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總規模站穩1.63萬億元關口 6隻新產品月內有望帶來73億元增量資金
記者 王 寧
自去年12月份以來,ETF總規模持續增長,目前已站穩1.63萬(wan) 億(yi) 元關(guan) 口。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3日,開年以來ETF總規模增加近70億(yi) 元;同時,2月份以來已有6隻ETF新產(chan) 品成立。
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逐漸回暖,投資者借道ETF能夠捕捉到更多投資機會(hui) ,尤其是寬基和部分主題指數基金資金流入更加明顯,這是ETF總規模持續增長的原因。
日均成交1000億(yi) 元以上
對於(yu) ETF總規模走高的原因,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魯亞(ya) 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回暖,疊加經濟複蘇向好預期,借道ETF能更高效地把握指數修複帶來的投資機會(hui) ,尤其是1月份,以中證1000ETF、科創50ETF、300ETF基金等為(wei) 代表的寬基產(chan) 品資金流入更加明顯,也反映出市場對後市持樂(le) 觀態度,淨值增長驅動權益類ETF規模上漲。
工銀瑞信基金指數及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基金經理趙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隨著市場有效性和投資者積極性雙提升,各類型投資者都更願意通過指數基金來實現投資及配置目標。同時,豐(feng) 富的ETF產(chan) 品投資標的為(wei) 各類型投資策略提供了較為(wei) 充足的工具,使用ETF來進行中長期資產(chan) 配置或短線操作已成為(wei) 共識。
銀華基金ETF業(ye) 務總監王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個(ge) 人投資者可選的ETF產(chan) 品已非常豐(feng) 富,未來要進一步擴大個(ge) 人投資者對ETF的需求,應該考慮從(cong) 產(chan) 品的收益屬性入手。
在ETF總規模增加的同時,數據顯示,截至目前ETF基金數量達762隻,其中份額最大的行業(ye) 為(wei) 信息,目前有8隻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大的主題為(wei) 軍(jun) 工,有6隻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大的指數標的為(wei) 科創50,有10隻基金跟蹤;收益最高的指數標的為(wei) 動漫遊戲,年內(nei) 漲幅為(wei) 22.18%,有3隻基金跟蹤。此外,開年以來,ETF日均成交額也保持在了1000億(yi) 元以上。
主題需求持續湧現
Wind數據顯示,目前有10隻ETF產(chan) 品正在等待監管審批,另有10隻產(chan) 品正處發行中。具體(ti) 來看,在待審批的10隻產(chan) 品中,主題基金占9隻,僅(jin) 有1隻為(wei) 寬基產(chan) 品;而10隻正在發行的產(chan) 品中,5隻為(wei) 主題基金,5隻為(wei) 寬基產(chan) 品。
2月份以來,已完成募集且成立的ETF新產(chan) 品有6隻,合計募集資金達73億(yi) 元,按照以往周期測算,這6隻產(chan) 品應在本月內(nei) 正式運行。具體(ti) 來看,6隻新產(chan) 品中最高募資達20億(yi) 元,且需要比例配售;而募集周期最短的僅(jin) 用時1天;按照分類來看,有3隻主題基金,3隻寬基產(chan) 品。
雖然當前ETF產(chan) 品呈現百花齊放,但對於(yu) 未來的布局和機遇,不同公募基金看法不一。“對於(yu) 未來指數基金發展方向,需要有更強代表性的寬基指數產(chan) 品。”王帥表示。
魯亞(ya) 運表示,從(cong) 長期來看,隨著科技進步及我國產(chan) 業(ye) 的不斷轉型升級,需要持續湧現新的產(chan) 業(ye) 和主題,從(cong) 而誕生新的投資趨勢,比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均有望在相關(guan) 的行業(ye) 主題ETF中有所體(ti) 現。
趙栩認為(wei) ,“在成熟市場已經得到充分認可的主題,如紅利高股息類的產(chan) 品,未來有很大增長空間。而隨著投資需求增加,跨境類ETF潛力也比較大,此外,除權益類ETF外的其他資產(chan) 類別產(chan) 品,發展空間也十分廣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