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安裝卸載自由”何時能夠實現?
近日,工信部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要求向用戶推薦下載APP應遵循公開、透明原則,真實、準確、完整地明示開發運營者、產(chan) 品功能、隱私政策、權限列表等必要信息,提供明顯的取消選項,經用戶確認同意後方可下載安裝,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見2月27日《經濟觀察報》
近年來,智能手機帶來便捷的同時,不斷衍生出新問題,比如電量焦慮、信號焦慮、內(nei) 存焦慮等。其中,內(nei) 存焦慮很大程度上源於(yu) 一些APP用“強製捆綁”“靜默下載”等方式,“藏進”了用戶手機。這種小動作,主要是因為(wei) APP開發運營者原創力不夠,下載量、廣告投放量及日活量變現能力不足,為(wei) 了扭轉頹勢往往選擇強製下載或後台偷偷下載等“流氓”方式。
工信部的上述通知,正是對這些煩心事、堵心事的一種回應。比如,不得以“偷梁換柱”“強製捆綁”“靜默下載”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下載安裝;不得自動或強製下載APP,或以折疊顯示、主動彈窗、頻繁提示等方式強迫用戶下載、打開APP;不得以空白名稱、透明圖標、後台隱藏等方式惡意阻撓用戶卸載,等等。
這些“不得”直擊現實“堵點”與(yu) “痛點”,不僅(jin) 能強力規範APP安裝卸載行為(wei) ,優(you) 化服務體(ti) 驗,強化個(ge) 人信息保護,也意味著將APP選擇權歸還給了用戶,幫助其實現“APP安裝卸載自由”。
實際上,為(wei) 規範前述問題,有關(guan) 部門作出過不少製度安排。去年3月,針對部分網站在用戶瀏覽頁麵信息時強製要求下載APP的問題,工信部召開行政指導會(hui) ,督促相關(guan) 互聯網企業(ye) 進行整改;近段時間以來,工信部又出台了《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行為(wei) 的通告》等文件,並指導有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和重點企業(ye) 製定實施新的規範標準,著力遏製諸如網頁鏈接“亂(luan) 跳轉”等痼疾。
上述通知製定了諸多更加貼合用戶訴求的“硬標準”,向標準化、規範化綜合治理又邁進了一步。當然,要充分釋放政策的善意和作用,不僅(jin) 需要有關(guan) 部門協同配合,更要嚴(yan) 格執行、落實,久久為(wei) 功;APP開發運營者及平台企業(ye) 也要多從(cong) 用戶角度考量,以用戶需求為(wei) 發展導向,謀求更長遠、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工人日報 吳睿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