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青話融合)台青餘紀萱“下鄉記”:與浙江鄉村是相見恨晚 也是雙向奔赴

發布時間:2023-03-16 15: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3月16日電 題:台青餘(yu) 紀萱“下鄉(xiang) 記”:與(yu) 浙江鄉(xiang) 村是相見恨晚也是雙向奔赴

  作者 童笑雨

  “來餘(yu) 杭,徑山茶香蝦、鸕鳥蜜梨一定要嚐嚐。”在位於(yu) 浙江杭州的餘(yu) 杭從(cong) 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聊起當地特色,台灣青年餘(yu) 紀萱如數家珍。她在杭州生活已有4年,雖然常往村裏跑,但餘(yu) 紀萱不覺得這是“下鄉(xiang) ”。她說,這是相見恨晚,也是雙向奔赴。

  餘(yu) 紀萱來自台北。2018年,餘(yu) 杭麵向海外(境外)世界百強高校全日製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畢業(ye) 生發布了招聘計劃。在日本工作生活12年的她順利考取,目前任職於(yu) 杭州餘(yu) 杭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餘(yu) 杭的鄉(xiang) 村太美了,第一眼就愛上了。”當時,餘(yu) 紀萱被安排到餘(yu) 杭西部的大徑山,從(cong) 事文化挖掘、文旅IP打造、文創產(chan) 品開發等相關(guan) 工作。

  徑山有著徑山萬(wan) 壽禪寺和徑山茶兩(liang) 張“金名片”,被譽為(wei) 日本茶道之源、陸羽著經之地。但這片景致、文化兼具的鄉(xiang) 村,卻麵臨(lin) “隻見人往、難得客留”的境地。這也是浙江很多鄉(xiang) 村的通病。

  如何把到訪徑山萬(wan) 壽禪寺的過客變成大徑山的住客,將美麗(li) 鄉(xiang) 村轉化成美麗(li) 經濟?

  餘(yu) 紀萱的第一步,是豐(feng) 富旅遊業(ye) 態,推動鄉(xiang) 村“沉睡”資源變現。於(yu) 是,經過和團隊的考察調研、文獻挖掘,徑山宋代點茶體(ti) 驗課程應運而生。她成了第一期的課程主講人,麵向研學團、參訪團、療休養(yang) 團隊,講述著屬於(yu) 這裏的宋韻文化、禪茶故事。

  為(wei) 了讓年輕遊客了解徑山茶,經過提煉和研發,她和團隊在大徑山旅遊集散中心推出徑山茶新式茶飲店——陸羽泡的茶,並結合餘(yu) 杭瓶窯鎮的特產(chan) 蜜桃,開發出“大觀山樂(le) 桃桃”茶飲;和餘(yu) 杭鸕鳥鎮合作,使用鸕鳥之寶——蜜梨,推出一款名為(wei) “養(yang) 生小梨君”的養(yang) 生飲品。

  係列飲品的推出,不僅(jin) 宣傳(chuan) 推廣了徑山茶,還提升了鄉(xiang) 村果農(nong) 的收入。茶飲店也因為(wei) 年輕遊客的喜愛,成了“來徑山必喝”的打卡點。

  更令餘(yu) 紀萱開心的是,隨著遊客越來越多、鄉(xiang) 村越來越富,返鄉(xiang) 的年輕人多了起來,村民的觀念也開始慢慢轉變。

  她記得,剛到村裏時,村民將精力集中在采茶和售賣茶葉上,但隨著返鄉(xiang) 的茶二代越來越多,他們(men) 對傳(chuan) 統茶產(chan) 業(ye) 的轉型以及茶葉附加價(jia) 值的提升都有了新思路,村裏充滿了活力和創新的氛圍。

  這是她眼中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希望:“鄉(xiang) 村發展與(yu) 人才息息相關(guan) ,我的作用,可能隻是‘拋磚引玉’,更多的金點子、更多的實踐還是要靠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參與(yu) 。”

  餘(yu) 紀萱已在餘(yu) 杭工作4年。她如此形容自己的現狀:走過高山流水,看過萬(wan) 千風景,卻在這片創新包容的土地駐足。如今,她的身份也“更新”了:當初為(wei) 了愛情回到祖國大陸的她,在餘(yu) 杭有了自己的家,今年年初,更是升級當了媽媽。工作上,也“轉戰”鄉(xiang) 村民宿和酒店行業(ye) ,參與(yu) 了位於(yu) 餘(yu) 杭瓶窯的南山宿集項目。

  這是一個(ge) 在原始民居上改建的民宿集群,將於(yu) 今年下半年開門迎客。她認為(wei) ,民宿一定要有特色,不能“千村一麵”。而這個(ge) 項目就巧妙融合了宋韻文化、窯陶文化、良渚文化和南山文化,在軟裝設計和空間氛圍的打造上,有著不少的巧思等待遊客的發現;在飲食上,結合了浙江的“百縣千碗”概念,將本地食材精心料理,推廣獨一無二的美食文化。

  她喜歡和鄉(xiang) 村打交道,也期待憑借自己的努力,讓浙江鄉(xiang) 村一點點變樣:生活在綠水青山,感受著金山銀山。她說,這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容身之地,而是溫暖的所在,更是夢想起航的地方。(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