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首台鈉離子電池試驗車亮相 鋰電池“江湖地位”將被鈉電池取代?
記者 許林豔 張軍(jun) 兵
2月23日,中科海鈉與(yu) 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業(ye) 首台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據了解,此次裝車試驗的思皓花仙子首次應用蜂窩電池技術的鈉離子電池包。該款車型續航裏程為(wei) 252km,電池容量為(wei) 25KWh,快充充電時間為(wei) 15分鍾至20分鍾。
一石激起千層浪,鋰資源的緊缺本已令鈉離子電池熱度居高不下,而首輛試驗車的亮相更使業(ye) 界為(wei) 之一振。
“鈉離子電池試驗車的亮相給新能源行業(ye) 帶來了積極影響。當下鋰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瓶頸凸顯,製約了電動車的發展。而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化加速,隨著技術不斷完善,其應用場景還會(hui) 逐漸擴大。”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今年是鈉電池產(chan) 業(ye) 化元年?
此次鈉離子電池試驗車的亮相,實現了鈉離子電池“從(cong) 0到1”的突破,那麽(me) ,這是否有助於(yu) 未來鈉離子電池取代鋰電池的“江湖地位”?
鈉離子電池在多維度都具備較強競爭(zheng) 力,成本優(you) 勢首當其衝(chong) 。浙商證券數據顯示,鈉離子電池當前小試、中試電芯成本在0.8元/Wh至1元/Wh範圍內(nei) 波動,預計產(chan) 業(ye) 鏈配套形成後,電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元/Wh至0.6元/Wh,中長期進一步下探至0.4元/Wh至0.5元/Wh,降本近30%。
在電池回收領域,鈉離子電池更具環保性。“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與(yu) 設備基本適用於(yu) 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相對更加安全,由於(yu) 沒有鈷或石墨等原材料,鈉離子電池對環境的危害更小。”張孝榮表示。
不過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由於(yu) 鈉離子電池質量能量密度低,無法支持長續航,因此應用場景相對有限。據了解,目前鈉離子電池還可以用於(yu) 國標電動二輪車、儲(chu) 能電池和IDC備用電源等場景。
但隨著鈉離子電池技術和性能的進一步成熟,其應用場景和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截至2022年底,鈉離子電池已規劃產(chan) 能達到48GWh,疊加寧德時代、孚能科技等公司明確的全麵產(chan) 業(ye) 化規劃,鈉離子電池有望在2023年實現產(chan) 能爆發。”浙商證券汽車分析師施毅表示。
中金公司預期,2023年有望成為(wei) 鈉離子產(chan) 業(ye) 化的元年,2025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出貨量有望超90GWh。
需要注意的是,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化窗口與(yu) 鋰價(jia) 高度相關(guan) 。國聯證券表示,預計今年鋰價(jia) 或在40萬(wan) 元/噸至45萬(wan) 元/噸左右高位震蕩,首批量產(chan) 的鈉離子電池具備較明顯的價(jia) 格優(you) 勢;預計2026年碳酸鋰價(jia) 或將維持在30萬(wan) 元/噸以上,並且隻要2026年碳酸鋰價(jia) 格在15萬(wan) 元/噸以上,鈉離子電池即有望具備較大的產(chan) 業(ye) 化機會(hui) 。
負極材料為(wei) 產(chan) 業(ye) 化難點
目前,多氟多、傳(chuan) 藝科技等上市公司在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化方麵進展較快。
2月23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撥打多氟多投資者熱線,詢問公司鈉離子電池進展,多氟多工作人員表示:“搭載公司鈉離子電池的車企將在3月份發布通知,目前不方便透露合作方信息。”
當日,傳(chuan) 藝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項目一期產(chan) 能規劃為(wei) 4.5GWh,二期產(chan) 能建設規劃將視一期項目進展情況和市場需求情況具體(ti) 製定。
據浙商證券數據,目前,國軒高科、億(yi) 緯鋰能、欣旺達等企業(ye) 處於(yu) 鈉離子電池研發和技術儲(chu) 備階段;派能科技、百川股份等公司處於(yu) 小試階段;鵬輝能源、同興(xing) 環保、傳(chuan) 藝科技等已進入中試階段;寧德時代、維科技術、孚能科技則具有明確的產(chan) 能規劃,處於(yu) 量產(chan) 布局初期。
“現在不少公司都已進入鈉電池小批量生產(chan) 階段,但上遊材料還未量產(chan) 導致成本較高,尤其是負極材料成本很高,鈉電池短期內(nei) 實現量產(chan) 仍有難度,因此鈉電池汽車目前還處在概念階段。”一家鈉離子電池相關(guan) 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據悉,目前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和集流體(ti) 等材料企業(ye) 發展也還不夠成熟,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供貨尚不穩定。
對此,施毅表示,負極材料是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化的核心難點,目前量產(chan) 進度較慢。而負極材料投產(chan) 項目累計實現年產(chan) 能僅(jin) 為(wei) 0.2萬(wan) 噸,相對於(yu) 規劃年產(chan) 能15.4萬(wan) 噸,整體(ti) 還未放量。
國聯證券研究報告認為(wei) ,目前,負極材料對於(yu) 鈉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化形成了製約,主要原因在於(yu) 生產(chan) 工藝適配性差、原材料批次一致性差、依賴日本進口成本高企等。隨著國內(nei) 企業(ye) 的技術研發推進,負極材料等核心原料供給有望提升,2025年鈉離子電池價(jia) 格仍有望低於(yu) 鋰離子電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