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增值稅優惠政策發力助企業紓困 2023年減稅降費加力提效

發布時間:2023-01-12 15:49:00來源: 證券日報

  記者 包興(xing) 安

  近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連發兩(liang) 份文件,拉開了2023年減稅降費政策加力的序幕。專(zhuan) 家認為(wei) ,2023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會(hui) 更加注重提升政策效能,助企紓困。

  1月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guan) 於(yu) 民用飛機增值稅適用政策的公告》,明確了民用飛機有關(guan) 增值稅優(you) 惠政策;1月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guan) 於(yu) 明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0萬(wan) 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中國財政學會(hui) 績效管理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雖然稅收的減免規模總量不大,但涉及戶數多,影響範圍廣,效果明顯。一方麵,可有效減輕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改善其經營狀況,維護廣大小型市場主體(ti) 的穩定;另一方麵,可以極大增強小企業(ye) 的發展信心。

  公告還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減按1%預征率預繳增值稅。此外,還明確了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納稅人、生活性服務業(ye) 納稅人加計抵減政策。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解決(jue) 就業(ye) 和保障民生等方麵的作用不可或缺。2023年優(you) 化延續相關(guan) 稅收優(you) 惠政策,有助於(yu) 廣大市場主體(ti) 輕裝上陣、盡快恢複活力。

  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23年,財政部門將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精準施策,助力企業(ye) 減負增能。劉昆提出了三方麵舉(ju) 措,其中一項就是助企紓困。“根據實際情況,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並持續整治違規涉企收費。”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wan) 億(yi) 元。

  據記者梳理,2022年我國出台的稅費支持政策中,有的政策實施期限已屆滿。例如,對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緩繳的耕地開墾費、汙水處理費等14項行政事業(ye) 性收費,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快遞收派服務免征增值稅政策,中小微企業(ye) 設備器具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guan) 政策,支持企業(ye) 創新階段性減稅政策等。

  張依群表示,2023年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會(hui) 提升政策效能,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在對近年來出台的一係列稅費優(you) 惠政策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重點是狠抓落實,確保稅費優(you) 惠政策能夠全麵落地見效,真正發揮助企紓困的目的。

  “未來的減稅降費政策主要包括助力企業(ye) 複工複產(chan) 和促進企業(ye) 研發創新能力提升等兩(liang) 大類。這些政策的延續和加力,有助於(yu) 穩定市場主體(ti) 信心,促進國民經濟加快複蘇。”白彥鋒說。

  在巨豐(feng) 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看來,考慮到經濟發展的重點,2023年減稅降費政策將向先進製造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等傾(qing) 斜。

  白彥鋒認為(wei) ,2023年要擴大內(nei) 需,需利用好減稅降費政策,充分釋放廣大居民的消費潛力,不斷增強經濟企穩複蘇的內(nei) 在動力。

  張依群表示,需根據經濟形勢、企業(ye) 運行狀況等不斷調整優(you) 化已經出台的稅費政策。一是優(you) 先保障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的生存能力和經營活力,保持稅費政策穩定連續,形成良好市場預期;二是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和技術升級,將增值稅加計扣除政策落實落細,促進高端製造業(ye) 發展,大力增強企業(ye) 發展後勁;三是不斷完善留抵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穩定退稅規模,持續減輕企業(ye) 負擔;四是繼續深化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等重點稅製改革,讓創新型企業(ye) 有更大發展空間,讓市場消費活力得到持續有效激發。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