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缺乏父母陪伴 怎樣幫留守兒童從“刷不完”的短視頻中抽身

發布時間:2023-03-16 15:22:00來源: 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有報告顯示,對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來說,在缺乏父母陪伴與(yu) 管教、爺爺奶奶等祖輩沒有能力看管的情況下,被精準推送的短視頻“俘獲”的可能性更大,而沉迷手機已經嚴(yan) 重影響了部分兒(er) 童的身心健康。實際上,未成年人的“觸網”行為(wei) 並非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提高行業(ye) 準入門檻、不對未成年人進行算法推送、繼續完善青少年模式……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不少代表委員聚焦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的話題。

  根據《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yi) 。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在互聯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wei) 47.6%。

  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部分未成年人特別是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在缺乏父母陪伴與(yu) 管教、爺爺奶奶等祖輩沒有能力看管的情況下,容易被精準推送的短視頻持續“俘獲”,出現沉迷傾(qing) 向。

  專(zhuan) 家認為(wei) ,解決(jue) 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的問題還需家庭、學校、平台、社會(hui) 等多方發力,從(cong) 技術上築起防護屏障,從(cong) 法律法規上明確各方責任,幫助未成年人從(cong) “刷不完”的短視頻裏抽身。

  部分留守兒(er) 童“深陷”短視頻

  不久前,武漢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課題組對外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長期使用專(zhuan) 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其中,近七成兒(er) 童用手機看短視頻。

  “一些中小學留守兒(er) 童放假回家後,‘盯著手機不離手’成為(wei) 常態。”該課題組表示,沉迷手機已經嚴(yan) 重影響了部分兒(er) 童的身心健康。

  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不少代表委員聚焦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的話題。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yun)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君表示,“有的孩子刷短視頻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部分孩子沉迷刷短視頻的現象是存在的,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地推進家校共育,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管控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已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根據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shu) 麵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校內(nei) 能管住,不過雙休日、寒暑假等假期就成了手機衝(chong) 破孩子‘防線’的關(guan) 鍵時期。”庹慶明指出。

  “10多個(ge) 孩子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其中不乏在讀幼兒(er) 園的孩子。”今年春節,從(cong) 北京帶著孩子回老家過年的陳柯潤說,據她觀察,不少農(nong) 村孩子在沒有長輩看管時,會(hui) 捧著手機刷個(ge) 不停。

  青少年模式仍需完善

  “孩子們(men) 是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來玩的。”庹慶明認為(wei) ,一些成年人尚且容易沉迷於(yu) 刷短視頻,對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來說,在缺乏父母陪伴與(yu) 管教、爺爺奶奶等祖輩沒有能力看管的情況下,被精準推送的短視頻“俘獲”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短視頻服務已經成為(wei) 不少應用軟件的“標配”,未成年人上網看視頻越來越普遍,短視頻建設和管理也引起了各方重視。

  2019年3月,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主要短視頻平台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係統。進入青少年模式後,用戶使用時段受限、服務功能受限、在線時長受限,且隻能訪問青少年專(zhuan) 屬內(nei) 容池。“清朗·2023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明確,集中整治違規租號買(mai) 號,鼓勵家長主動為(wei) 未成年人設置青少年模式,預防未成年人尤其是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沉迷網絡。

  “一些青少年模式仍存在漏洞,還需繼續完善。”有家長反饋。對此,北京理工大學網絡與(yu) 安全所所長閆懷誌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青少年模式確實發揮著作用,但在實踐中還存在該模式被繞過的情況。”

  閆懷誌指出,有些應用軟件采取彈窗方式提示開啟青少年模式,而非強製開啟;有些一經卸載重裝,又會(hui) 恢複成普通模式,完成對部分限製功能的“破解”;一些未成年人還可以使用家長權限或網購成人賬號來躲避青少年模式。此外,即便某款應用軟件限時瀏覽40分鍾,但如果下載多款軟件接續瀏覽,仍無法控製在線總時長。

  “短視頻不是‘洪水猛獸(shou) ’,但被短視頻占據過多時間,對未成年人成長不利。”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沈斌倜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些短視頻存在涉及低俗、暴力、軟色情等問題,如果青少年模式被破解,未成年人在刷短視頻時有合法權益被侵害的風險。

  防沉迷需打出“組合拳”

  “未成年人的‘觸網’行為(wei) 並非無法可依、無章可循。”沈斌倜介紹,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創設了“網絡保護”專(zhuan) 章,明確“網絡產(chan) 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chan) 品和服務。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今年2月,國家廣電總局召開會(hui) 議要求,全麵抓好內(nei) 容建設、許可準入、日常監管、算法管理等各項重點任務落實,促進短視頻健康發展,為(wei)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更加有利的網絡視聽環境,堅決(jue) 維護未成年人權益。

  “應用程序的開發者和運營方可以采取身份識別、大數據智能分析、防退出機製等技術手段,打出‘組合拳’,讓青少年模式切實發揮實效。監管部門可以利用APP代碼、上線審查、應用管控等技術來實現綜合監管。”閆懷誌建議,“限製不到位不可取,但限製過頭也不行,絕不應該簡單粗暴地一限了之,需完善青少年專(zhuan) 屬內(nei) 容池。”

  沈斌倜認為(wei) ,應加強對短視頻平台的監管,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明確網絡平台責任。家庭、學校等應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職責,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教育。

  “孩子們(men) 在求學路上存在壓力,應該換位思考去理解和幫助他們(men) 。”有著多年學生工作經驗的庹慶明表示,除了以身作則,家長更應給孩子提供離開手機後,更豐(feng) 富有趣的線下生活,重視親(qin) 子陪伴與(yu) 親(qin) 子關(guan) 係,引導孩子更合理地安排閑暇時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