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春耕激發農機需求 專家:電動化將成產業新潮流

發布時間:2023-02-06 15:10: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肖 偉(wei)

  2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農(nong) 業(ye) 大省湖南,以中聯農(nong) 機、農(nong) 夫農(nong) 機等為(wei) 代表的農(nong) 機生產(chan) 企業(ye) 穩產(chan) 保供,以實際行動嗬護春耕生產(chan) 。

  有相關(guan) 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nei) 農(nong) 機企業(ye) 掌握核心技術,扭轉了中國農(nong) 機進口大國的地位,在提升農(nong) 機自給率的同時,逐步向農(nong) 機出口大國邁進,未來隨著電動化技術深入發展,電動農(nong) 機有望引發新一輪農(nong) 機技術新潮流。

  湖南農(nong) 機訂單充沛

  中聯重科是國內(nei) 較早從(cong) 事農(nong) 機研發、設計、生產(chan) 的企業(ye) ,旗下的中聯農(nong) 機不僅(jin) 暢銷全國,更出口海外。今年立春,在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中聯重科旗下的農(nong) 機生產(chan) 園區一派繁忙,公司工作人員預計,今年春季將生產(chan) 1000台拖拉機、2000台拋秧機。

  不僅(jin) 上市公司的農(nong) 機業(ye) 務繁忙,上市後備企業(ye) 及中小微企業(ye) 同樣獲得大量訂單。農(nong) 夫農(nong) 機是湖南上市後備企業(ye) 之一,履帶拖拉機是其拳頭產(chan) 品。該公司生產(chan) 部李倫(lun) 燦向記者介紹,“今年1月份產(chan) 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5%,生產(chan) 排產(chan) 到了4月份。這主要得益於(yu) 農(nong) 機更新換代和地方政府農(nong) 機采購補貼到位。”

  龍舟農(nong) 機同樣是湖南上市後備企業(ye) 之一,旋耕機是其拳頭產(chan) 品。該公司售後負責人何文峰介紹,“為(wei) 保障農(nong) 戶用機方便,我們(men) 特別準備了2000台備用設備,另準備了400台新款設備,可及時響應下遊農(nong) 機站和經銷點的需求。”

  振通科技是主營自動化育秧設備的企業(ye) 。立春以來,各地陸續進入水稻育秧環節,對機械設備的需求量迅速增長。振通科技當前已進入滿負荷生產(chan) 狀態,單月可完成50套至80套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

  創新引領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發展

  近日,中聯重科喜獲海外訂單。2022年10月份,多米尼加麵向全球發起批量集采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項目的公開招標。中聯重科與(yu) 來自歐、美、日等國家與(yu) 地區的世界級農(nong) 機品牌同台競技,最終脫穎而出,在綜合評分中排名第一,成為(wei) 此次項目中采購份額最大的單一供應商。近日,多米尼加共和國農(nong) 業(ye) 部正式公布,中聯重科成功中標該國農(nong) 業(ye) 機械裝備批量集采項目,斬獲價(jia) 值超1000萬(wan) 元人民幣的農(nong) 機大單。

  2月1日,老撾首家中聯重科農(nong) 機旗艦店在首都萬(wan) 象開業(ye) 。該旗艦店由中聯農(nong) 機與(yu) 戰略合作夥(huo) 伴湖南炫燁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打造。這是中聯農(nong) 機海外產(chan) 業(ye) 鏈布局的重要舉(ju) 措,也是雙方在海外市場戰略合作的突破。開業(ye) 後,旗艦店將逐步建立在老撾的農(nong) 機銷售、配件供應、售後服務、融資租賃等全方位服務體(ti) 係,助力中國農(nong) 機品牌和產(chan) 品服務更好地“走進”當地市場。

  在邵陽、郴州等地,慕名前來選購省力型農(nong) 機設備的非洲客商已陸續抵達。湖南將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鏈作為(wei) 全省20個(ge) 重點建設的工業(ye) 新興(xi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之一,大力發展新型農(nong) 機的研發、設計、生產(chan) 工作,在長沙、常德、邵陽和郴州四地實現了產(chan) 業(ye) 集群。長沙主打農(nong) 機的研發設計,常德主打大馬力農(nong) 機設備,邵陽主打高性價(jia) 比小農(nong) 機,郴州主打成套解決(jue) 方案,上述地區的產(chan) 品皆得到海內(nei) 外市場的肯定。

  湖南大學經濟與(yu) 貿易學院副院長曹二保教授向記者梳理國產(chan) 農(nong) 機發展曆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nei) 農(nong) 機企業(ye) 開展技術攻關(guan) ,先後掌握了農(nong) 用柴油內(nei) 燃發動機、懸掛係統、製動係統、操作係統等方麵的核心技術,在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領域推出國產(chan) 化產(chan) 品。正是農(nong) 機企業(ye) 的不斷創新,我國逐步扭轉農(nong) 機進口大國地位,轉向農(nong) 機自給,進而實現農(nong) 機出口。從(cong) 農(nong) 機行業(ye) 近年來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在高中低端農(nong) 機領域均實現了較高的自給率,且中低端農(nong) 機出口額及出口量逐步抬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對於(yu) 國產(chan) 農(nong) 機的發展,曹二保認為(wei) 電動化將是突破口,“當前,全國柴油消耗量有三分之一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相關(guan) ,若性價(jia) 比高、經濟實惠、操作安全、故障率低的電動農(nong) 機登陸市場,取代現有基於(yu) 柴油動力係統的農(nong) 機產(chan) 品體(ti) 係,勢必將引發我國及國際農(nong) 業(ye) 領域的又一波技術進步浪潮。隨著電動化、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動農(nong) 機將是我國農(nong) 機產(chan) 業(ye) 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屆時,現有從(cong) 事鋰電池、電池管理、整車製造、車載係統研發和設計的上市公司將更為(wei) 重視農(nong) 機技術革命中的商機。”(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