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商“出口轉內銷” 揭秘違禁電子煙銷售暗網
生產(chan) 商“出口轉內(nei) 銷”代理逐級鋪貨分銷【揭秘違禁電子煙銷售暗網】
“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2022年10月,隨著《國家煙草專(zhuan) 賣局關(guan) 於(yu) 加強電子煙監管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發布,“奶茶杯”“暴力熊”等果味一次性電子煙被禁止在國內(nei) 銷售。
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禁售的果味電子煙經曆了禁售初期短暫的“蟄伏”後,又通過暗語、代稱等隱晦銷售方式,再次在電商、貼吧火爆起來。目前市場上的違禁電子煙生產(chan) 、銷售商,大多是禁售前的從(cong) 業(ye) 者,他們(men) 掌握著生產(chan) 源頭、銷售渠道,形成了多級代理的龐大地下銷售網絡。
在生產(chan) 源頭,很多取得出口資質的生產(chan) 企業(ye) ,通過多生產(chan) 、少報關(guan) 等方式,將大量本應隻許出口國外的電子煙及煙彈等產(chan) 品,截留銷往國內(nei) ,還有以前的電子煙代工廠,通過複刻禁售前產(chan) 品、偷改生產(chan) 日期等方式,偽(wei) 裝“庫存”產(chan) 銷違禁電子煙。在銷售端,一些資源豐(feng) 富的電子煙代理們(men) 自立山頭,從(cong) 相熟的廠家直接訂貨,再逐級放貨,層層分銷,零售商則通過代稱、暗語等,隱晦地進行終端銷售。
完全轉入地下銷售的違禁電子煙,質量更令人堪憂。新京報記者分別從(cong) 生產(chan) 廠家、線上、線下商家處購買(mai) 了多款違禁電子煙,這些產(chan) 品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包裝缺少生產(chan) 廠商、日期等信息,電池存在安全隱患,煙油中含對人體(ti) 有害物質等。
行話、暗語
違禁電子煙“化名”在網絡銷售
禁售規定實施以來,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多了不少“新名字”,買(mai) 賣也興(xing) 起了行話、暗語。
在社交平台、電商平台搜索“奶茶杯”、“電子火因”“霧化器”等關(guan) 鍵詞,能發現大量售賣違禁電子煙的線上商家。
在某搜索平台的“蒸汽吧”“可樂(le) 罐吧”等十餘(yu) 個(ge) 電子煙相關(guan) 貼吧中,充斥著暗示銷售違禁電子煙的帖子。“水果攤一直都在”“一次性奶茶”等暗語後麵,發帖者附上微信號。添加微信後,對方便熟練地推銷違禁電子煙。
在短視頻平台,記者發現了許多果味一次性電子煙的開箱測評視頻。視頻評論區,有人求購,有賣家推銷。一則發布於(yu) 1月25日的測評視頻留言區裏,有超過50條求購者和賣家的留言。通過私信的方式,記者聯係到多名賣家。賣家表示有大量現貨,可零售或批發,通過快遞郵寄。
電商平台也不乏賣家。在某電商平台搜索“奶茶杯”,結果顯示多個(ge) 商家售賣“奶茶杯霧化器配件”等產(chan) 品。記者詢問一家位於(yu) 浙江義(yi) 烏(wu) 市、持有工商營業(ye) 執照的實體(ti) 商家“是否有奶茶杯成品”後,對方發來一張產(chan) 品價(jia) 格表,列有數款違禁電子煙的名稱、批發價(jia) 。
線下,部分實體(ti) 店則更明目張膽地售賣違禁電子煙。3月上旬,人來人往的蘇州市中心觀前街,記者在一家具有電子煙零售資質的店鋪發現,店內(nei) 桌上的菜單印有奶茶杯造型的違禁電子煙信息,可供選擇的口味多達十餘(yu) 種。
記者花128元購買(mai) 了一支違禁電子煙。記者注意到,店家是從(cong) 位於(yu) 隱蔽角落的一個(ge) 箱體(ti) 內(nei) 拿出了產(chan) 品。
在浙江杭州市,記者隨機探訪了3所學校附近的4家店鋪,均有售奶茶杯造型違禁電子煙,其中,1家店鋪持有電子煙專(zhuan) 賣零售許可證,另3家店鋪持有的煙草專(zhuan) 賣零售許可證不包含電子煙零售資質。
在4家店鋪附近,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初、高中學生,其中不少學生都知曉違禁電子煙的售賣點。
事實上,造型新穎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在未成年人群體(ti) 暢銷,已是賣家們(men) 的共識。“好看”“叼著很帥、能裝”“不容易被大人發現”,多名自稱曾出售違禁電子煙給未成年人的線上賣家總結道。
“出口轉內(nei) 銷”
持證工廠截留違禁電子煙銷往國內(nei)
據了解,國內(nei) 大部分電子煙企業(ye) 都聚集在廣東(dong) 深圳和東(dong) 莞:深圳多是電子煙研發、貿易企業(ye) ,東(dong) 莞則是生產(chan) 重鎮。
不少電子煙從(cong) 業(ye) 者告訴記者,禁售前,東(dong) 莞超過1000家電子煙代工廠為(wei) 品牌廠商供貨,這些貼牌生產(chan) 的代工廠被稱作“白牌廠商”。
3月上旬,記者通過賣家介紹,聯係了兩(liang) 家在禁售後仍生產(chan) 過大量違禁電子煙、銷往國內(nei) 的廠家。兩(liang) 廠家均位於(yu) 廣東(dong) 東(dong) 莞市。兩(liang) 廠家的前身,正是曾為(wei) 品牌代工的“白牌廠商”。
據兩(liang) 廠家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主要分為(wei) 三種:一是少量禁售前生產(chan) 的庫存;二是新近生產(chan) 、通過貼假牌、冒充禁售前庫存的仿製品;三是新近生產(chan) 、本應出口卻偷偷流入國內(nei) 市場的回流品。
一名電子煙生產(chan) 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禁售後,車間仍在生產(chan) 奶茶杯造型違禁電子煙,並銷往國內(nei) ,“基本上每個(ge) 月出貨4萬(wan) 到5萬(wan) 支”。不過該工作人員透露,因目前東(dong) 莞市對電子煙管控較嚴(yan) 格,最近已暫停了奶茶杯的生產(chan) 線。
為(wei) 監管電子煙生產(chan) 環節,國家煙草專(zhuan) 賣局分類管理電子煙用煙堿、霧化物和電子煙產(chan) 品等生產(chan) 企業(ye) ,不同企業(ye) 獲取各自類別的生產(chan) 許可證,區分生產(chan) 許可範圍。其中,獲證的電子煙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可繼續生產(chan) 電子煙產(chan) 品,包括國內(nei) 禁售的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但是要求生產(chan) 後,國內(nei) 禁售電子煙產(chan) 品必須用於(yu) 出口。
上述工作人員提供了煙草專(zhuan) 賣生產(chan) 企業(ye) 許可證照片,並表示他有“可操作的空間”——向海關(guan) 虛報出口貨量,私下截留一部分。
另一家同樣持有煙草專(zhuan) 賣生產(chan) 企業(ye) 許可證、擁有外貿資質的電子煙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的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可操作的空間”存在的可能,“報海關(guan) 需要出示生產(chan) 許可證等手續,填寫(xie) 產(chan) 品名、數量等信息即可,海關(guan) 不會(hui) 清點貨量。”
“出口轉內(nei) 銷”的違禁電子煙如何銷往國內(nei) ?該負責人介紹,禁售前多位與(yu) 他相熟的國內(nei) 代理,在禁售後仍會(hui) 向公司訂貨。公司根據國內(nei) 代理的訂貨量生產(chan) ,“我們(men) 廠不接散客,起訂量至少百支。奶茶杯的成本價(jia) 約20元,代理拿貨,一支要35元以上,而賣給顧客,大多50多元一支。”
兩(liang) 名浙江義(yi) 烏(wu) 市的違禁電子煙代理同樣向記者證實存在“出口轉內(nei) 銷”的情況,“這些全英文包裝的果味煙,大多是出口貨,廠家偷偷拿到國內(nei) 賣。”
貼假牌裝庫存
冒充禁售前大品牌庫存方便“甩鍋”
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在鋌而走險的廠家、代理眼中,如何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利潤,是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問題之一。通過貼假牌,冒充禁售前大品牌庫存的仿製品由此誕生。
“貼了名牌就能賣高價(jia) 。”浙江義(yi) 烏(wu) 市的一位代理周遼(化名)告訴記者,以某品牌煙彈為(wei) 例,貼牌的單盒實際出廠價(jia) 不到40元,不少賣家報出的單盒價(jia) 格超過百元甚至更高。
記者從(cong) 多名代理、廠家工作人員處得知,目前有三種仿製庫存品的方式,一是複製包裝和產(chan) 品,二是不打印生產(chan) 日期或將生產(chan) 日期打成禁售前的時間點,三是偽(wei) 造防偽(wei) 二維碼。
目前,工作人員李敏(化名)所在的電子煙廠家就在通過貼假牌,生產(chan) 仿製“WDG”電子煙。其仿製的原型,正是禁售前“WDG”暢銷的奶茶杯造型果味一次性電子煙。
記者從(cong) 李敏處購買(mai) 了3支“WDG”奶茶杯造型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到貨後記者發現,產(chan) 品外包裝的白色標簽上,注明了該奶茶杯的產(chan) 品信息,授權生產(chan) 商為(wei) 喜思來電子科技(東(dong) 莞)有限公司,但外包裝上沒有生產(chan) 日期。
“這3支產(chan) 品於(yu) 5天前生產(chan) ,(生產(chan) 日期)都是隨訂隨做。”李敏稱,所在公司並未獲得品牌授權。
記者比對2022年9月購買(mai) 的正品“WDG”電子煙外包裝發現,兩(liang) 者外包裝幾乎一樣,授權生產(chan) 商均為(wei) 喜思來電子科技(東(dong) 莞)有限公司。
“盡可能完全複刻產(chan) 品及包裝,是因為(wei) 萬(wan) 一被查到,廠家可以甩鍋給原來的授權生產(chan) 商。將生產(chan) 日期打成禁售前的時間點,也是為(wei) 了偽(wei) 裝成庫存,規避責任。”浙江義(yi) 烏(wu) 市的另一名代理隋浩(化名)向記者解釋。
對此,喜思來電子科技(東(dong) 莞)有限公司一名馮(feng) 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men) 從(cong) 去年10月份以後就沒做了。現在外麵好多仿品,我們(men) 之前就打了3家仿品。”
對禁售前就與(yu) 品牌合作的代工廠來說,仿製近似產(chan) 品較為(wei) 容易,周遼表示,一些代工廠連品牌方在產(chan) 品外包裝設置的防偽(wei) 專(zhuan) 用二維碼,也可以偽(wei) 造。
記者了解到,上述貼假牌冒充庫存的偽(wei) 造行為(wei) ,在煙彈和可替換式電子煙杆等產(chan) 品領域也很常見。
不囤貨
多級代理逐級放貨降低被查風險
2022年3月發布的《電子煙管理辦法》對電子煙銷售環節作出規定:任何個(ge) 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通過全國統一的電子煙交易管理平台以外的信息網絡銷售電子煙產(chan) 品等。自此,全國統一的電子煙交易管理平台(下稱交易平台)上線,逐漸替代原本省、市、店多級代理的銷售渠道,品牌代理銷售渠道正式退場。
不過當市場上果味電子煙下架,而此前抽吸果味電子煙的消費者需求仍然存在時,一批電子煙代理和投機者們(men) ,參與(yu) 並最終形成了地下違禁電子煙銷售網絡。
“上有貨源,下有銷路。”一名線上賣家說,從(cong) 事違禁電子煙銷售的人,起碼要占其中一項。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存在兩(liang) 種常見的分銷模式:一種是多級代理製。廠家根據代理訂貨量生產(chan) ,由禁售前的庫存製變為(wei) 訂單製。出於(yu) 安全考量,廠家隻接熟人的訂單,生產(chan) 後便出貨。一級代理再將貨批發給手下的二級代理,二級代理或批發給零售賣家,或賣給散客。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不會(hui) 在某一處積壓大量的貨。”河北省的一名二級代理常磊(化名)告訴記者,從(cong) 廠家到零售賣家,出貨數量層層遞減,以此規避風險。
“廠家日產(chan) 過萬(wan) 支,每個(ge) 一級代理拿走幾千支,每個(ge) 二級代理分到幾百支,最後批發給末端的零售賣家或零售給散客。零售賣家不敢囤貨,一次批百餘(yu) 支,散客隻要幾支,這樣被抓到了,也沒啥大事。”常磊說。
另一種是倉(cang) 貨代發製。一些銷路廣的一級代理會(hui) 直接向廠家預訂千支起的訂單,並將貨大量囤積在倉(cang) 庫。“倉(cang) 主”既接批發,也代發散客。“代發”是指,代理可以推銷產(chan) 品,但不持貨,等有了訂單後,將客戶的收貨地址提供給倉(cang) 主,由倉(cang) 主發貨。
“上百支的批發我接,隻要幾支的散客我也可以代發。”周遼就是一名倉(cang) 主,他稱從(cong) 3月開始,各地嚴(yan) 管,他的不少同行被“點”(舉(ju) 報)。在各地缺貨、斷貨的加持下,這個(ge) 月的訂單“一下子飛起來了”,僅(jin) 奶茶杯一個(ge) 單品,他一個(ge) 月能出3萬(wan) 到5萬(wan) 支。
周遼所說的嚴(yan) 管,是指國家煙草專(zhuan) 賣局於(yu) 3月1日發布的《國家煙草專(zhuan) 賣局辦公室關(guan) 於(yu) 開展規範電子煙市場秩序專(zhuan) 項檢查的通知》,從(cong) 3月6日至4月25日,對市場上的無證生產(chan) 電子煙,生產(chan) 製售水果味相關(guan) 產(chan) 品等違規行為(wei) 進行全麵檢查、清理整治。
多重危險
含有有害物質 產(chan) 品良莠不齊
2022年12月,自媒體(ti) “老爸評測”將從(cong) 網上購買(mai) 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送往專(zhuan) 業(ye) 實驗室檢測,查出其中含有甲醛、乙醛和尼古丁等物質,還從(cong) 煙油中檢出37種有機物香料,其中10多種都不在國家允許添加的目錄中。
這些檢出物質中,包含了具有分子毒性、會(hui) 對胎兒(er) 孕婦產(chan) 生影響的傘(san) 花烴,以及可導致肺器官阻塞、形成“爆米花”肺的2,3-戊二酮。
除了含有對人體(ti) 有害的物質外,果味一次性電子煙的生產(chan) 環節也缺少嚴(yan) 格的質量保障。
3月以來,在珠三角地區專(zhuan) 門回收電子煙設備的湛先生發現,因為(wei) 相關(guan) 部門嚴(yan) 查,不少電子煙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都來找自己做回收。但湛先生並非來者不拒,他對電子煙設備的品質有要求:“小廠生產(chan) 的仿製、劣質品一律不收。”
湛先生表示,次品用的都是錳電池,一噸才賣幾千元,還不夠人工費,而一些大廠產(chan) 品用的是純鈷電池,回收後一噸能賣約3萬(wan) 元。
一次性電子煙生產(chan) 技術門檻低,產(chan) 品良莠不齊是常見現象。在東(dong) 莞從(cong) 事七年電子煙生產(chan) 的李鮮(化名)告訴記者,一分錢一分貨,廠家按定價(jia) 生產(chan) ,定價(jia) 高,就用好原料,定價(jia) 低,那就從(cong) 電池、棉芯等零件上壓縮成本。
觀點
抓源頭的同時加大對零售端的監督整頓
新型煙草領域專(zhuan) 業(ye) 律師唐順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經營亂(luan) 象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抽吸水果味電子煙的消費者需求依然存在,很多顧客需要時間接受國標電子煙。
唐順良表示,“此類交易行為(wei) 在源頭上比較隱蔽,三無產(chan) 品也沒有任何標簽,同時還夾雜許多行話”。他建議抓源頭的同時,繼續加大對零售端的監督整頓。
在清理市場不合規亂(luan) 象的同時,如何進一步促進電子煙行業(ye) 的可持續經營?唐順良認為(wei) ,要加大相關(guan) 宣傳(chuan) 力度,包括青少年抽吸電子煙尤其是不符合國標產(chan) 品電子煙的危害,“比如講解現在仍在隱秘流通的水果味電子煙是怎麽(me) 做出來的,它背後的黑色產(chan) 業(ye) 鏈又是怎樣的等。”而對於(yu) 已經持證的企業(ye) ,唐順良建議要提供更好的機製,讓他們(men) 比較通暢和規範地把產(chan) 品鋪設到終端。
此外,唐順良認為(wei) ,電子煙產(chan) 品的口味也可以根據市場上的實際需求,繼續做一些調整,“既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又能讓電子煙品牌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新京報記者 叢(cong) 之翔 慕宏舉(ju) 李陽 實習(xi) 生 陳雪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