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不要誤讀了“以工代賑”

發布時間:2023-02-02 14:14:00來源: 新京報

  ■ 觀察家

  以工代賑,是相關(guan) 群體(ti) 自食其力的一種積極途徑。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盡管以工代賑由來已久,但公眾(zhong) 對特定領域的製度安排往往知之不多,以至《辦法》出台後便引發諸多爭(zheng) 議,其中不乏一些誤讀需要厘清。

  《辦法》指出,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扶持政策。

  不妨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來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及用意。會(hui) 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因此,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

  可見,穩增長、保就業(ye) 和促增收,這三者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目標。如前所述,在以工代賑的定義(yi) 中包含兩(liang) 個(ge) 主體(ti) ,一個(ge) 是各級政府,一個(ge) 是受賑濟者。

  其中,各級政府負責動員和組織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建設,這裏多為(wei) 農(nong) 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錨定的是穩增長這個(ge) 經濟工作的首要目標;而受賑濟者實際也是工程建設所需的勞動力,通過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可以同時實現保就業(ye) 和促增收兩(liang) 大目標。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待以工代賑,不啻是當前經濟和就業(ye) 形勢下的一種特別安排。比起直接印鈔發錢,這種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讓勞動者增加收入的安排,無疑更可持續。

  此次政策出台後,《辦法》中的一句話在網上被單獨放大並廣為(wei) 傳(chuan) 播,即“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zhong) 務工盡量不用專(zhuan) 業(ye) 施工隊伍”。其實,如果我們(men) 能夠結合政策對以工代賑的適用範圍和項目參與(yu) 方的規定,再來理解這句話,這樣的爭(zheng) 議就會(hui) 小得多。

  當然,以工代賑需要與(yu) 其他政策結合並協同發力。比如通過技能培訓,提升上述群體(ti) 的人力資本。

  現階段,以工代賑主要包括使用以工代賑專(zhuan) 項資金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在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中實施以工代賑等,主要目的是向參與(yu) 工程建設的群眾(zhong) 發放勞務報酬、開展技能培訓,促進其就地就近就業(ye) 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體(ti) 現出《辦法》對以工代賑堅守“賑”的初心的要求,讓以工代賑不僅(jin) 是為(wei) 勞動者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更重要的是提升其勞動技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朱克力(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