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74歲老人拿9萬元積蓄修路獲讚 孫女:爺爺在大事上沒有退縮過

發布時間:2023-02-07 10: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74歲老人拿9萬(wan) 元積蓄修路獲讚

  孫女:爺爺生活節儉(jian) 但在大事上沒有退縮過

  “全靠你修了這麽(me) 一段路,我們(men) 才能走得這麽(me) 方便。”浙江青田北山鎮半嶺村相鄰村民遇到葉誌豐(feng) 老人往往會(hui) 由衷地說出這樣一句話。2月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cong) 老人的孫女處獲悉,假期回家時得知了平時省吃儉(jian) 用的爺爺拿出9萬(wan) 元自費修路的事,此後她把這件事發在自媒體(ti) 平台,引發不少網友點讚。

  孫女稱老人做其他事很“摳門”

  在葉女士心中,爺爺是老一輩那種比較節儉(jian) 的人,不講究吃穿。“春節期間和奶奶聊天時,得知門口的一段水泥路是爺爺掏錢修起來的,真的讓我沒想到。”浙江青田的葉女士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她目前還在讀大學,所學專(zhuan) 業(ye) 與(yu) 媒體(ti) 相關(guan) ,於(yu) 是就將爺爺修路的事情發在了自媒體(ti) 上,沒想到引來不少網友點讚。

  葉女士和爺爺所在的老家北山鎮半嶺村,政府部門已經將馬路修到了山村村頭,但是不可能對每家每戶門前都進行硬化。葉女士說,平時因為(wei) 上學讀書(shu) 的關(guan) 係,家人大部分時間住在青田縣城裏,隻是偶爾回一趟村裏。這段與(yu) 村裏主路相接的大約200米長水泥路,周圍現在住著幾戶人家,路的盡頭也連接著老人年輕時所蓋的老房子。

  因為(wei) 交通不太方便,以前村裏山坡上的一些桃子等水果,一到收獲季節就讓村民頭疼,因為(wei) 運下來需要費一番工夫。在葉女士心目中,爺爺住在村裏時,經常挑著扁擔,一頭裝著魚幹,一頭裝著其他蔬菜,沿著門前的山路前往市場售賣,還曾在溫州騎著三輪車賣水果賺錢。兩(liang) 三年前,老人的身體(ti) 欠佳,做了一次小手術,所以就很少再挑著扁擔出去賣東(dong) 西了。

  “政府的馬路現在已經修到家門口,真的很不錯,隻不過我爺爺延伸出一個(ge) 枝杈,往裏又修了一點。”葉女士反複強調,並表示,“爺爺做其他事情都很‘摳門’,但在修路這件大事上沒有退縮。”

  200米道路曆時兩(liang) 年修完

  接受采訪時老人介紹,孫女發在網上的這條不足200米的水泥路,他請人帶著挖掘機斷斷續續修了兩(liang) 年時間,花費大約9萬(wan) 元最終完成。其中,老人的一個(ge) 侄子拿出了3000元參與(yu) 此事。

  “以前山區都沒有暢通的公路,去鎮上買(mai) 點肥料,早上很早挑著擔子出發,很晚才能到家。我蓋房子的時候,背木頭、背瓦片、背泥土,都背怕了。”葉誌豐(feng) 老人說,後來附近建設水電站,公路也通了,“真的做夢都沒想到,還有路通到房子邊上,我真的高興(xing) 極了。這條路是政府修起來的,離我住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

  老人說,他靠著賣水果和魚幹,積攢了幾萬(wan) 元錢,就想著籌錢從(cong) 自家住的地方修一條連接到公路邊上的水泥路。這一想法和家裏人提起後,有人讚同有人反對,意見並不一致。有人認為(wei) 老人攢點辛苦錢不容易,不應該將錢用在這地方。有人認為(wei) 既然老家在這裏,有一條便利的公路既方便自己又方便鄰居。最終葉誌豐(feng) 老人決(jue) 定修出一條路來。

  老人對工程方麵的問題並不了解,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挖掘機開始動工後,再也停不下來。老人的一個(ge) 侄子得知後,拿出3000元交給老人用來修路。

  9萬(wan) 元是老人的養(yang) 老錢

  “有時幾萬(wan) 元,有時幾千元,沒錢就再湊湊,我也沒有算過細賬。”葉誌豐(feng) 老人說,平整地麵,購買(mai) 修路的水泥、石子等,加上機器、人工等開銷,大約花費9萬(wan) 元,其實也就是他的養(yang) 老錢。

  老人的孫女說,家裏祖孫三代都還沒買(mai) 車,但是爺爺所修的路能夠方便仍住在附近的村民,想起來覺得自豪和開心。

  老人在采訪結束時說,今年74歲的他還有賺錢能力和願望,以後準備將家裏所種吃不完的蔬菜等運出去出售。

  對於(yu) 老人自掏資金修路一事,阿裏公益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員決(jue) 定為(wei) 其發放1萬(wan) 元獎勵。文/本報記者 董振傑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