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打造“智車之都” 用好文化引擎 實現規則突破

發布時間:2023-02-20 15:22:00來源: 廣州日報

  讀懂廣州

  高質量發展論壇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廣州的產(chan) 業(ye) 狀況應該怎麽(me) 看?應該怎麽(me) 幹?昨日下午,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進入圓桌對話環節,“政產(chan) 學研用金”各領域大咖雲(yun) 集,就廣州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金融產(chan) 業(ye) 等領域的發展建言獻策,助力廣州將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轉化為(wei) “實景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方晴、張姝泓、楊朝露

  汽車業(ye) 的革命:

  廣州將迎大機會(hui)

  廣州如何邁向新能源汽車業(ye) 的產(chan) 業(ye) 高地?在圓桌對話環節,多位行業(ye) 嘉賓為(wei) 廣州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多位嘉賓建言,未來廣州可以打造“智車之都”,依托傳(chuan) 統汽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構建新型的產(chan) 業(ye) 生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汽車矽穀”。

  “我們(men) 談製造業(ye) ,就離不開汽車業(ye) 。”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執行院長、教授呂本富認為(wei) ,廣州發展汽車板塊是重點中的重點。當前汽車業(ye) 麵臨(lin) 著整體(ti) 的革命,對廣州來說是個(ge) 巨大的機會(hui) 。

  “廣州可以很自豪地說:全國每生產(chan) 8輛乘用車裏,就有1輛是廣州製造。這就是我們(men) 的底氣。”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評價(jia) 道。

  小鵬汽車高級副總裁王旭東(dong) 則坦言,廣州在推廣自動駕駛這方麵,也走在全國前列。“廣東(dong) 是汽車大省,廣州也是汽車大市。優(you) 越的營商環境、完善的汽車產(chan) 業(ye) 供應鏈和對汽車產(chan) 業(ye) 的高度重視,是廣州發展汽車產(chan) 業(ye) ,特別是推進新型汽車產(chan) 業(ye) 變革的天然條件。”

  汽車業(ye) 的發展:

  要推動產(chan) 能釋放

  如何把現有基礎轉化成2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產(chan) 能?廣州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陳鍵華認為(wei) ,這是下一步廣州要發力推動的事情。

  “目前已有廣汽埃安、東(dong) 風日產(chan) 啟辰、合創汽車等多個(ge) 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在廣州發芽、成長,這是廣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下一步是如何把基礎發展成實實在在的產(chan) 能產(chan) 量。”陳鍵華認為(wei) ,首先是要優(you) 化產(chan) 能布局,推動整車企業(ye) 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推動新能源汽車新勢力盡快釋放產(chan) 能,快速成長起來。

  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配套。陳鍵華說,廣州也提出了要打造“超充之都”,瞄準“一快一慢、有序充電”,能夠為(wei) 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陳鍵華認為(wei) ,在智能化方麵,廣州入選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yu) 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同時也正在爭(zheng) 取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將以試點為(wei) 依托,統籌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智能網聯設施的建設。

  汽車業(ye) 的生態:

  應構建產(chan) 業(ye) 聯盟

  要構建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提升創新能力,產(chan) 業(ye) 聯盟的構建也是重點。華南理工大學汽車新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薑立標對此建議,廣州需要以國際先進的汽車產(chan) 業(ye) 集群為(wei) 標杆,建立創新能力強的產(chan) 業(ye) 聯盟,團結整車企業(ye) 、關(guan) 鍵零部件科研院所,提升創新能力。

  “我們(men) 也在推動整車企業(ye) 與(yu) 本地的信息通訊企業(ye) ,超高清顯示企業(ye) ,元宇宙企業(ye) 等的各類廣州企業(ye) 進行合作,推動消費電子類的企業(ye) 向汽車電子領域延伸,進而實現雙向融合。同時,推進跨界融合,構建新型的產(chan) 業(ye) 生態。”陳鍵華表示,廣州也正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大數據中心等方麵尋求突破,不斷完善創新體(ti) 係,激發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創新活力;同時,強化協同能力,保證整個(ge) 汽車供應鏈的安全可控。

  肖勇則暢想道,未來廣州可以打造“智車之都”,從(cong) 傳(chuan) 統燃油車發展轉向電動智能化汽車發展。“同時,廣州可以作為(wei) 龍頭城市,來拉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汽車矽穀’這一發展藍圖。”

  文化業(ye) 的潛能:

  三個(ge) 維度在融合

  在“廣州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環節,與(yu) 會(hui) 嘉賓就文化創新在廣州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如何激發廣州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潛能進行研討。

  圓桌對話伊始,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兼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共黨(dang) 史學會(hui) 常務理事王曉鳴表示,目前文化產(chan) 業(ye) 呈現出三個(ge) 維度的融合趨勢: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融合,如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也把數字經濟、新型科技文化產(chan) 業(ye) 結合得更加緊密;文化與(yu) 旅遊的融合,如廣州的設計、動漫產(chan) 品等都已經在國內(nei) 、國際打響了廣州的城市知名度;最後是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本土文化傳(chuan) 播的融合,如今文化“出海”已經成為(wei) 新發展趨勢。

  王曉鳴提出,廣州要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在嶺南文化上的融合,打破文化及其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之間的壁壘,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將廣州的文化推向海外走向世界。

  文化業(ye) 的探索:

  遊戲裏有高科技

  “廣東(dong) 遊戲產(chan) 業(ye) 從(cong) 2015年起就位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廣東(dong) 遊戲產(chan) 業(ye) 營收規模約占全國八成,遊戲企業(ye) 數量全國居首。廣州占據廣東(dong) 遊戲產(chan) 業(ye) 營收規模的37.2%,是廣東(dong) 遊戲企業(ye) 分布最為(wei) 集中的城市之一。”廣東(dong) 省遊戲行業(ye) 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魯曉昆分享了一組數據。她表示,理解遊戲產(chan) 業(ye) 不能隻理解遊戲產(chan) 業(ye) 的娛樂(le) 屬性,遊戲產(chan) 業(ye) 的科技含量不可小覷。

  魯曉昆認為(wei) ,“將廣州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與(yu) 廣州遊戲產(chan) 業(ye) 的連接打通,促進傳(chuan) 統企業(ye) 與(yu) 高科技企業(ye) 的優(you) 勢互補,這是未來遊戲產(chan) 業(ye) 需要探索的路徑。”魯曉昆提到,遊戲產(chan) 業(ye) 擁有很強的科技傳(chuan) 播力和文化傳(chuan) 播力,過去遊戲場景多采用虛擬環境,近些年來部分遊戲產(chan) 業(ye) 開始探索實際環境與(yu) 遊戲場景的融合,這為(wei) 廣州文化傳(chuan) 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網易公司產(chan) 業(ye) 發展主任、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dong) 省電子競技協會(hui) 理事黃思遠表示,期待政府可以在法律法規等方麵給予企業(ye) 相關(guan) 培訓,如不同國家的數據安全法等,幫助遊戲企業(ye) 更好地“出海”。

  文化業(ye) 的升級:

  要培育龍頭企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如何促進城市產(chan) 業(ye) 升級,更好地激發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廣州市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組成員、副院長尹濤提出,廣州在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上已經形成了以內(nei) 容為(wei) 核心的綜合性網絡,實現廣州文化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在於(yu) 內(nei) 容生產(chan) ,其次是人才、科技創新與(yu) 環境。

  在此基礎上,尹濤表示促進廣州文化產(chan) 業(ye) 升級,首要是培育出與(yu) 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龍頭企業(ye) ,給予企業(ye) 更多的資源做好文化產(chan) 業(ye) 升級。其次是做好公共文化的數字化提升,加大對公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yu) 開放。“此外,廣州要充分利用好省會(hui) 城市的優(you) 勢,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文化引擎作用。”

  “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與(yu) 我們(men) 的生活、生產(chan) 緊密相關(guan) ,還擁有城市經濟發展的顯性優(you) 勢和城市品牌塑造的隱性優(you) 勢。”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知名策展人、設計學者溫浩提出,借助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來激發老城市新活力,需要多維度的有機結合來打造完整、健康的生態環境。

  金融業(ye) 的助力:

  要支持出口信保

  圍繞“金融賦能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中國國家創新與(yu) 發展戰略研究會(hui)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劉興(xing) 華就廣州高質量發展提出5個(ge) 突破口:第一,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建設方麵取得新的突破,特別是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第二,在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方麵發展取得突破;第三,在對外開放特別是製度性開放的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方麵取得突破;第四,實現數字時代的超大城市的敏捷治理,建設智慧化的政務環境和智能化的商務改革;第五,實現惠及全體(ti) 市民的高質量發展。

  他留意到,廣東(dong) 提出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五外聯動’實際就是人才、技術、資金、管理、市場在內(nei) 外聯動,這次廣東(dong) 明確提出來,既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ju) 措,也是在高質量發展要取得的突破。”劉興(xing) 華說。

  他認為(wei) ,在出口信保領域,金融機構要給廣州企業(ye) 更多支持。“保出口、保訂單就是保供應鏈、保產(chan) 業(ye) 鏈,進而保廣州、廣東(dong)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上的地位。”

  金融業(ye) 的策略:

  可助力細分龍頭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兩(liang) 者之間需要橋梁,恒健主要就是做這個(ge) ‘橋梁’的工作。”廣東(dong) 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兼董事長唐軍(jun) 以“橋梁”為(wei) 喻,闡述了企業(ye) 作為(wei) 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投資平台的作用。

  唐軍(jun) 首先分析了廣東(dong) 的產(chan) 業(ye) 集群。他指出,2021年,廣東(dong) GDP為(wei) 12.44萬(wan) 億(yi) 元,其中60%至70%由8個(ge) 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貢獻。“也就是說我們(men) 要再往前走,還必須要打造更多的萬(wan) 億(yi) 級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實際上,2020年廣東(dong) 提出了20個(ge) 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行動計劃。

  唐軍(jun) 認為(wei) ,助力打造細分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更容易實現這一目標。他算了一筆賬:一個(ge) 細分行業(ye) 龍頭企業(ye) 一年銷售收入為(wei) 100億(yi) 元至200億(yi) 元。它的生態圈可以帶動40家至50家平均年銷售收入在10億(yi) 元左右的中小企業(ye) 。若以生態圈計算,一個(ge) 年銷售收入在200億(yi) 元左右的企業(ye) ,其生態圈可以形成700億(yi) 元至800億(yi) 元的銷售收入。全力打造50個(ge) 這樣的龍頭企業(ye) ,新的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就出現了。

  金融業(ye) 的方向:

  給市場主體(ti) 加油

  “金融賦能實體(ti) 經濟,我們(men) 一直按照‘政策所希、市場所需、科技所向’三個(ge) 方向進行。”工商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黨(dang) 委委員,廣州分行黨(dang) 委書(shu) 記、行長熊燾表示。

  在“政策所希”方麵,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wei) 國有大行,我們(men) 首先要支持政策所希望的領域,比如基礎設施建設、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構建。”

  在“市場所需”方麵,廣州擁有300萬(wan) 市場主體(ti) 。“恢複信心,不是某一個(ge) 兩(liang) 個(ge) 企業(ye) 恢複信心,而是需要整個(ge) 市場恢複信心。”為(wei) 服務廣大客戶群體(ti) ,工商銀行今年在穩外貿、穩消費等方麵都有專(zhuan) 項行動來支持市場所需。

  在“科技所向”方麵,熊燾介紹,市場主體(ti) 在不斷擴張,但銀行人員不能無限製擴張。這些年,工商銀行在人工智能和線上貸款上持續發力。“如果大家有工商銀行的手機APP,可以打開看一看,通過手機微信也可以申請貸款。目前線上申請貸款量和審批貸款量已經非常大了,而且線上品種已經不需要人的審批,而是在後台由計算機數據建模來完成審批。”

  《廣州日報》2023年2月20日A3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