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檔優秀花會扮靚北京世園公園 市民樂享“文化盛宴”
正月十五鬧花燈,燈火璀璨耀京城。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看非遺……兔年元宵節,北京市共有72個(ge) 劇場舉(ju) 辦了136場演出,精彩文化活動陪伴市民朋友一起歡度佳節。元宵節當日,新京報記者走進北京世園公園、大興(xing) 區安定鎮等地,和市民朋友一起鬧元宵。
北京世園公園
20檔優(you) 秀花會(hui) 接連上演
鼓聲雄渾激昂,鑼聲鏗鏘有力,舞獅靈動獻瑞納福,秧歌歡快載歌載舞……2月5日正月十五元宵節,以“美麗(li) 延慶舞動新時代 冰雪夏都歡樂(le) 鬧元宵”為(wei) 主題的延慶區2023年元宵節花會(hui) 遊園活動在北京世園公園成功舉(ju) 辦。當天,舞龍、舞獅、旱船等延慶20檔優(you) 秀花會(hui) 表演隊伍,齊聚中國館前的萬(wan) 花廣場、國際館前廣場、植物館前廣場、園區南路等區域,為(wei) 市民遊客帶來了煙火氣兒(er) 濃厚的花會(hui) 演出。
延慶的傳(chuan) 統民間花會(hui) 表演,是在重要節慶期間人們(men) 表達喜悅心情、營造熱鬧氛圍的一項傳(chuan) 統習(xi) 俗。元宵節花會(hui) 展演,更是在延慶極具曆史底蘊淵源和深厚群眾(zhong) 基礎的傳(chuan) 統民俗活動。今年,延慶區文旅局聯合北京世園公園,首次將元宵節花會(hui) 展演引入重點景區,讓市民遊客體(ti) 驗到了一場精彩豐(feng) 富的“文化盛宴”。花會(hui) 演出搭建起群眾(zhong) 廣泛互動參與(yu) 的活動平台,弘揚傳(chuan) 承了豐(feng) 富多彩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民俗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出歡樂(le) 、熱鬧、祥和的節日氛圍,也提升了世園公園作為(wei) 延慶旅遊“金名片”的文化內(nei) 涵。
此次花會(hui) 表演隊伍來自全區1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和延慶區文化館,其中不乏舞龍、舞獅、旱船、高蹺等有著悠久傳(chuan) 承以及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結合的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秀隊伍。如:曾在2015年到南非進行文化交流,融合了文、武兩(liang) 類舞獅特點的大榆樹鎮舞獅隊;取材於(yu) 北京市級非遺項目延慶旱船的新旱船表演隊,首次亮相於(yu) 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並作為(wei) 駐場節目巡演,2022年冬殘奧會(hui) 火炬接力中,作為(wei) 沿途文藝展示節目,受到了各界一致好評……20檔優(you) 秀花會(hui) 隊伍,以喜慶的裝扮、精美的道具、飽滿的狀態和充滿精氣神兒(er) 的表演,迎來現場喝彩聲不斷,並吸引了遊客紛紛拍照留念。
此外,元宵節當天,北京世園公園在晚間結合花燈藝術節,舉(ju) 辦了精彩的元宵節活動。6檔花會(hui) 亮相九曲黃河燈陣廣場,線上線下同步,與(yu) 市民遊客與(yu) 廣大網友一起逛花燈、賞花會(hui) 、猜燈謎,體(ti) 驗現代元素與(yu) 傳(chuan) 統民俗的相互融合,共度元宵佳節。
陶然亭公園
小朋友製作兔子燈籠送給長輩
2月5日是元宵節,陶然亭公園內(nei) 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景觀布置,為(wei) 佳節增添了不少初春的氣息。在陶然亭公園陶花園文創店內(nei) ,幾位小朋友圍坐在工作人員身邊,體(ti) 驗製作花燈的樂(le) 趣。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通過做手工感受傳(chuan) 統年味,陶然亭公園為(wei) 孩子們(men) 準備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材料。毛氈布紙燈籠包括三款,分別是開心兔、兔兒(er) 爺和醒獅款。今年是兔年,前兩(liang) 款燈籠格外受歡迎。小朋友把布料剪下,製作兔子的眼睛、耳朵等配件,再用毛絨條製作兔子的眉毛和胡須,使燈籠的立體(ti) 感更強。最後再為(wei) 兔燈籠粘上毛茸茸的胡蘿卜狀尾巴。在老師的幫助下,一盞盞可愛的元宵花燈亮了起來。
“手工製作挺有趣的,我做的燈籠準備送給姥姥和媽媽。”一個(ge) 男孩用半小時就做好了燈籠,他說要將燈籠作為(wei) 元宵節禮物送給家裏的長輩。
陶然亭公園還與(yu) 老字號桂香村聯手,為(wei) 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搖元宵表演。活動備足了糯米粉和黑芝麻、山楂等傳(chuan) 統餡料。上午10點,表演準時開始,四四方方的餡料在師傅的晃動下翻騰跳躍,不一會(hui) 兒(er) 就沾滿了潔白的糯米粉,變成一顆顆圓圓的“小雪球”。師傅將“小雪球”放入笊籬中沾水,再放入簸箕中搖晃,反複五六次,“小雪球”越滾越大,元宵就這樣做好了。
表演吸引了市民遊客圍觀。“今天帶著孩子逛公園,沒想到還能在這裏看到手搖元宵,真有意義(yi) !”市民張先生說。現場還設有元宵銷售點位,五仁、玫瑰、桂花等餡料的元宵受到了遊客的歡迎。
除了民俗體(ti) 驗活動外,公園東(dong) 門主幹路沿線的“傳(chuan) 統民俗百科”展示了春節、元宵節民俗等科普信息,讓市民遊客在遊園過程中了解民俗知識,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公園提醒遊客,冰雪嘉年華預計將於(yu) 2月13日結束(具體(ti) 時間視天氣情況而定),想感受冰雪運動氛圍的遊客請關(guan) 注公園自媒體(ti) 平台發布的遊園信息,合理安排時間。
玉淵潭公園
公園為(wei) “猜燈謎達人”準備兔年吉祥物
昨天上午,玉淵潭公園科普工作人員和誌願者帶領大家猜燈謎、做花燈,科普蠟梅知識。
活動現場,一隻隻小燈籠高高掛起,五彩斑斕的燈謎彩帶隨風飄揚,參與(yu) 猜燈謎的遊客仰頭讀題、低頭沉思,一個(ge) 個(ge) 有趣的謎底在大家的思索中紛紛揭曉,公園還為(wei) “猜燈謎達人”準備了兔年吉祥物和福字等小禮品。
在一旁製作花燈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配合默契,不少家長一邊製作花燈,一邊向孩子講述元宵節的來曆和習(xi) 俗,孩子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隨著一盞盞漂亮的花燈製作完成,小朋友不僅(jin) 了解到傳(chuan) 統節日的文化內(nei) 涵,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目前,玉淵潭公園蠟梅已零星開放。公園自然科普講師為(wei) 遊客講解了公園蠟梅品種、花期與(yu) 習(xi) 性,讓大家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
公園內(nei) 有200餘(yu) 株蠟梅,主要品種分為(wei) 素心蠟梅、磬口蠟梅、虎蹄蠟梅和狗牙蠟梅四大類,分布在西南門向東(dong) 沿線和南門東(dong) 側(ce) 古鬆林。其中,狗牙蠟梅花較小,花瓣狹長,呈暗黃色,香氣淡;素心蠟梅又稱荷花梅,花較大,花瓣內(nei) 外均為(wei) 黃色;磬口蠟梅盛開時如磬口狀,香氣較濃。玉淵潭蠟梅預計將在本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進入最佳觀賞期。
大興(xing) 安定鎮
村民點紗燈舞長龍慶元宵
2月5日,在大興(xing) 區安定鎮禦林古桑園,50米的“長龍”在鑼鼓聲中舞動,這是“福滿京城 春賀神州”安定鎮後野廠村元宵節文藝匯演。時隔三年,村民們(men) 慶祝傳(chuan) 統佳節的舞龍、扭秧歌活動恢複,還增加了“健身龍”表演,方圓三五裏的村民聽著熱鬧的鼓聲前來慶祝佳節。記者了解到,正月十五當天,安定鎮每個(ge) 村都有特色慶祝活動,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群眾(zhong) 文化。
不到正月十五,後野廠村村民在文化大院練習(xi) 舞龍,為(wei) 元宵節表演作準備。這項舞龍的習(xi) 俗,已經在後野廠村傳(chuan) 承了十多年,長50米的長龍,舞動起來需要多人配合。
後野廠村是拆遷村,大多數村民原種植桑樹,拆遷後村民分散居住。“後野廠村舞龍這一民俗表演有著悠久的曆史。”後野廠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平定向記者介紹,疫情前,村裏每年在傳(chuan) 統佳節都有舞龍活動,50米的長龍不多見,甚至在整個(ge) 大興(xing) 區都是獨一份。今年隨著疫情好轉,通過舞龍的活動,將村民們(men) 聚在一起,營造團結過節的熱鬧氛圍,通過文化活動凝聚人心。
現場,除了舞長龍,還有更大眾(zhong) 化的“健身龍”、秧歌表演。所謂“健身龍”也叫“彩帶龍”,是在傳(chuan) 統舞龍基礎上創新改進的一項老少皆宜的體(ti) 育健身運動。健身龍愛好者張文學,與(yu) 健身龍結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當時看到廣場上有人舞彩帶龍時,就買(mai) 了一條彩帶龍,沒想到堅持練了三年。“舞龍不同於(yu) 其他運動,可以鍛煉胳膊、腿、脖子等各個(ge) 身體(ti) 部位。”張文學說,鍛煉起來也很開心。
文化振興(xing) 作為(wei) 五大振興(xing) 之一,李平定沒想到現場能來這麽(me) 多村民,在他的計劃裏,以後要組織一些年輕人參與(yu) 相關(guan) 的活動,將村裏這些傳(chuan) 統的表演技藝傳(chuan) 承下去。今年隨著疫情好轉,李平定也對村子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了更多信心。
淳樸的民間藝術,營造出濃濃的喜慶氛圍,安定鎮市民活動中心負責人表示,安定鎮將文化與(yu) 體(ti) 育深度融合,衍生出一批舞龍、舞獅、大鼓、秧歌等文體(ti) 隊伍,成為(wei) 全民健身的新方式,為(wei) 今年申報體(ti) 育健康鎮打下基礎。
不同於(yu) 後野廠村喧天鑼鼓舞龍的熱鬧,沙河村的紗燈讓這個(ge) 月圓夜多了一份韻味。正月十五上午,村裏的老手藝人將紗燈組裝好,提前掛了起來。沙河村的紗燈,從(cong) 清朝光緒年間傳(chuan) 承至今,如今成為(wei) 大興(xing) 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紗燈的工藝考究,均為(wei) 純手工製作,每一盞紗燈的邊框采用楸子木雕刻而成,不易變形,紗燈燈麵采用紗絹工筆繪製,畫匠要在紗絹上鉤勒出圖案,用毛筆一遍遍上色,繪製的力度要適中。沙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崇庫介紹,成熟的木工、油工、化工以及書(shu) 法家配合,製作一盞紗燈也需要花費半個(ge) 月以上的時間,尤其是在紗上作畫,下筆需要把握力度,對手藝人的技藝要求更高。
記者了解到,自從(cong) 明朝永樂(le) 年間開始,每年春節及元宵節前後,沙河村都有掛燈、辦燈會(hui) 的習(xi) 俗,村民自發組織搭燈棚、散燈花、猜燈謎等活動。往年,沙河村的紗燈會(hui) 掛在村裏的大街小巷,今年紗燈掛在了村民的文化活動大院,紗燈上還有不同的燈謎,臨(lin) 近傍晚時,村民們(men) 在院裏將紗燈點亮,在自編自演的秧歌表演中,共同度過元宵佳節。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張璐 曹晶瑞 耿子葉 陳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