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售樓中心抓拍人臉信息引發專項整治
“我們(men) 絕不會(hui) 再安裝攝像頭了,以前我們(men) 不知道這種行為(wei) 違法,現在通過檢察官們(men) 的釋法說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近日,吉林省長春市南關(guan) 區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到各售樓中心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時,某售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對非法采集人臉信息行為(wei) 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後絕不會(hui) 再安裝抓拍人臉信息的攝像頭。
在過去的一年裏,針對售樓中心安裝人臉抓拍係統的現象,長春檢察機關(guan) 積極履行公益監督職責,消除了公民個(ge) 人信息泄露的安全隱患。此前存在人臉信息被非法采集的幾家售樓中心,目前均已主動拆除。
長春市人民檢察院相關(guan) 負責人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春檢察機關(guan) 將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持續加強與(yu) 各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打擊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犯罪合力。
售樓中心暗藏貓膩
違法收集人臉信息
2021年10月,長春市人民檢察院依托公益訴訟大數據平台,發現了南關(guan) 區某售樓中心非法采集人臉信息的案件線索。
長春市民王女士跟隨中介去南關(guan) 區某售樓中心看房時,被領到指定區域“刷臉”。中介告訴她,這樣才能獲得具體(ti) 價(jia) 格及購房折扣。回家後,王女士懷疑此舉(ju) 可能存在人臉信息泄露的風險,於(yu) 是向12309檢察服務熱線舉(ju) 報。
“我們(men) 對案件線索開展初步調查,並邀請南關(guan) 區公安分局信息技術部門的民警輔助調查取證。”南關(guan) 區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他們(men) 一行人走訪了4家售樓中心,發現有3家售樓中心均安裝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調查人員通過拍照、現場詢問等方式固定了證據,民警提取了後台操作係統的人臉數據存儲(chu) 信息。
在辦案檢察官提供的圖片材料上,記者看到在某銷售管理係統上,攝像頭的畫麵正對著銷售中心大門,係統對經過人員的人臉實現自動抓拍並存儲(chu) ,形成清晰的人臉圖像,在每個(ge) 圖像下麵都有精確到秒的詳細時間,該係統還自動生成一組複製人臉的ID,管理員可以對圖像標簽進行編輯設置……
“我們(men) 詢問售樓中心負責人得知,安裝人臉抓拍攝像頭主要是為(wei) 了判定到訪者是個(ge) 人到訪還是由中介帶訪,以便同中介結算帶客傭(yong) 金。”辦案檢察官說。
南關(guan) 區檢察院經審查認為(wei) ,涉案的幾家售樓中心均在入口、沙盤等消費者經常停留的地方,安裝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在未取得消費者明示同意的情況下,非法收集、使用、存儲(chu) 消費者的人臉信息行為(wei) 已經嚴(yan) 重侵犯社會(hui) 公共利益。
“去年年初,我們(men) 依法向相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製發檢察建議,建議其立即履行監管職責,對涉案售樓中心違法收集消費者人臉信息的行為(wei) 依法查處,並開展個(ge) 人信息保護領域專(zhuan) 項整治行動。”辦案檢察官說。
2022年6月,長春市相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以書(shu) 麵回複的形式采納了檢察建議,依法向涉案售樓中心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shu) 》,要求其限期改正違法行為(wei) ,同時針對轄區內(nei) 15家售樓中心開展行業(ye) 專(zhuan) 項整治工作,對存在非法獲取人臉信息的違法行為(wei) 堅決(jue) 予以查處。經過專(zhuan) 項整治活動,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shu) 1份,累計消除公民個(ge) 人信息泄露隱患5000餘(yu) 人次。
為(wei) 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長春市檢察院隨後還開展了個(ge) 人信息保護專(zhuan) 項監督活動,對全市的汽車銷售店、在售樓盤等進行排查。其間,綠園區人民檢察院發現一家售樓中心存在非法獲取個(ge) 人信息的行為(wei) ,積極與(yu) 相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溝通,並製發檢察建議督促其盡快整改,目前該售樓中心已經整改完畢,取得了較好效果。
濫用人臉采集技術
侵犯社會(hui) 公共利益
各大售樓中心不惜花錢購買(mai) 人臉抓拍係統,是真的用於(yu) 識別“中介帶客戶”還是另有他用?記者采訪了在長春市從(cong) 事十餘(yu) 年房屋中介工作的張先生。
“在售樓中心安裝人臉抓拍係統是最近兩(liang) 年開始的,此前沒有這麽(me) 先進的技術。”張先生說,售樓中心的人臉抓拍係統主要用於(yu) 識別“中介帶客戶”的情況。
據張先生介紹,各大樓盤建好後,開發商會(hui) 想盡辦法擴大銷售渠道,最終目的是將建好的樓房賣出去,於(yu) 是他們(men) 會(hui) 選擇銷售公司進行現場銷售,同時還會(hui) 委托房屋中介公司,利用中介人員帶客戶到銷售中心進行銷售。
“這就需要辨別客戶是中介帶來的,還是客戶自行前來的情況,因此售樓中心安裝了人臉抓拍係統,買(mai) 房的客戶到底算誰的,通過係統查詢一目了然。”張先生坦言,絕大多數客戶對此並不知情,隻有內(nei) 部人員或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的人才知道其中奧秘。
對於(yu) 偷偷抓拍人臉信息行為(wei) ,張先生認為(wei) ,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個(ge) 人信息泄露的風險。
“售樓中心的行為(wei) 違反了收集個(ge) 人信息的必要性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肖像權、隱私權,存在個(ge) 人信息泄露風險。”吉林律師吳秀燕說,售樓中心或其他機構在未獲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攝像機實現人臉抓拍收集、存儲(chu) 消費者人臉信息,並通過抓取的信息實現客戶分類,雖然是為(wei) 了業(ye) 務運營,但嚴(yan) 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
吳秀燕建議,市場監管、公安、檢察、網信等部門應協作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製定行之有效的規章製度,督促整治非法采集公民個(ge) 人信息行為(wei) ,協同引導行業(ye) 自律,促進行業(ye) 健康發展。
履行公益監督職責
消除信息安全隱患
民法典規定,處理個(ge) 人信息應征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ge) 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ge) 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對此,檢察機關(guan) 也一直在努力。
前不久,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經濟犯罪檢察與(yu) 公益訴訟檢察銜接協作的工作意見》,要求全省經濟犯罪檢察部門與(yu) 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加強銜接協作,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you) 勢,聚焦重點行業(ye) 、重點監督領域開展監督辦案,包括處理大規模個(ge) 人信息特別是敏感信息,容易產(chan) 生個(ge) 人信息泄露、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風險的重點行業(ye) 等。該《意見》全麵加強了個(ge) 人信息等領域社會(hui) 公共利益保護,進一步完善了公益訴訟製度,推動相關(guan) 領域溯源治理,實現治罪與(yu) 治理相結合。
針對公民個(ge) 人信息泄露隱患,長春檢察機關(guan) 履行公益監督職責,召開了快遞行業(ye) “個(ge) 人信息保護”公開聽證會(hui) ,針對調查中發現各類違法行為(wei) ,檢察機關(guan) 以發出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等方式,督促商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長春市檢察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長春檢察機關(guan) 將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等形式,進一步加大法治宣傳(chuan) 力度,凝聚社會(hui) 共識,做到宣傳(chuan) 的多樣化、常態化、全覆蓋,強化人民群眾(zhong) 對個(ge) 人信息保護的防範意識。
法治日報 本報記者 劉中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