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苦情戲,直播帶貨有劇本!留心主播親測等話術
調查|不止苦情戲,直播帶貨有劇本!留心主播親(qin) 測等話術
“3·15”晚會(hui) 揭露的消費黑幕中,直播間裏 “苦情戲”讓不少老人沉迷其中,聲嘶力竭的主播們(men) 通過編造低俗誇張劇情博取同情,在一口一聲“爹媽”中,收割老年人流量。目前,被曝光的“馬洪亮”“小張說事”等賬號已被平台下架。但實際上,直播間帶貨的劇本套路遠不止這些。
主播口中的“爹媽”和“家人”
在“3.15”晚會(hui) 曝光的案例中,李先生的母親(qin) 和楊女士的母親(qin) 被一些幫人解決(jue) 糾紛、調解家庭矛盾的情感類直播所迷住。主播們(men) 通過設計好的橋段,與(yu) 雇傭(yong) 的演員進行荒誕的表演,上演著一幕幕“苦情戲”,隻為(wei) 利用老人的同情心。在主播一聲聲“爹媽們(men) ”的叫喊中,老人不但給主播點讚刷好評,還買(mai) 了不少直播間裏推薦的號稱有神奇療效的產(chan) 品,可這些產(chan) 品都是固體(ti) 飲料、壓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我媽媽整天買(mai) 他們(men) 的東(dong) 西,我說什麽(me) 媽媽們(men) 都不信了,就相信主播,真的快瘋了。”“我爸剛因為(wei) 這個(ge) 跟我吵完架!”“我媽買(mai) 了一款內(nei) 褲,399元一條,說有紫外線什麽(me) 的功效,可以調節身上的病。都沒想到我媽會(hui) 上這種當。”“我80歲的姥姥沉迷看這個(ge) ,說也不聽。”直播間苦情戲騙老人買(mai) “神藥”被曝光後,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表示,自家也有“同款”老人深陷其中。
除了裝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幫“爹媽們(men) ”解決(jue) 糾紛,主播在直播間的另一個(ge) 常用稱呼就是“家人們(men) ”。品牌方給一個(ge) 價(jia) ,直播中主播卻突然拋出一個(ge) 更低價(jia) 格,品牌方不同意,於(yu) 是雙方吵了起來,主播說自己“倒貼錢”也要賣給家人;還有的是故意標錯產(chan) 品價(jia) 格,如將原本99元的產(chan) 品,被助理標成59元,主播現場大罵助理,最終忍痛“虧(kui) 本”銷售給家人。
這些看似“狗血”的低劣橋段,卻常令老人看得入神。幾天前,知名帶貨主播“辛巴”曾炮轟過這一現象,稱情感主播編排劇本坑騙老年人消費,導致退貨無門,而平台則縱容情感主播,製造虛假人氣和虛假數據。
主播“親(qin) 測體(ti) 驗”也有腳本
記者調查發現,直播間的劇本,遠不止“狗血”情感劇。
“這款蘆薈膠是我自己一直備著的護膚品,鎮靜作用特別好”“這款護膚水吸收快,我用後完全不堵毛孔”“我抹過這款唇膜後,原本的幹皮、起屑、幹紋都有明顯改善”……直播間裏,主播們(men) 舉(ju) 著一款款產(chan) 品,不遺餘(yu) 力地向觀眾(zhong) 推薦並描述自己的使用體(ti) 驗。
“都是有台詞腳本的。”某KOL(意見領袖)內(nei) 容和電商整合營銷平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已成為(wei) 一個(ge) 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有寫(xie) 劇本的、提供帶貨話術的,還有接受主播定製口播文案的。“沒經驗的小主播帶貨時有在直播間照著念現成的文字,有經驗的大主播或中等主播,一般會(hui) 根據他們(men) 個(ge) 人特色定製台詞。”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後發現,有眾(zhong) 多商家售賣現成的直播帶貨話術或台詞腳本。記者以19.8元下單了某月銷近百件的“直播間帶貨話術拆解”,發現這些話術已精確細分到各個(ge) 商品品類,如護膚類、食品類、美妝類、電器類等。
以口紅為(wei) 例,某分類腳本寫(xie) 道:“絕美口紅在線索命,上嘴很順滑”“看它外殼掉漆的程度,就知道我有多愛它”“我天天用,搭配任何一件衣服都很好用”,同時在備注中提示主播,對口紅一定不要簡單停留在質地、顏色的描述上,要采用“洗腦式銷售話術”,比如“塗上你就是貴婦”“會(hui) 擠出水的嘴巴”“小狼狗都要撲到你身上”等。
“這是剛上市的新品卸妝濕巾,我拿到手之後就一直用,根本停不下來!(向觀眾(zhong) 展示空盒)”“這款護膚水是我們(men) 店裏的新品,我自己這瓶已用的隻剩一點了”“XXX明星同款沐浴露,我們(men) 家就是用的這款沐浴露洗澡”……記者看到,護膚類、日用類商品同樣有大量“親(qin) 測”台詞供主播選用,甚至備注上了配合動作。
誘導消費亂(luan) 象當止
甚至,就連主播張口就來的“骨折價(jia) ”,也是早已備好的話術套路。比如,觀眾(zhong) 經常在直播間裏聽到的“驚喜福利部分”,如“這價(jia) 格是主播真正回饋粉絲(si) ”“虧(kui) 本銷售,總代都拿不到這個(ge) 價(jia) ”“不用想,直接拍,隻有我們(men) 這裏有這樣的價(jia) 格”等,都是主播必備話術的培訓內(nei) 容之一。
在“超低價(jia) 格”的套路下,消費者成為(wei) 受害者。市民盧先生去年“雙11”曾在某直播間購買(mai) 了一雙某品牌男子運動鞋。主播表示579元的活動價(jia) 係所有平台最低,不是最便宜的就退款。但盧先生拿到鞋後一對比,發現有平台給出了559元的價(jia) 格,找主播退款被拒絕。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李旻表示,直播騙局是互聯網經濟大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產(chan) 物,其從(cong) 產(chan) 生到屢禁不止都有自身的原因,但這種現象的本質仍是消費領域的不誠信甚至欺詐消費行為(wei) ,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極大,對於(yu) 這類現象的整治也尤為(wei) 重要。
他建議,一方麵監管層麵仍需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規範的製定和落實,加強對整個(ge) 行業(ye) ,包括直播平台、直播從(cong) 業(ye) 人員的監管和規範;另一方麵,直播平台應當進一步完善平台規則,從(cong) 直播從(cong) 業(ye) 人員的入駐、直播活動的開展和進行等角度,加強監管和整治。
記者 孫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