他摸清來者的情況和需求。用他的話說,這些硬件條件都是“紙包不住火”的,他們(men) 父子問得這般細致,也是為(wei) 了給急於(yu) “脫單”的年輕人把好關(guan) ,替他們(men) 找到條件匹配、門當戶對的另一半。

  直播後,王孟閣父子能清楚地感受到,出鏡的嘉賓,要是長得好,很快就被“搶”了;相反,要是長得“賴巴”,車和房也不是全款購買(mai) 的,常常要花上40多分鍾才能“推銷”出去。

  “大路多寬放多寬,利於(yu) 脫單。”王孟閣父子對著屏幕喊。這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大齡青年似乎越來越多,戀愛也變得越來越難,在他們(men) 看來,解決(jue) 問題的殺手鐧就是:放寬條件、門當戶對。

  “我們(men) 這好多大齡男青年苦於(yu) 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最終求助於(yu) 我爸。大家基本都是相貌平平、工作平平、性格平平。山東(dong) 男孩大多老實、做一份穩定卻稍顯沉悶的工作;女孩大多安靜、內(nei) 斂,在選婚姻還是選愛情的抉擇中搖擺不定。”在旁邊助播的王琪認為(wei) 這是父親(qin) 強調門當戶對的原因。

  這也是他們(men) 直播間的原則。若有男嘉賓是初高中學曆,聽見熱線電話裏的女孩是本科畢業(ye) ,王孟閣和兒(er) 子們(men) 會(hui) 直接掛掉,“學曆高的找學曆高的,學曆低的找學曆低的,有共同語言,這沒有高下之分。”

  王琪說:“畢竟會(hui) 來我爸直播間相親(qin) 的,都是我們(men) 這裏‘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

  “鄉(xiang) 村版孟非”如何煉成?

  最初,王孟閣父子在快手做直播,原本隻是為(wei) 了拉呱(山東(dong) 方言,指聊天、閑聊)。燒個(ge) 地窩,一家人往那兒(er) 一坐,和網友家長裏短地聊。有一次,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回事,王孟閣挺自豪地說:“俺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都是我說的媒。”有網友眼睛一亮,來了精神:“我兒(er) 30多了還沒娶媳婦,你能給牽線搭橋嗎?”

  王孟閣和兒(er) 子商量後,便答應了,玩鬧似地在直播間連麥,沒想到真說成了一對兒(er) ,從(cong) 那時起,開始有更多“大齡青年”陸陸續續進入了直播間。

  那年七夕,在粉絲(si) 的建議下,王孟閣在兩(liang) 個(ge) 兒(er) 子的幫助下,開了第一場線下“相親(qin) 大會(hui) ”,他們(men) 在前一天的視頻裏發出了“召集令”,怎麽(me) 也沒想到,第二天,小院一下擠滿了人。耳邊響起了鞭炮聲,現場的氣氛被推向頂峰;王孟閣那天的直播也“炸了”,人氣峰值也首次突破萬(wan) 人大關(guan) 。“牽手成功”的年輕人紛紛表示感激,還有人在日後給他們(men) 送來了錦旗。

  七月七相親(qin) 大會(hui) 後,一發不可收拾。找對象難,對臨(lin) 沂男青年來說早已是社會(hui) 問題。臨(lin) 沂常住人口達1100萬(wan) ,相親(qin) 的需求一旦被開發,王孟閣父子忙得天昏地暗。王孟閣的電話號在直播間公布後,打電話相親(qin) 的人越來越多,為(wei) 此,王孟閣隻能上午和晚上連播兩(liang) 場,讓每一個(ge) 預約的嘉賓都有機會(hui) 上場。

  王孟閣父子的直播為(wei) 什麽(me) 會(hui) 火?要回答這個(ge) 問題不是易事,但你若守上幾場直播,看王孟閣如何將大齡青年推銷出去,就會(hui) 驚訝發現,這是多麽(me) 理所當然。地道的魯南口音外加樸素真誠的價(jia) 值觀,這種帶有濃重地方鄉(xiang) 土文化的嘮嗑,讓大家眼前一亮。此外,王孟閣和兒(er) 子們(men) 開誠布公的條件羅列法若移植到其他省市,或許會(hui) 失效——他們(men) 的婚戀標準幾乎可以簡化成一條:找個(ge) 人過踏實日子。更甚是,“隻要下雨了會(hui) 跑回家就行”。

  王孟閣老掛在嘴邊的“放寬條件”也貼合山東(dong) 現實。臨(lin) 沂本地年輕人多早婚,不乏22歲就覺得自己“晚婚”的男孩來直播間相親(qin) 。王振記得自己初中畢業(ye) 時就有不少同學在找對象,等他中專(zhuan) 畢業(ye) ,同學們(men) 的孩子都長大了。

  殘疾人,相親(qin) 市場上絕對弱勢的邊緣群體(ti) ,也能在王孟閣父子的直播間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他很能理解殘疾小孩父母的心情,這想法再簡單不過,“就是讓孩子在自己百年之後能夠組建家庭,在世上有個(ge) 依靠,不至於(yu) 孤苦伶仃”。

  王振清楚記得,一次,一個(ge) 缺隻耳朵的男人來相親(qin) ,他特別會(hui) 賣二手機器,一年收入二三十萬(wan) ,這就比不少身體(ti) 健全的人厲害。 “他的缺點是殘疾,如果不借助互聯網傳(chuan) 遞出去,提個(ge) 燈籠也找不到人。”王孟閣便和兒(er) 子一起琢磨,把他能掙錢、頭腦靈活的優(you) 點總結了出來。

  在10萬(wan) 人圍觀的直播間裏,連麥效率太低,還常遇到人上麥搗亂(luan) ,擠掉了那些真正需要相親(qin) 的人。王孟閣隻好買(mai) 了兩(liang) 個(ge) 老年機,讓兒(er) 子專(zhuan) 接熱線電話,通過電話篩選的人才能進直播間和老王對話。

  自此,王琪和王振手中的電話鈴聲就沒停過。“下午兩(liang) 點是最忙的時候”,他們(men) 一邊扒拉碗裏的飯,一邊接電話,兩(liang) 點一過,十幾個(ge) 預約名額基本就滿了。

  “我實在算不來自己接過多少通電話了”,現在,王振隻知道手機最多存500條通話記錄,從(cong) 早上十點到下午這會(hui) ,500條記錄就滿了,手機自動清空所有記錄後,又有源源不斷的人撥了進來。

  王振說:“我們(men) 能做的,就是盡力幫助他們(men) 找到合適的人,但未來能成與(yu) 否,各自的路還是要各自來走。”

  直播間“速配愛情”為(wei) 何火?

  相親(qin) ,是一個(ge) 經久不衰的話題。不管是各色相親(qin) 節目,還是城市裏隨處可見的“相親(qin) 角”,足以映襯出相親(qin) 市場的火熱。

  現在,技術改變了人們(men) 對於(yu) 愛情的看法與(yu) 想象,也建立了更廣闊的社交空間,人們(men) 見麵之前可以先通過網絡培養(yang) 感情。而快節奏的生活與(yu) 稀缺的閑暇時間促使人們(men) 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相親(qin) 平台。

  在王孟閣父子的直播間,不管是去現場還是線上連麥,都不需要任何費用。不過,觀眾(zhong) 會(hui) 自發刷一些禮物支持他。隻要雙方有意向,王孟閣就會(hui) 建議“牽牽手”,將聯係方式告訴彼此。這樣的相親(qin) 充滿未知性,什麽(me) 樣的人會(hui) 提什麽(me) 條件,大家都不知道。而全程,不過十幾分鍾。

  與(yu) 華麗(li) 包裝、精雕細琢的相親(qin) 節目相比,偶然性、真實性是相親(qin) 直播的特點和優(you) 勢,觀眾(zhong) 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hui) 發生什麽(me) 。王孟閣父子直播間參與(yu) 方式很簡單:他公布了自己的聯係方式,願意到現場的,可以聯係他到他的農(nong) 家院直播,還能吃上一頓他準備的大鍋菜。在直播間圍觀的用戶,如覺得線上有合適的嘉賓,可以直接撥打電話,現場與(yu) 王孟閣連線,說出想法。

  因此,來到直播間相親(qin) 的既有年入近百萬(wan) 的成功人士,也有收入微薄的工人,甚至還有一些殘障人士。他們(men) 會(hui) 簡單介紹自己,平凡的人生被濃縮在短短的幾句話中,各個(ge) 小故事組成了精彩的情景悲喜劇,使直播內(nei) 容極具戲劇性。

  王孟閣父子熱鬧的相親(qin) 直播,吸引了各種各樣的群體(ti) 觀看。即便是寥寥數語的“速配愛情”,依舊吸引了許多單身男女參與(yu) 。井噴式的流量,也帶動了許多當地主播加入相親(qin) 直播的賽道,縣鄉(xiang) 地區的相親(qin) 直播儼(yan) 然成了社交平台的獨特存在。

  畢竟,在許多人眼裏,相親(qin) 並不僅(jin) 是簡單安排男女會(hui) 麵,還是一種社會(hui) 匹配過程。這個(ge) 話題,經久不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牟昊琨 實習(xi) 生 趙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