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車企降與不降都在“卷”

發布時間:2023-03-16 15:03:00來源: 北京商報

  “東(dong) 風係”挑起的價(jia) 格戰,讓“限時降價(jia) ”“政企補貼”成為(wei) 3月車市的關(guan) 鍵詞。對於(yu) 今年的新車價(jia) 格戰是否是場持久戰,持幣觀望的消費者希望更多車企“參戰”讓他們(men) 也能以“白菜價(jia) ”喜提新車,而部分業(ye) 內(nei) 機構及專(zhuan) 家則認為(wei) 刺激車市的價(jia) 格戰是“短平快”甚至部分車企選擇“不跟”。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蔚來、理想、保時捷等車企明確不參與(yu) 價(jia) 格戰後,3月15日哪吒汽車宣布保價(jia) 政策“如果官降,補退差價(jia) ”。東(dong) 風係“殺價(jia) ”一周後,車企對於(yu) 價(jia) 格戰的態度開始兩(liang) 極分化,無論降與(yu) 不降,其背後都指向“內(nei) 卷”二字。

  燃油車“卷”銷量

  今年3月初,湖北省開啟新一輪購車政企補貼,對東(dong) 風汽車旗下東(dong) 風風神、東(dong) 風雪鐵龍、東(dong) 風標致、東(dong) 風日產(chan) 、東(dong) 風本田等多品牌多款主力車型補貼數萬(wan) 元。一時間,東(dong) 風係合資品牌“白菜價(jia) ”“新車被搶空”的消息開始刷屏。隨著訂單量瞬間暴增,東(dong) 風係旗下各品牌工廠開足馬力“供貨”。一位東(dong) 風雪鐵龍內(nei) 部人士表示,工廠內(nei) 存放庫存車的停車場不僅(jin) 早已清空,現在新下線的車型也基本下線一輛拉走一輛。

  東(dong) 風係挑起價(jia) 格戰後,長安、大眾(zhong) 、通用、豐(feng) 田等在內(nei) 的多家傳(chuan) 統燃油品牌均已下場“參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有30個(ge) 汽車品牌參與(yu) 降價(jia) ,甚至有車型開出超過10萬(wan) 元的優(you) 惠。其中,部分為(wei) 車企給出的官方優(you) 惠,有些則為(wei) 經銷商放價(jia) 促銷。而在降價(jia) 形式上,除價(jia) 格直降外,車企和經銷商還通過保險補貼、金融貼息、贈送選裝包等間接降價(jia) 。

  本輪新車價(jia) 格戰背後,與(yu) 開年車市承壓不無關(guan) 係。數據顯示,今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wei) 129.3萬(wan) 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以下簡稱“乘聯會(hui) ”)方麵表示,今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無論是同比增速還是環比增速,均為(wei) 本世紀以來的1月最低數據。今年車市未現“開門紅”,各車企的壓力也不小,其中合資品牌最為(wei) 明顯。數據顯示,今年1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wei) 47萬(wan) 輛,同比下降45%,環比下降45%,同比、環比降幅均超過自主品牌。

  同時,今年1月合資品牌庫存係數升至1.89,這意味著經銷商需要近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才能將庫存消化完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相關(guan) 人士透露,庫存深度最高的品牌為(wei) 捷豹路虎、東(dong) 風本田和一汽-大眾(zhong) 。“去年底的購置稅政策透支部分購車需求,今年上半年不少消費者處於(yu) 觀望狀態,也是導致開年市場銷量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成員顏景輝認為(wei) ,自主品牌的上攻與(yu) 豪華品牌下探,也讓合資品牌壓力倍增,價(jia) 格調整也是為(wei) 減輕庫存壓力。

  新勢力“卷”保價(jia)

  麵對車市價(jia) 格戰,當外界認為(wei) 沒有一家車企能置身事外時,“局外人”來了。

  3月15日,哪吒汽車發布《汽車用戶保價(jia) 權益》顯示,即日起用戶通過哪吒汽車官方渠道訂購哪吒S、哪吒U、哪吒V係列車型,自訂購日(含)起90天內(nei) ,如果所購具體(ti) 版型的官方售價(jia) 有降價(jia) 情形,哪吒汽車承諾將主動補還差價(jia) 。哪吒汽車相關(guan) 人士表示,哪吒汽車用戶價(jia) 格保護權益涵蓋官方售價(jia) 變化以及哪吒汽車提供的購車現金減免權益,今年3月1日-4月30日訂購哪吒汽車的用戶均能享受。購車現金減免能對此,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對於(yu) 車企來說,官降補還差價(jia) 更像是給車主和消費者打‘預防針’,將不降價(jia) 換種說法。”

  在哪吒汽車變相不降價(jia) 前,零跑汽車和理想汽車已相繼推出保價(jia) 政策。其中,一位理想汽車展廳工作人員稱,在3月11日-31日期間購買(mai) 理想L7、L8和L9三款車型,自訂購之日起90天內(nei) ,若官方降低售價(jia) 將返還差價(jia) 。而蔚來汽車則更加直接,蔚來銷售運營助理副總裁浦洋表示:“我們(men) 確認不會(hui) 有通過ET5的減配或者減權益來降價(jia) 的行為(wei) 存在。”

  相比承壓的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穩增的銷量成為(wei) 造車新勢力們(men) 選擇不讓價(jia) 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ei) 零售量為(wei) 110.9萬(wan) 輛,同比增長9.8%;2021年零售量為(wei) 298.9萬(wan) 輛,同比增長169.1%;去年零售量為(wei) 567.4萬(wan) 輛,同比增長90%。雖然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量出現同比環比下滑,但2月已明顯回暖。數據顯示,2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ei) 零售量達43.9萬(wan) 輛,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32.8%。銷量持續增長,讓新能源汽車並不愁賣。

  此外,對於(yu) 各造車新勢力來說,不降價(jia) 的原因還來自遲遲未現的盈利關(guan) 口。目前,造車新勢力的投入成本仍不斷攀升,為(wei) 進一步擴大新車交付的規模化效應,眾(zhong) 車企在研發、營銷等方麵的資金投入持續增加。數據顯示,去年國內(nei) 汽車市場共有147個(ge) 汽車品牌,推出的新車中六成為(wei) 新能源車型,在售車型超過372款,但月銷量多數均未過萬(wan) 輛。而從(cong) 財報上看,即便是頭部造車新勢力也依舊難過盈利關(guan) 。去年,理想汽車營收452.9億(yi) 元,同比增長67.7%,但經營虧(kui) 損為(wei) 36.5億(yi) 元,淨虧(kui) 損擴大至20.3億(yi) 元。為(wei) 保證單車毛利率,理想汽車選擇守住車價(jia) 體(ti) 係。理想汽車CEO李想表示:“我們(men) 不打價(jia) 格戰,我們(men) 要做價(jia) 值戰。”

  豪華車“卷”利潤

  對於(yu) 身處消費級市場的傳(chuan) 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銷量天平決(jue) 定是否跟進價(jia) 格戰,而豪華車企表態“不參戰”則更多來自對單車利潤的追逐。

  奧迪全球CEO杜思曼表示:“奧迪不會(hui) 跟隨每一輪價(jia) 格戰的節奏走,但會(hui) 密切觀察競爭(zheng) 對手的舉(ju) 動,並據此製定戰略決(jue) 策。”而作為(wei) 超豪華品牌的保時捷,保時捷中國總裁、CEO柯時邁則表示:“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定價(jia) 較燃油車更低,這對豪華品牌是一個(ge) 挑戰。保時捷不會(hui) 追求過高的定價(jia) 和銷量,但也不會(hui) 投入到車市價(jia) 格戰中。”

  事實上,除通過降本增效實現高單車利潤的特斯拉外,擁有911等多款高溢價(jia) 車型的保時捷更被視為(wei) “賺錢機器”。去年,保時捷全球新車交付量達30.99萬(wan) 輛,同比增長3%。除銷量增長外,去年保時捷營收達376億(yi) 歐元,同比增長13.6%;銷售利潤達68億(yi) 歐元,同比增長27.4%;銷售回報率達18%,同比增長2%;淨現金流達39億(yi) 歐元,同比增長5.4%。

  18%的銷售回報率,讓保時捷已超過奔馳14.6%的銷售利潤率,這意味著保時捷賣一輛車能賺2.2萬(wan) 歐元(約合16萬(wan) 元人民幣)。但保時捷方麵認為(wei) 仍有提升空間。在“邁向20之路”的計劃中,保時捷方麵提出要將銷售回報率提升至20%。

  “參與(yu) 價(jia) 格戰雖然短期內(nei) 能刺激市場,但對需要高溢價(jia) 車型來保障利潤的豪華品牌來說,並不會(hui) 輕易‘參戰’。”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認為(wei) 。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jin) 保時捷追逐高端車型的單車利潤率,去年奔馳方麵宣布,未來將聚焦“高端豪華”“核心豪華”“新生代豪華”三大細分市場。其中75%以上的投資將聚焦“高端豪華”及“核心豪華”兩(liang) 大細分市場。到2026年,奔馳計劃將高端車型銷售份額提升約60%。據了解,“高端豪華”包括AMG,邁巴赫,奔馳S、G級、EQS等車型;“核心豪華”包括E級轎車等。這意味著,奔馳將砍掉C級以下級別車型,今後產(chan) 品線集中在高溢價(jia) 車型上。按照奔馳方麵規劃,在有利市場條件下,實現約14%的利潤率目標;即便在非常困難的市場條件下,也將實現約8%的利潤率。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