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數字賦能 加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2 15:39:00來源: 人民日報

  四川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實施數字化轉型——

  數字賦能 加速發展(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王明峰 鄧劍洋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2日 第 07 版)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近年來,四川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力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等方麵取得積極進展,創新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眼下的巴蜀大地,到處透著新意: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各大項目建設緊鑼密鼓;綿陽科技城,創新生態持續優(you) 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樂(le) 山高新區,圍繞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一個(ge) 個(ge) 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集聚……

  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巴蜀大地春潮湧動、活力迸發,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在繪就。

  開辟新賽道

  創新動能更加澎湃

  四川天府新區興(xing) 隆湖東(dong) 南角,一座藍色立方體(ti) 建築格外亮眼,這是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所在地。

  走進成都超算中心機房,高大的主機櫃並排放置,與(yu) 傳(chuan) 統機房不同,這裏十分安靜。在展示主機前,記者看見芯片被浸泡在一種不斷“沸騰”的液體(ti) 當中。

  “這種液體(ti) 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材料,沸點較低,當芯片正常工作時,它就會(hui) 從(cong) 液態變成氣態,從(cong) 而把熱量帶走。”成都超算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超算中心采用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為(wei) 超算核心設備提供高效換熱,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與(yu) 傳(chuan) 統風冷模式相比,可節能50%以上。

  作為(wei) 中國西部首個(ge) 國家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最高運算速度可達10億(yi) 億(yi) 次/秒,強大的算力有效賦能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

  “超算已成為(wei) 我們(men) 探索和處理大規模數據的重要工具。”成都佩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容明強說,2022年12月以來,公司與(yu) 成都超算中心開展密切合作,利用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和並行處理能力,在生物資源分析平台、藥物設計等方麵取得諸多進展。

  成都超算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中心目前已和900多個(ge) 用戶建立合作,涵蓋基礎科學、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0餘(yu) 個(ge) 領域,累計完成了超3500萬(wan) 個(ge) 作業(ye) 數。

  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推動數字經濟成為(wei) 新增長點,四川正搶抓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重大機遇,加快建設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打造國家級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

  不僅(jin) 是數字經濟,近年來,四川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不斷增強。

  綿陽高新區光電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埃克森新能源電池產(chan) 業(ye) 園項目現場,建設施工如火如荼。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綿陽基地負責人童雙龍告訴記者,預計今年6月底,項目就能實現一期量產(chan) 線試生產(chan) ,預計2023年將實現產(chan) 值10億(yi) 元。

  成都中心城區西南部,天府國際生物城拔地而起。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生物城以高標準定位發展生物經濟,目前已引進高能級產(chan) 業(ye) 項目逾200個(ge) ,產(chan) 業(ye) 人才超過1.1萬(wan) 人,總投資超1200億(yi) 元,從(cong) 靶點發現到中試生產(chan) ,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科研功能平台109個(ge) 。

  記者從(cong)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了解到,2022年四川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2.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8%,規上科技信息服務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4645億(yi) 元、同比增長11.7%。

  增強新優(you) 勢

  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迸發

  X射線檢測、注液、正極焊接、清洗……在位於(yu) 綿陽市的四川長虹傑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記者注意到,偌大的生產(chan) 車間裏,隻有零星幾人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通過自動化、信息化升級,我們(men) 有效提高了製造效率和電芯成品率及一致性。比如,現在鋰電池生產(chan) 的原料裝填工作,就全由機器人負責。”四川長虹傑創鋰電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春鬆介紹,在技術賦能下,公司的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單線全自動外觀檢測設備每日可自動檢測識別25萬(wan) 隻電芯,較傳(chuan) 統人工全檢減少用工80%;高速自動線配置有較完整的視覺檢測係統,對產(chan) 品的質量把控標準更加精準、嚴(yan) 格。

  “未來我們(men) 將提高‘供、產(chan) 、存、銷’等環節的數字化水平,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全連接,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楊春鬆說。

  記者從(cong)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四川以數字技術賦能製造業(ye) ,推動智能製造單元、智能產(chan) 線、智能車間建設,提升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質量和安全水平。目前,四川製造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4.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9%。

  在樂(le) 山市,走進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一塊顯示著各種生產(chan) 信息的大屏幕映入眼簾。

  “這是我們(men) 搭建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通過係統,可以看見各個(ge) 生產(chan) 基地的實時畫麵,也能看見各種生產(chan) 重要指標、作業(ye) 信息等。”公司總經理李斌說,“針對任何工藝指標異常或偏離,係統會(hui) 進行預警並提供風險分析,保證裝置運行安全可靠。”

  作為(wei) 一家主要生產(chan) 多晶矽的科技型企業(ye)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在數字化建設方麵成效顯著。“近年來,我們(men) 完成了現代生產(chan) 信息化管理係統(MES係統)、一鍵成本核算、質量追溯等40多個(ge) 數字信息化項目建設。”李斌介紹,通過建設MES係統,生產(chan) 過程信息化率達到100%,實現了生產(chan) 流程在線化、可視化、一體(ti) 化管控,提高了生產(chan) 管理效率。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四川已打造省級重點工業(ye) 互聯網平台36個(ge) ,覆蓋企業(ye) 超34萬(wan) 戶。未來5年,四川將打造300個(ge) 數字化轉型示範項目,推動超1萬(wan) 家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實施數字化轉型。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表示,推動“四化同步”發展,要堅持把新型工業(ye) 化作為(wei) 主引擎,堅持工業(ye) 興(xing) 省,大力實施製造強省戰略。

  推出新舉(ju) 措

  創新生態不斷優(you) 化

  持續提升超算適配性、加快構建智算體(ti) 係、為(wei) 用戶企業(ye) 免費發放“算力券”……近日,成都出台圍繞超算智算加快算力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算力產(chan) 業(ye) 發展。

  在這些措施中,“算力券”的推出頗具創新。

  “‘算力券’是針對算力資源消費免費發放的權益憑證,是成都市以政府補貼方式幫助中小企業(ye) 使用算力的創新舉(ju) 措,旨在提升城市算力規模效應,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資金實力不足、技術人才欠缺、算力匹配難應用少等痛點。”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dang) 組副書(shu) 記、成都市新經濟委副主任周洪介紹。

  發揮企業(ye) 和企業(ye) 家能動性,關(guan) 鍵要營造好的政策和製度環境。

  在綿陽,設立1億(yi) 元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重點支持優(you) 質企業(ye) 技術改造升級、提升創新能力;設立10億(yi) 元人才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去年引進人才超2萬(wan) 名;常態化開展“麵對麵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jue) 問題”活動,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經營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在樂(le) 山,實施晶矽光伏產(chan) 業(ye) 技術攻關(guan) 規劃,推動設立晶矽光伏重大科技專(zhuan) 項,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製定技術攻關(guan) 類科技項目“揭榜掛帥”製管理暫行辦法,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深入實施嘉州英才培育計劃,落實“晶矽十條”人才專(zhuan) 項行動,深化院地校企合作,搭建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育平台……

  聚力“雙碳”,構建新格局。四川厚植經濟腹地優(you) 勢,出台多項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楊昕介紹,日前四川印發《四川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將清潔能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的著力方向。

  麵向未來,四川突出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成渝(興(xing) 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高標準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啟動國家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升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水平,加快建設首批23個(ge) 省級集群。

  加快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目標清晰明確,政策落地見效,標誌性工程加快建設,四川創新發展的動能越發強勁。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