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故事匯:春天,我們向著健康出發
春天,我們(men) 向著健康出發(健康故事匯)
春天來了!
天氣漸暖,萬(wan) 物複蘇,春潮澎湃,激蕩萬(wan) 千氣象。與(yu) 大好春光相呼應的,是活力四射、精氣神十足的中國人——大街小巷、公園廣場人流如織,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鍛煉身體(ti)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中國人正在奮力迎接這個(ge) 春天。
來自星星的孩子“給我們(men) 搭了一座橋”
早春,北京。
清晨,乍暖還寒的空氣微濕,春意已四處冒頭——玉蘭(lan) 花苞鼓鼓的,草芽悄悄探出尖尖的腦袋,蓬勃的生機已經蓄力待發。
來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放眼望去,許多跑步愛好者已經開跑,還有人正在熱身——弓步壓腿、活動踝腕關(guan) 節、原地高抬腿……塑膠跑道上,人們(men) 結隊相伴,起跑出發,一道道矯健的身影一晃而過。
在跑道一處拐彎口附近,出現一個(ge) 補給點,矮矮的箱子上整整齊齊碼著幾排紙杯,一位身穿黑色羽絨服、頭戴棕色帽子的大姐一手提著保溫瓶,一手握著紙杯,熱情地招呼一群跑步的人——
“加油加油!喝點薑糖水嗎?來!”
跑步的人群中有人停下來,接過大姐遞來的薑糖水:“謝謝王麗(li) !”
“您好,可以和您聊聊嗎?”待記者表明來意,大姐打開了話匣子:“我們(men) 是一個(ge) 跑團的,叫‘北京跑道’。每個(ge) 周末大家都來這兒(er) 跑步,我是跑團的誌願者王麗(li) ,來給大家做好服務工作……”大姐一邊聊著,一邊留心招呼跑道上的團隊成員。
跑團裏已經完成訓練的隊員見狀,紛紛聚攏過來——
“我們(men) 早上一般6點40就到這裏開始跑了,麗(li) 姐5點左右就起來熬製這個(ge) 薑糖水,很辛苦!”
“她(王麗(li) )人特好!我們(men) 跑起來就不冷了,她在這一站就是四五個(ge) 小時,冬天冷,夏天熱,她為(wei) 大家服務,堅持到最後才走,風雨無阻,我們(men) 都很感謝她。”
跑團的隊員們(men) 對王麗(li) 讚不絕口,讓人好奇——為(wei) 什麽(me) 她有這麽(me) 大的熱情來這裏當誌願者?王麗(li) 揭開了謎底:“我的孩子同同有自閉症,他喜歡跑步,這個(ge) 跑團接納了他,給他平等參與(yu) 的機會(hui) ,陪著他一起跑步。跑團裏從(cong) 教練到隊員,所有人對同同都很友好、很包容,我也想為(wei) 大家做點什麽(me) ,回饋大家的關(guan) 愛。”
“自閉症兒(er) 童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外界和他們(men) 溝通十分困難,所以他們(men) 常常被稱為(wei) ‘來自星星的孩子’。”王麗(li) 說,同同3歲開始出現相關(guan) 症狀,6歲時確診自閉症,一家人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但他們(men) 從(cong) 未放棄努力。在家人的精心嗬護下,同同逐漸成長為(wei) 一名少年,青春期的他開始渴望夥(huo) 伴,這時,跑步改變了他們(men) 的生活。
2016年,16歲的同同在媽媽王麗(li) 的陪伴下開啟了跑步之路。由於(yu) 有自閉症,同同跑步時需要有人結伴同跑。慢慢地,王麗(li) 一家結識了一些公益組織和陪跑誌願者。“一次參加跑步活動時,一位跑友介紹我們(men) 認識了田玉橋教練,我們(men) 開始參加教練所在跑團的活動。”王麗(li) 說,“田教練心很細,他了解同同的情況後,特意叮囑團隊成員多關(guan) 照同同。同同去了以後和大家一起跑步,特別開心,我們(men) 就堅持參加跑團的活動,到現在快5年了。”
“跑步讓同同變得更快樂(le) 、更願意和人交流了。沒參加跑團之前,別人和他說話,他像沒有聽到一樣,基本上不理別人。現在在跑團,他見到隊友會(hui) 主動問好,別人問他今天跑了多少,他也會(hui) 回應。在同同的影響下,同同爸爸也開始跑步了,現在他不僅(jin) 完成了3個(ge) 半程馬拉鬆,而且成為(wei) 了一名陪跑誌願者,去幫助和同同一樣特殊的孩子。”王麗(li) 坦言,“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努力為(wei) 孩子搭建一座和外界溝通的橋梁,讓他有機會(hui) 從(cong) 自己的世界裏走出來。同時,孩子也為(wei) 我們(men) 搭了一座橋,正是因為(wei) 同同的特殊,我們(men) 才能認識這麽(me) 多善良的人——誌願者、家長、愛心團隊……所以我經常說謝謝同同。”
“現在疫情告一段落,一切都越來越好,新的一年我們(men) 也有了新目標。”聊起今年的計劃,王麗(li) 的語氣裏有憧憬,“今年是我和同同爸爸結婚25周年,同同想去黃山旅遊。我們(men) 一家人走到今天不容易,無論生活中有多少困難,都應該笑對人生,也滿足孩子的心願,我們(men) 計劃在結婚紀念日的時候全家出去旅遊,我相信一定能實現!”
“不會(hui) 騎馬的滑雪愛好者不是一個(ge) 好runner”
2017年5月3日,家住北京的張麗(li) 麗(li) 對這個(ge) 日子記憶猶新。
“我從(cong) 這天起開始跑步,從(cong) 跑跑停停的3公裏到一口氣10公裏,從(cong) 半馬再到全馬,我用了一年時間。”張麗(li) 麗(li) 說,她2018年開始接觸越野跑,一個(ge) 人在山裏進行越野訓練,一抬腳就是2到3個(ge) 小時,除了偶遇的“驢友”,幾乎隻有花草樹木和風聲的陪伴。
馬拉鬆、越野跑,都是對體(ti) 能要求較高的運動,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科學訓練。在這麽(me) 短的時間開始長跑訓練,張麗(li) 麗(li) 是怎麽(me) 做到的?
“我學生時代就喜歡新奇、刺激的運動,騎馬、滑雪樣樣在行,打下了比較好的底子。” 張麗(li) 麗(li) 說,隨著工作生活日漸忙碌,靈活、方便的跑步成了她日常運動更好的選擇,因此,她把朋友圈簽名設置為(wei) “不會(hui) 騎馬的滑雪愛好者不是一個(ge) 好runner”。
2018年5月,張麗(li) 麗(li) 第一次參加馬拉鬆——秦皇島國際馬拉鬆比賽。“當時沒有經過係統訓練,憑著一腔熱情踏上了首馬的賽道,後程幾乎都在走,最終以5小時25分艱難完賽。”張麗(li) 麗(li) 回憶道,盡管成績很不理想,但是完賽後的欣喜還是讓她記憶深刻,“從(cong) 那時起,我愛上了馬拉鬆並堅持了下來。”
此後,在教練的指導下,張麗(li) 麗(li) 開始了係統的馬拉鬆訓練。截至目前,她已經完成9場馬拉鬆比賽,取得的個(ge) 人最好成績為(wei) 3小時29分鍾34秒,在非專(zhuan) 業(ye) 選手裏,這個(ge) 成績已經相當不錯。
近年來,無論是傳(chuan) 統的足球、籃球、排球,還是陸續興(xing) 起的馬拉鬆、單車騎行等,豐(feng) 富多彩、各具趣味的運動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健康與(yu) 快樂(le) 的中國人參與(yu) 其中。
2019年國慶前夕,張麗(li) 麗(li) 去柏林參加馬拉鬆比賽。“那是我第一次去國外比賽,於(yu) 是隨身帶了一麵國旗。”張麗(li) 麗(li) 說,“臨(lin) 近終點時,我的體(ti) 力已經透支,但還是使出吃奶的力氣把國旗展開衝(chong) 線,然後我就哭了……雖然我隻是個(ge) 普通的跑者,但也算用自己的方式向國慶70周年獻禮,感到很光榮。”
“春暖花開,下個(ge) 月,我將奔赴日本東(dong) 京,參加今年的第一場馬拉鬆比賽。”張麗(li) 麗(li) 說,由於(yu) 疫情,賽事幾度延期。在等待的日子裏,她從(cong) 未放棄訓練,“最近我已經連續完成了6個(ge) 30公裏的長距離拉練,無論結果如何,都沒有遺憾。”
在張麗(li) 麗(li) 看來,長跑不僅(jin) 鍛煉身體(ti) ,更磨煉意誌,讓她變得更自信、堅韌。“我想對那些想健身卻還沒有行動起來的小夥(huo) 伴說,先係好鞋帶,踏出第一步吧!”張麗(li) 麗(li) 說,“科學健身,不逞強、不跟風,注意營養(yang) 搭配,調整作息,堅持7天,會(hui) 有驚喜!”
“舞出新麵貌,越活越年輕”
今年春天,對於(yu) 31歲的北京市民小李有著特別的意義(yi) 。
“4月上旬,我要辦婚禮啦!”小李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經曆了疫情,我和家人不僅(jin) 更重視健康,而且決(jue) 定更加科學地去維護健康,我們(men) 準備用健康來迎接人生的新階段。”
“首先,我要把體(ti) 重降下來,以更好的麵貌迎接即將到來的婚禮。”小李說,他已經定好了健身計劃,先減重,再開始力量訓練,“生命在於(yu) 運動,而運動需要科學。我在努力學習(xi) 科學的健身知識,努力做到‘會(hui) 健身’‘健好身’。”
“同時,我在飲食上有了特別大的改變。”小李說,原來他吃東(dong) 西隻注重口味,愛吃什麽(me) 就吃什麽(me) ,經過這次疫情,他認識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為(wei) 此,他調整了自己的飲食結構,在保證營養(yang) 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控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在交談的過程中,小李始終戴著口罩,和記者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此,他解釋道:“對我來說,戴口罩已經成為(wei) 自然而然的事情。在防控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一些好的做法應該被固化下來,像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少聚集、用公筷、分餐製等良好的衛生習(xi) 慣,應該長期保持下去。”
健身,不僅(jin) 是年輕人的潮流,更是老年人的剛需。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居民健康素養(yang) 水平提升到25.4%,經常參加體(ti) 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7.2%;到2021年底,全國人均場地麵積達到2.41平方米……放眼神州大地,從(cong) 公園到運動場,從(cong) 白天到夜晚,人們(men) 運動的身影遍布城市每個(ge) 角落,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健康運動、快樂(le) 生活的行列。
“抖空竹,莫著急,右手用力向上提,左手輔助別用力,兩(liang) 個(ge) 杆頭要對齊……”在北海公園,一群抖空竹愛好者聚在一起。他們(men) 操縱著手裏的空竹,時而上下飛舞,時而左右旋轉,時而舉(ju) 過頭頂,空竹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you) 美的曲線,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這是風擺楊柳,這是左右望月,這是高山流水……”已經退休的空竹愛好者蔣春敏一邊說著,一邊向記者展示抖空竹技藝。隻見她步伐輕盈、身手協調靈活,挑、扔、背、跨、盤,小小的空竹在抖繩的拉扯下翻飛出漂亮的弧線。“抖空竹是我國傳(chuan) 統的民間體(ti) 育藝術活動,它是一項全身運動,能使上下肢關(guan) 節、肌肉、韌帶都得到鍛煉。”蔣春敏說,抖空竹不僅(jin) 幫助她保持身體(ti) 健康,也讓她結識了不少朋友,每天和抖友們(men) 一起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大家心情非常愉悅,可以說“抖出了精氣神”。
“一二三四,注意右腳的動作……”在北海公園的蠶壇廣場,一群阿姨手持彩傘(san) 翩翩起舞。領舞的石老師介紹,她們(men) 在這裏跳了20多年,她也從(cong) 最初的學習(xi) 者變成了現在的領舞。“我在外麵還上過舞蹈課,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所以在網上發現好看的舞蹈,就先自學好了,再來教大家。”石老師說,舞蹈團的成員年齡最大的有80多歲,年齡最小的也有50歲了,她們(men) 還經常進社區演出,多次參加老年舞蹈大賽並獲了獎,“希望舞蹈能讓更多老年人的生活豐(feng) 富起來、美起來!”
“跳舞的時候心情特別好!”“舞出新麵貌,越活越年輕!”“經曆了這次疫情,大家更熱愛生活了,我們(men) 要珍惜每一天的好日子。”在采訪中,多名舞蹈成員表示,她們(men) 不僅(jin) 鍛煉了身體(ti) ,收獲了舞蹈知識,還收獲了友情,舞蹈讓她們(men) 的晚年生活變得多彩。
沒有一個(ge) 春天不會(hui) 來臨(lin) ,2023年的春天讓人們(men) 格外欣喜。當我們(men) 度過非同尋常的3年,回首發現,越是尋常的健身場景,越生動展示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是淡定麵對一切困難,越生動彰顯著中國人堅韌、樂(le) 觀、豁達的品格。春天已至,正是百舸爭(zheng) 流好時節,讓我們(men) 帶著健康,向新的征程進發!
王美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