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共同奮鬥,新征程展現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3-02-06 14:25:00來源: 人民日報

  共同奮鬥,新征程展現新氣象(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6日 第 06 版)

  開工的幹勁越來越足、家門口生態越來越好、返鄉(xiang) 創業(ye) 者越來越多……近日,本報記者穿梭在城市的工地和街巷,行走在鄉(xiang) 村的田間和地頭,深入生產(chan) 生活一線,感受時代的脈動,熱情謳歌國家發展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的美好景象。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開局之年鼓催人。本版今日刊登部分新春走基層作品,致敬堅守者的奉獻,記錄奮鬥者的拚搏,分享歡度佳節的喜悅。

  ——編 者

  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建設冰雪社區——

  歡樂(le) 冰雪季 健康過佳節

  本報記者 潘俊強

  “我們(men) 是在線上預約的,沒想到所有項目都免費,真是太棒了!”“工作人員服務很細心,大家在享受冰雪樂(le) 趣中傳(chuan) 承冬奧文化,很有意義(yi) 。”……春節期間,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廣寧街道格外熱鬧,在高井路社區,一年一度的冰雪樂(le) 園如期向公眾(zhong) 免費開放。這個(ge) 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玩的雪場,今年已是第四年開放。

  今年,廣寧街道將冰雪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讓居民在活動中品味冰雪文化,感悟美好生活。

  高井路社區是全國首個(ge) 冬奧組委授牌的冬奧社區,同時也是國家體(ti) 育總局授牌的冰雪社區。雪場占地麵積3000餘(yu) 平方米,從(cong) 雪滑梯、冰滑梯,到冰燈區、自由玩雪區,各種遊樂(le) 項目一應俱全。“每個(ge) 人都能玩自己喜歡的項目,一直能玩到2月15日。不僅(jin) 白天可以玩,元宵節還有夜場。”東(dong) 山社區居民閆芳說,“家門口的雪場讓我們(men) 度過了一個(ge) 難忘的新春佳節。”

  為(wei) 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雪場更新了遊樂(le) 設施,並且設置了服務帳篷,備有醫藥箱等。廣寧街道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屆冰雪季具有公益性、便捷性、安全性的特點,目的是更好地推廣冰雪運動,把冬奧社區和冰雪社區建設得更好。

  據了解,廣寧街道還開展了以“詠春、夏舞、歌秋、冬滑”為(wei) 主題的文化季活動,“歡樂(le) 冰雪季”就是“冬滑”主題文化活動的一部分。今年,廣寧街道將持續鞏固提升冰雪社區建設成果,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真正將冬奧遺產(chan) 留在城市記憶中。

  天津津南區北閘口鎮建起農(nong) 家書(shu) 屋——

  書(shu) 香潤農(nong) 家 文化促振興(xing)

  本報記者 武少民

  475畝(mu) 稻田、45畝(mu) 荷塘,環繞著一處幽靜的村莊——天津市津南區北閘口鎮前進村。前進村農(nong) 家書(shu) 屋,就坐落在荷塘邊。“村裏的田地種著小站稻,荷塘裏養(yang) 著魚。全村有300多戶人家、890多人。目前,書(shu) 屋有3500多冊(ce) 圖書(shu) 。”農(nong) 家書(shu) 屋負責人王鵬飛介紹。

  今年59歲的村民王元智,是書(shu) 屋的“常客”。“我喜歡讀農(nong) 業(ye) 科技類書(shu) 籍,農(nong) 家書(shu) 屋的書(shu) 籍經常更新,為(wei) 我們(men) 學習(xi) 農(nong) 業(ye) 技術提供了一把鑰匙。”王元智說。

  碩士畢業(ye) 後,作為(wei) 選調生來到基層工作的王鵬飛,深深愛上了這份工作。“能夠在與(yu) 村民的交流中熟悉基層情況,了解農(nong) 民所想所盼,特別有意義(yi) 。”王鵬飛說。據了解,書(shu) 屋推出“1+5+N”現代化書(shu) 屋共建模式,實現農(nong) 家書(shu) 屋的融合共存、轉型升級。王鵬飛舉(ju) 例說,書(shu) 屋配備了兩(liang) 台電腦,開設了數字化閱讀項目。“農(nong) 家書(shu) 屋+文化活動”模式立足於(yu) 開展主題閱讀、民俗文化講座、親(qin) 子繪本課等活動。書(shu) 屋還開設配套科普館,通過兩(liang) 台科普儀(yi) 器動態展示農(nong) 耕文化、稻麥的種植與(yu) 收割等。

  黨(dang) 員、群眾(zhong) 交流讀書(shu) 體(ti) 會(hui) ,駐村第一書(shu) 記及大學生村官講解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新政策……前不久,農(nong) 家書(shu) 屋開展“閱讀小康氣象 奮進振興(xing) 征程”閱讀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書(shu) 香四溢。“村幹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各項惠民政策講給大夥(huo) 聽,效果特別好。”王元智說。

  “夏天,這裏稻浪翻滾、荷花飄香,到那時書(shu) 屋的書(shu) 會(hui) 更多,活動也會(hui) 更加豐(feng) 富!”王鵬飛說。

  河北邯鄲邯山區推進水體(ti) 治理——

  有了“清水灣” 提升幸福感

  本報記者 史自強

  一大早,家住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三堤社區的居民王彩蓮,就急匆匆地拉著黑色音箱出了門。走出家門西行不足百米,就是渚河河岸,10多名愛好戲曲的老姐妹在等她一塊唱“大戲”。

  音箱開啟,鑼鼓敲響,管弦悠揚。“走一道嶺來翻一架山,山溝裏空氣好實在新鮮……”王彩蓮唱起了最拿手的豫劇《朝陽溝》,神清氣爽。“如今,生活就像戲詞裏唱的那樣,原來的臭水河變成了現在環境優(you) 美的‘清水灣’!”王彩蓮說。

  三四年前,社區居民還對這裏的環境頗為(wei) 不滿。“家門前的河水顏色是黑的,還有許多蚊蟲。”那時候,河邊居民都用塑膠板在院子裏搭起頂棚,把庭院封閉起來。近年來,邯鄲市轉變發展思路,從(cong) 源頭抓起,拆除“散亂(luan) 汙”企業(ye) ,把騰出的閑散地、垃圾坑等進行土壤改良、生態修複,一處處汙染源化身為(wei) 幽美園林、濕地生態園。

  治理工程進一步提檔升級,相關(guan) 製度也不斷完善。“3年投入23億(yi) 多元,從(cong) 控源截汙、內(nei) 源治理、生態修複、活水保質、汙水處理、垃圾處理和能力建設等方麵著手,河水變清了,居民都點讚。”邯鄲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四級調研員張鳳剛說。

  從(cong) 濱河棧道、生態濕地到生態浮島……融入海綿城市理念,被汙染的河段不僅(jin) 成了淨化水質、滯蓄雨水、緩解內(nei) 澇濕地的生態園,同時也成了居民的生態休閑區和健身區。

  “現在,我們(men) 一天在這裏能待上四五個(ge) 小時。大家在這裏吹葫蘆絲(si) 、跑步,很有幸福感!”王彩蓮說。

  安徽合肥長豐(feng) 縣多舉(ju) 措支持創業(ye) 就業(ye) ——

  人才引得進 事業(ye) 立得穩

  本報記者 韓俊傑

  絞肉、拌餡、和麵、做餅……燒餅冒著熱氣,咬上一口唇齒留香。安徽省合肥市長豐(feng) 縣下塘鎮居民葛德貴家的燒餅店,生意紅火。靠著做燒餅的手藝,葛德貴前些年把店開到了合肥,然而2016年卻把門店盤了出去,選擇回下塘鎮做燒餅。“現在不少人專(zhuan) 門開車過來買(mai) 燒餅。”葛德貴說,在縣裏支持下,他回鄉(xiang) 傳(chuan) 授製餅手藝,現在他家成了“下塘燒餅培訓基地”,已培訓學員7000多人。

  2015年,下塘鎮副鎮長陳新宇作為(wei) 大學生村官來到下塘,“那時企業(ye) 不多,發展也不快。”但讓陳新宇高興(xing) 的是,縣裏確立了“工業(ye) 立縣”發展目標。據介紹,2017年,鴻路鋼構等兩(liang) 個(ge) 10億(yi) 級企業(ye) 落戶,2021年,比亞(ya) 迪、中創新航兩(liang) 個(ge) 百億(yi) 級企業(ye) 陸續投產(chan) 。“目前,二期設備安裝達80%,三期場地開始平整,屆時能提供1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陳新宇說。

  企業(ye) 招得來,還要留得下、穩得住。當地多措並舉(ju) ,助力企業(ye) 紮根。項目從(cong) 談判到簽約僅(jin) 用時23天,從(cong) 簽約到開工僅(jin) 用42天……如今,比亞(ya) 迪合肥一期項目月產(chan) 新能源汽車3萬(wan) 輛左右。

  看到鎮上人氣越來越旺,南圩社區的楊婷婷開了一家40平方米的燒烤店。“沒想到開業(ye) 後生意很紅火,僅(jin) 僅(jin) 3個(ge) 月,地方就不夠用了,現在搬到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店。”楊婷婷說。

  “如今我們(men) 這裏創業(ye) 就業(ye) 環境越來越好,最近,社區又有11名年輕人登記,過完年後就留在下塘就業(ye) 。”下塘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樊邵斌說。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保障施工建設進度——

  堅守在一線 建設產(chan) 業(ye) 園

  本報記者 劉新吾

  吊車來回穿梭,施工人員忙著拚裝鋼結構,熱火朝天……日前,在重慶市兩(liang) 江新區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園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施工現場,1300餘(yu) 名工人正忙碌作業(ye) 。

  該項目位於(yu) 兩(liang) 江新區龍興(xing) 新城,占地麵積約3000畝(mu) ,建築麵積約100萬(wan) 平方米,由壓鑄、衝(chong) 焊、塗裝、總裝等車間廠房及配套用房組成。該項目於(yu) 2022年8月28日開工,將於(yu) 今年9月30日全麵建成投產(chan) 。

  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土石方工程及大部分基礎工程,正處於(yu) 鋼結構施工階段。在總裝廠房施工現場,工人們(men) 正在進行鋼結構網架拚裝和焊接,力爭(zheng) 今年3月完成總裝廠房的鋼結構主體(ti) 施工,隨後進入裝飾裝修、機電等施工階段。

  不遠處,塔吊林立,工人們(men) 忙著綁紮鋼筋,項目的綜合站房建設加緊推進,預計3月將實現主體(ti) 結構封頂。

  為(wei) 保障項目的連續性建設,整個(ge) 春節期間,100名管理人員和480名工人堅守在施工現場,56台機械設備持續作業(ye) 。

  “我們(men) 製定了詳細的施工倒班計劃並嚴(yan) 格執行,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14支施工隊伍堅守崗位,加快趕進度。”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冉福林說,“同時,我們(men) 也加強了項目安全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chan) 。”

  如今,項目已駛入快車道,建成後將加速推動重慶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重慶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強鏈補鏈,為(wei)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作出貢獻。

  中國石油烏(wu) 魯木齊石化分公司做好安全生產(chan) ——

  巡檢智能化 保供千萬(wan) 家

  本報記者 韓立群

  2月2日,在中國石油烏(wu) 魯木齊石化分公司煉油廠,操作工解恩斯汗戴上安全帽,拿上巡檢裝備,走出辦公室,投入了工作。他邊走邊介紹:“巡檢馬虎不得,有些問題隻有到現場才能發現。能源保供關(guan) 係到千家萬(wan) 戶,春節期間更不能出問題。”

  走進裝置區,各種管線設備高低錯落,機泵發出嗡嗡的轟鳴聲。“裝置保運是一線員工的首要任務”,解恩斯汗拿出北鬥巡檢儀(yi) ,“春節期間,我們(men) 生產(chan) 的油氣被源源不斷地送到全國各地,我們(men) 感到快樂(le) 和自豪。”

  2022年,北鬥導航能源安全生產(chan) 綜合監管係統在烏(wu) 魯木齊石化上線運行,不僅(jin) 取代了紙筆記錄,也使巡檢質量有所提升,一線智能化巡檢工作跨上了新台階。

  “去年,我們(men) 生產(chan) 的100號道路石油瀝青進入正式工業(ye) 化生產(chan) 和銷售階段,這種產(chan) 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空白。”公司煉油廠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廠長楊誌強介紹,該瀝青蠟含量低、軟化點高,是目前國內(nei) 積極推廣的創新產(chan) 品。

  “最讓我感到高興(xing) 的是,60萬(wan) 噸年連續重整裝置實現了IPC全流程智能控製,裝置報警率降低80%,主操一個(ge) 班次調節次數減少70%,員工有更多精力轉向對裝置運行狀態的預判並提前幹預。”煉油廠芳烴生產(chan) 部副主任夏剛告訴記者,“讓生產(chan) 更平穩,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新年願望。”

  “我們(men) 一定要埋頭苦幹,做好能源保供工作,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貢獻。”烏(wu) 魯木齊石化分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秦本記說。

  青海門源縣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

  鄉(xiang) 村增顏值 生活提品質

  本報記者 賈豐(feng) 豐(feng)

  春節期間,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xiang) 沙溝腦村一派熱鬧景象,平坦的村道兩(liang) 旁,一排排民居整潔敞亮。

  走進村民馬忠蘭(lan) 家,她正一邊收拾屋子,一邊做垃圾分類。“以前,村裏沒有專(zhuan) 門的地方扔垃圾,就隨處亂(luan) 扔,一到夏天,味道很大,蚊蠅也特別多。”

  從(cong) 2018年開始,北山鄉(xiang) 探索成立鄉(xiang) 村物業(ye) 公司,對生活垃圾定期統一收集清運。經過4年多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實現了垃圾分類處理。

  “我們(men) 將環境衛生整治寫(xie) 入了村規民約,由村‘兩(liang) 委’統一管理,以道德評議會(hui) 、村民議事會(hui) 為(wei) 抓手,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星級文明戶’評比細則,帶動形成家家戶戶比清潔的良好氛圍。”北山鄉(xiang) 鄉(xiang) 長馬黎說。

  “在推進垃圾分類基礎上,我們(men) 加快補齊農(nong) 牧區生活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探索推廣‘黨(dang) 支部牽頭、農(nong) 戶參與(yu) 、物業(ye) 公司清運’的垃圾處理模式,鄉(xiang) 村環境明顯改善。”門源縣農(nong) 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長馬文奎介紹。

  鄉(xiang) 村增顏值,生活提品質。通過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門源縣12個(ge) 鄉(xiang) 鎮109個(ge) 村共配有村級保潔員613名,村莊及周邊環境衛生實現日常保潔常態化,所有行政村實現生活垃圾處置全覆蓋。

  “接下來,我們(men) 將繼續以垃圾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護機製建設等為(wei) 主攻方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增後勁,讓鄉(xiang) 村由內(nei) 到外美起來。”門源縣委書(shu) 記孫繡宗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