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聚合產業項目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中新網山東(dong) 臨(lin) 清2月9日電(姚曉楠 朱紅光 孫婷婷)“魚塘年底分紅,我分到3000元(人民幣,下同),看護魚塘,又得到了2000元,合起來這就是5000元,村裏的魚塘養(yang) 殖項目太好了。”9日,在山東(dong) 省聊城市臨(lin) 清市新華路街道東(dong) 陶村,63歲的李文運告訴記者,受益於(yu) 魚塘養(yang) 殖項目,村內(nei) 的脫貧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記者了解到,2022年以來,臨(lin) 清市新華路街道通過邀約的方式,公開選擇優(you) 質社會(hui) 合作方,組建街道一級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司,先後發展了紅葉香椿、牛蒡藥材、坑塘養(yang) 殖、鄉(xiang) 村旅遊等多個(ge) 集體(ti) 增收項目,並吸納街道24家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產(chan) 業(ye) 聚合,推進集約化開發經營,不斷拓寬村級集體(ti) 增收途徑,有力助推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我們(men) 東(dong) 陶裕源養(yang) 殖合作社魚塘連年豐(feng) 收,今年第一次起網時就收獲了白鰱、草魚5000多斤,增加集體(ti) 收益2.15萬(wan) 元。合作社每年向村集體(ti) 繳納租金,同時將一部分收益分紅給村裏的脫貧民眾(zhong) 。這個(ge) 項目既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又壯大了集體(ti) 經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引擎’。”東(dong) 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培運說。
近年來,臨(lin) 清市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充分融合,以農(nong) 村坑塘“三變”為(wei) 抓手,促進農(nong) 村坑塘變閑為(wei) 用、變醜(chou) 為(wei) 美、變廢為(wei) 寶。
“我們(men) 西胡村的坑塘旅遊項目,肯定比其他村的項目更成功,因為(wei) 我們(men) 的項目是複合式的,項目內(nei) 涵非常豐(feng) 富。”新華路街道西胡村支部書(shu) 記丁剛介紹說,2022年,西胡村對廢棄了100多年的30多畝(mu) 垃圾坑塘進行了高標準改造,依據村情,與(yu) 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與(yu)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經過整治,變廢為(wei) 寶,打造胡裏莊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把坑塘分為(wei) 水產(chan) 養(yang) 殖與(yu) 水上樂(le) 園兩(liang) 個(ge) 層次,通過水產(chan) 養(yang) 殖高價(jia) 值觀賞魚類錦鯉,擴大村集體(ti) 收益,結合觀賞效能發展旅遊經濟。
臨(lin) 清市在發展漁業(ye) 養(yang) 殖項目的同時,積極探索旅遊觀光產(chan) 業(ye) 發展。丁剛告訴記者,通過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周邊農(nong) 家樂(le) 、餐飲等協同發展然後進一步拓寬市場,吸引外資,建設5D影院、VR體(ti) 驗館、健身房等,並動員民眾(zhong) 建設棋牌室、茶館、民宿、等配套項目。2022年,西胡村坑塘年出魚七萬(wan) 餘(yu) 尾,銷售收入預計可達70萬(wan) 元。
臨(lin) 清市用生態優(you) 先發展理念,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緊密結合。截至目前,臨(lin) 清市整治改造農(nong) 村坑塘1546個(ge) ,其中具備水產(chan) 養(yang) 殖條件的坑塘344個(ge) ,已經開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坑塘75個(ge) ,麵積856畝(mu) 。
“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大坑塘治理力度,探索盤活利用閑置資源的路徑和模式,做好與(yu) 綠色高質量產(chan) 業(ye) 發展的結合文章。”臨(lin) 清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冬梅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