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劉彩紅:探索高原氣候奧秘,底子一定要硬
中新網西寧3月7日電 題: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劉彩紅:探索高原氣候奧秘,底子一定要硬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我感到自身知識的不足,自己看不懂的圖片,老師一眼就能認清;自己不明白的技術原理,老師三五句話就能講明白……”劉彩紅曾經感慨,青藏高原氣候多變,按著初學的知識很難準確評估,為(wei) 了高質量完成崗位任務,一切需要從(cong) 零開始。
2000年7月,劉彩紅從(cong) 蘭(lan) 州一所學校畢業(ye) ,懷著對氣象事業(ye) 的熱愛和憧憬,來到青海省開始她的氣象築夢之路。
剛來到青海省氣象局,初出茅廬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收觀測數據,編寫(xie) 報文並提供給預報部門,“當時覺得學以致用,還挺滿足。但對‘高原的天氣小孩的臉,說變就變’還沒有深刻領悟。”
多掌握氣象知識——下班後的時間,成了她固定的“充電”時段。針對高原氣候特征,她閱讀了大量國內(nei) 外研究成果。有時遇到感興(xing) 趣或者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常常忘記時間,埋頭一學就到深夜。
堅持不懈學習(xi) 讓她不斷進步,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想做科研,底子一定要硬。於(yu) 是她開啟了自己的在職學習(xi) 之旅,工作之餘(yu) 報考了自學考試、專(zhuan) 升本等。
2005年,劉彩紅通過全國統招的碩士研究生考試,進入向往已久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大氣科學領域,她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汲取著知識,收獲了在氣候變化科研之路奔跑的力量。
每當學習(xi) 感到疲憊想要鬆口氣時,她總會(hui) 想到一句話:“優(you) 秀,一半源於(yu) 自律,一半源於(yu) 孤獨”。
2020年,她取得氣候變化專(zhuan) 業(ye) 博士學位。一路奮進,像是一場華麗(li) 的蛻變,使她不斷前行。在今年“三八婦女節”來臨(lin) 之際,作為(wei) 青海省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的劉彩紅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
近年來,青海省“生態強省”戰略對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了新需求。
她一門心思撲在研究上,帶領團隊從(cong) “零”開始,建立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氣候變化監測評估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ye) 務。為(wei) 了科學評估高原氣候變化事實和影響,她和團隊要常常身赴瓦裏關(guan) 野外科學試驗站、三江源生態校驗場等高海拔地區實地勘驗,調整參數模型。
有時高原反應強烈,覺得血湧到頭上都要裂開了,有的同事鼻血一直止不住,但大家憑著不服輸的韌勁,一起討論,挑燈夜戰反複琢磨,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的技術瓶頸,多項研究成果獲得青海省及中國氣象局科技成果認定,團隊多位骨幹成員也入選了青海省自然學科帶頭人及拔尖人才。
她先後帶領團隊編著形成了十幾部省級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為(wei) 三江源、青海湖等地區生態保護與(yu) 建設提供了科學參考。在《中國氣候變化綠皮書(shu) 》等國家級權威報告中客觀、全麵反映青海氣候變化問題,為(wei) 全國氣候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決(jue) 策依據。由於(yu) 紮實的工作基礎和較強的創新突破,青海氣候變化工作被中國氣象局列為(wei) 全國示範點,她本人也被評為(wei) “青海省昆侖(lun) 英才領軍(jun) 人才”“青海省氣象部門重大貢獻記功”。
氣象工作雖然平淡,但處處關(guan) 係到民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
作為(wei) 青海省氣象局氣象首席服務專(zhuan) 家,她心裏清楚身負重責,時時不敢有絲(si) 毫疏忽。記得2018年夏季,黃河上遊出現多次汛情,形勢嚴(yan) 峻,當時她孩子才上小學,一天晚上,青海省氣象局值班室打來電話,需要立刻到崗參加會(hui) 商。
2019年夏季,可可西裏出現水患,危及重大工程建設;2022年8月,暴雨洪澇頻發……一次次的考驗麵前,她深知,要當挺直腰杆的幹部,就要做出最好的表率。
探索真理,服務高原,劉彩紅在高原氣象道路上走了20多年,她依舊樂(le) 在其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