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多舉措提高職教吸引力 助力職業教育“強起來”“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3-03-14 14:49: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職業(ye) 教育是國民教育體(ti) 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wei) 經濟社會(hui) 培養(yang) 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更是為(wei) 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築牢了法治保障。

  提高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推進產(chan) 教融合……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結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形勢、職教改革發展新任務,多名全國人大代表各抒己見,助力職業(ye) 教育真正“強起來”“活起來”。

  打通職教學生升學就業(ye) 通道

  作為(wei) 曾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奪得汽車噴漆項目金牌的青年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杭州技師學院教師楊金龍一直高度關(guan) 注職業(ye) 教育發展。

  “要想吸引更多的家長和學生選擇職業(ye) 教育,就要真正提高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發展環境和社會(hui) 地位。”楊金龍希望從(cong) 國有企業(ye) 做起,對通過相應技能等級認定的學生給予相應的薪資待遇,在內(nei) 部晉升中給予技師、高級工畢業(ye) 生享受本科、大專(zhuan) 生同等待遇,進一步落實高級工、技師層次畢業(ye) 生在學曆上等同於(yu) 大專(zhuan) 、本科,並在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中央和國有企業(ye) 等招聘中同等對待。

  在工作實踐中,楊金龍深刻體(ti) 會(hui) 到,職業(ye) 院校的專(zhuan) 業(ye) 建設隻有與(yu) 產(chan) 業(ye) 對接、與(yu) 企業(ye) 呼應,才能有生命力。他建議國家整體(ti) 統籌各地職業(ye) 院校、技工院校專(zhuan) 業(ye) 發展體(ti) 係,推動專(zhuan) 業(ye) 建設與(yu) 各地產(chan) 業(ye) 鏈更加緊密對接,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武漢市旅遊學校教師馬丹也關(guan) 注到了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問題,她在調研中發現,當前很多技工學校的專(zhuan) 業(ye) 由人社部設定,但當這些學校的畢業(ye) 生想要升學和就業(ye) 時,招錄方是以教育部的專(zhuan) 業(ye) 目錄作為(wei) 主要篩選依據,導致職校生缺乏對口的報考途徑,容易造成普職分流焦慮。

  “提高家長和學生對職業(ye) 教育的認知和認可,一個(ge) 關(guan) 鍵點就是要打通中職階段學生的升學和就業(ye) 通道。”馬丹建議將人社部的專(zhuan) 業(ye) 目錄和教育部的專(zhuan) 業(ye) 目錄進行整合。一方麵,人社部門應緊密結合市場動態,及時發布相關(guan) 人才需求信息,並與(yu) 教育部聯席,共同探討職業(ye) 教育的發展。此外,職業(ye) 教育的專(zhuan) 業(ye) 設置和市場需求密切相關(guan) ,也應選取行業(ye) 和企業(ye) 代表為(wei) 職教專(zhuan) 業(ye) 設置獻計獻策。通過各方相互協同,以科學的方式形成全國統一的專(zhuan) 業(ye) 目錄,這也有助於(yu) 推動中職學校與(yu) 中小學校聯合開展職業(ye) 啟蒙、職業(ye) 體(ti) 驗等課程,讓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時對自身有清晰認識,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和專(zhuan) 業(ye) 。

  “目前學生在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間隻能選擇一種,不利於(yu) 全麵持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胡東(dong) 方建議加速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化融通,比如,高職教育的學生通過考試或學分互認同樣可以到高等教育的學校去讀書(shu) ,打通“一堵牆”,以此暢通各類技能人才學曆、技能提升深造通道,從(cong) 而形成縱向有階梯、橫向可貫通的人才發展路徑。

  讓技能人才進得來留得住

  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提出,國家鼓勵職業(ye) 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範、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通過擔任專(zhuan) 職或兼職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等方式,參與(yu) 人才培養(yang) 、技術開發、技能傳(chuan) 承等。

  “能工巧匠具有高超的實踐操作能力,聘請他們(men) 擔任專(zhuan) 業(ye) 課教師,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提升職業(ye) 教育水平。”但在調研走訪中,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浙江省委會(hui) 副主委鮑虎軍(jun) 發現,當前公辦職業(ye) 教育學校在聘任能工巧匠擔任專(zhuan) 業(ye) 課教師時存在諸多障礙。

  比如,能工巧匠往往至少需要紮根基礎崗位20多年,許多人的學曆隻有中技、職高。但根據目前教育和人社部門的準入規定,公辦職業(ye) 教育學校對專(zhuan) 業(ye) 課教師的年齡普遍要求在45周歲以下,學曆普遍為(wei) 大專(zhuan) 以上,很多能工巧匠無法達到招聘門檻。

  此外,由於(yu) 能工巧匠在任教資質、教學業(ye) 績、課題成果等方麵與(yu) 科班出身的教師相比缺乏競爭(zheng) 優(you) 勢,入校後在職稱晉升評審等方麵阻力較大,導致“進來的人留不久,留下的人升不了”。

  對此,鮑虎軍(jun) 建議結合職業(ye) 教育的實際需求,對學曆條件、麵試條件等進行相應調整,考評中突出專(zhuan) 業(ye) 實操能力、帶徒能力,弱化對普通話、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知識的考核。

  同時,出台更多有針對性的鼓勵政策,讓優(you) 秀的能工巧匠能充實到職業(ye) 教育一線需要動手實踐的課程體(ti) 係中去。比如,適當降低能工巧匠入職門檻,放寬年齡和學曆要求;給予學校更多自主權,下放一定經費保障權與(yu) 編製自主權,完善優(you) 化能工巧匠職務職稱評聘製度及入職後的晉升體(ti) 係等。

  對接產(chan) 業(ye) 需求深化產(chan) 教融合

  職業(ye) 教育是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最緊密的教育類型,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ye) 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看來,職業(ye) 院校應牢記“技能強國、科教興(xing) 國”使命,發揮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優(you) 勢,圍繞國家製造強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chan) 業(ye) 需求,瞄準技術變革方向,深化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

  蘇華建議,職業(ye) 院校應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zhuan) 業(ye) ,形成人才鏈緊扣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專(zhuan) 業(ye) 體(ti) 係。同時,積極整合地方政府、科技推廣部門、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種糧大戶等各方資源,組建產(chan) 業(ye) 技術推廣應用、成果轉化聯合體(ti) ,把科技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市場競爭(zheng) 優(you) 勢,推動產(chan) 業(ye) 高端、智能、綠色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北省委會(hui) 副主委、河北交通職業(ye) 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發現,當前我國職業(ye) 教育的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麵還存在地方政府主導作用亟待增強、績效考核評估亟待完善等問題。他建議,認真貫徹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進一步明確職業(ye) 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地方為(wei) 主,全麵落實“政府應當加強職業(ye) 教育實習(xi) 實訓基地建設”。

  張運凱指出,地方政府應細化製定本地區職業(ye) 教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實施細則等相關(guan) 政策製度,落實落細校企合作中企業(ye) 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政策和附加教育費、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you) 惠。同時,應進一步完善職業(ye) 院校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將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情況等作為(wei) 評估職業(ye) 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參考。在行業(ye) 企業(ye) 評級和綜合評價(jia) 中,將企業(ye) 對職業(ye) 院校支持情況納入評價(jia) 指標,引導企業(ye) 積極同學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yang) 、技術研發。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